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徐有贞和石亨等功臣的结局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83
导读

关于人品,想说几句朱祁镇的故事,朱祁镇是个非常厚道的皇帝,跟看大门太监阮浪见了就像朋友一样,一点皇帝架子也没有,还送给阮郎皇家金刀做礼物。 于谦对待英宗的态度也是值得商榷的,在朱祁钰把朱祁镇迎接…

之所以发生夺门之变,跟朱祁钰的人品有关,换句话说,朱祁钰不具备当皇帝的才能。

当皇帝必须要具备执行力、决断力和过人的度量。等于说一个皇帝要够"狠"、够"毒"、够"虚伪"。

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概莫如此。

但朱祁钰不仅不够狠、不够毒、不够虚伪,也不是那种憨厚仁义的君子;严格说来,他倒是那种很小人、气量和狭窄的人。

从以下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朱祁钰的人品。

一、不够仁义。

土木堡之变,大家让郕王朱祁钰出来当老大,让他当代理皇帝,或者说过渡皇帝,所以叫代宗。因为皇太后跟大家约定了,太子还是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但朱祁钰一上台就失约废了太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英宗回国后朱祁钰就给人家软禁了起来。如果你守信,就让出政权,如果你贪恋皇位,那就清除异己,把英宗失踪或者病故。

但朱祁钰却选择了两不靠,虐待软禁英宗,继续任用前朝大臣,这不是作死又是什么?

二、 没有气度。

徐有贞是英宗时的臣子,你要喜欢就任用,不喜欢就罢官免职。但朱祁钰很娘,既任用,又厌恶,不是自讨苦吃吗?

徐有贞是个有能力的官员,但因为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建议迁都被代宗朱祁钰鄙视,事过几年还耿耿于怀。

当时于谦部下向代宗推荐徐有贞(当时叫徐珵),代宗一听名字就不任用了,就因为人家曾经建议迁都。

大家习惯把主战派叫做英雄,把主和派叫叫做奸臣。可是明末的时候,却又把不主张迁都的崇祯称为昏君,说要是迁都,明朝政权也许会苟延残喘。

说白了,提出迁都只是主张不同政见不同,没有必要贴上道德标签不是,用心都是好的,可是朱祁钰却没有这个胸襟。

后来徐珵不得不改名叫徐有贞,这才得到任用。

景泰三年(1452),黄河在沙湾一段决口已有7年,谁都治理不好,徐有贞自告奋勇去了,竟然治理好了,根除了水患。这说明什么?徐有贞分明是个能人,代宗朱祁钰不是任人唯才,而是根据个人好恶,这样的人能当好皇帝吗?

说了这么多,意思是说,人都是多面的、复杂的,不是脸谱化的,非忠即奸。

夺门之变,石亨是始作俑者,徐有贞当时是三品官,觉得自己是受到于谦排挤,大材小用,一直心怀不满,于是就跟着参加了政变。

政变成功后,复辟的英宗论功行赏,徐有贞高升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宰相),可谓功成名就、志得意满。

徐有贞跟于谦本来就是不共戴天的政敌,政变成功后,徐有贞借着英宗的手除掉于谦,因为于谦在,徐有贞就永无出头之日;于谦在,徐有贞就没有安全感。但徐有贞忘了,政治是肮脏的,也是你死我活的。只要权力的地方争斗就会无休无止。

徐有贞独掌大权后,与石亨、曹吉祥也开始了争权夺利,明争暗斗。最后石亨们棋高一着,徐有贞失宠,被英宗削职为民,回到原籍,郁郁而终,享年65岁。

再说石亨。

石亨是一名武将,战斗力爆棚,在抗瓦剌的时候功勋卓著。因为于谦得到皇帝重用,石亨和徐有贞一样,觉得自己被打压了,大材小用了。

其实,如果站在老朱家的立场来看,夺门之变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当时朱祁钰病危,他自己又没有儿子,大明没有接班人。

而接班的最佳人选,就是朱祁镇。

一、 朱祁镇当过皇帝,有工作经验。二、朱祁镇口碑不错,在百姓中威望很高。三、朝中大臣多是朱祁镇下属,愿意听从他的领导。四、朱祁镇人品不错,仁德宽厚。

关于人品,想说几句朱祁镇的故事,朱祁镇是个非常厚道的皇帝,跟看大门太监阮浪见了就像朋友一样,一点皇帝架子也没有,还送给阮郎皇家金刀做礼物。

朱祁镇在瓦剌当俘虏的时候,跟看守他的也先弟弟关系很好,朱祁镇回国的时候,也先弟弟依依不舍,痛哭失声:"今天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的皇帝?"

因此说,朱祁钰之后,朱祁镇当皇帝,于情于理于法都说的过去,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

不过当时执掌大权的于谦没有出以公心,让朱祁镇接班,给了野心家石亨们一个邀功的机会。

石亨当时是从自己立场考虑的,于谦把持朝政,立谁为太子自己都得不到好处,还不如让英宗复辟,自己可以立头功。

于谦对待英宗的态度也是值得商榷的,在朱祁钰把朱祁镇迎接回京师后,囚禁英宗于南宫,名义上尊为太上皇。但却派了锦衣卫对朱祁镇严加看管,不仅把宫门上锁,还灌进了铅,吃喝拉撒就在里面,送去的食物只能打小洞递过去。如此虐待曾经的最高领袖,于谦当时是第一权臣,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另外,代宗朱祁钰病危,于谦为什么没有出以公心,让英宗复出呢?

所以说,所谓的忠奸需要一分为二,不能脸谱化。

不过这个石亨也真不是地道东西,他仗着自己有功,在朝中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仅杀了于谦,而且还把反对派给事中成章、御史甘泽等九人贬黜官职。制造冤狱,打击报复耿九畴、岳正,将杨宣、张鹏赶至边关。不作死不会死,不懂得文臣之道,只能自取灭亡。

天顺三年(1459年)秋,石亨被侄子谋反株连,被英宗罢官。

天顺四年(1460年)正月,昔日政敌、锦衣卫指挥使逯杲落井下石,上奏朝廷说石亨图谋不轨,朱祁镇下诏将石亨逮捕,以谋反罪判处死刑,没收财产。没等执行死刑,石亨就病死狱中,两个儿子也被斩首。

好的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石亨、徐有贞他们都不是天生的坏人,但因为制度设计有问题,让他们不能靠才华升职,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把聪明才智都用到了争权夺利和害人、防人上面。

石亨如此,中国历代王朝的官员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恰在此时,天有异象,雷电闪个不停,朱祁镇认为这是上天示警,放了徐有贞,贬为广东参政。

石亨并不罢休,自己作了一封痛骂朱祁镇的投书,嫁祸给徐有贞。朱祁镇大怒,将走到德州的徐有贞抓回下了诏狱,没多久,又有异象,承天门被烧,朱祁镇大赦天下,也有放徐有贞出来的迹象。

石亨又加了一把劲,再次中伤徐有贞。

最后,朱祁镇将徐有贞贬为庶民,流放金齿(今云南澜沧江一带),天顺四年(1460年)被赦免回乡,成化元年(1465年)恢复了官员身份,但因谗杀于谦一事,遭到世人的仇视,未能再入官场,成化八年去世。

跟徐有贞比起来,石亨野心更大,下场更惨

石亨是真正的心肠狠毒之人,于谦对他各种提拔重用,让他有机会接近权力中心,朱祁钰对他也很是信任,重病时命他守候在旁。

可他却翻脸无情,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看出朱祁钰命不久矣,立刻就为自己打算,"拥立太上皇复辟"这种奇葩思路就是他首先想到的,说服了曹吉祥,然后才找到了徐有贞。

他对朱祁钰狠,对有知遇之恩的于谦也毫不手软,力主杀于谦。

朱祁镇登基后,石亨以功臣自居,嚣张跋扈,整个家族都飘了起来,《明史》上的记载是"其弟侄家人冒功锦衣者五十余人,部曲亲故窜名'夺门'籍得官者四千余人。"

徐有贞在的时候,对他还有一些制衡,徐有贞倒下后,他为所欲为地干预朝政,将朝廷文职巡抚全部撤换成忠于自己的武将。最过份的是,他对朱祁镇并无多少尊重之心,把皇宫当自家,哪怕没有传召,他想去就去了。

朱祁镇起初还忍让,后来受不了了,对另一个心腹大臣李贤埋怨道:"阁臣有事,须燕见。彼武臣,何故频见?"意思是石亨是武将,怎么有资格随时入宫来见朕?

之后敕告左顺门:"非宣召,不得放进武官。"

石亨的入宫次数这才变少了,他却似乎不明白皇帝已经对他不耐烦,专横如初。

他的侄子石彪封定远侯,家里有数万猛士,后来涉及谋反及凌辱亲王被治罪,石亨也受到牵连削官为民,其党羽全被罢黜。后又被人以"谋反罪"告发,石亨病死狱中,侄子石彪、侄孙石后也被处斩。

史书上关于此事的记载很简单,但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其中的腥风血雨、残酷斗争。

总之,徐有贞和石亨拥立朱祁镇是出于私欲,他们本身并不是正直忠义之人,有这样的结局大快人心。顺便一说,那曹吉祥也没好下场,被磔刑处死。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172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