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电影院,可谓是“神仙打架”。
不仅有《两只老虎》葛优、乔杉与赵薇这样强强联手,听起来就带感的精品喜剧。
还有好莱坞全明星阵容,口碑爆棚的悬疑推理电影《利刃出鞘》。
夹在这些颇具规模和野心的电影中间,《平原上的夏洛克》默默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上存在着,
上周在芭姐出席的首映礼上,导演徐磊和“侦探大爷团”一起出席,即使有华仔远程打气,他们也都带着一种似乎手脚无处安放的羞涩与紧张。
《平原上的夏洛克》是由新人导演徐磊执导的现实主义题材喜剧,超英翻盖新房,占义、树河前来帮忙,没想到树河却因意外车祸入院;
司机肇事逃逸,超英和占义化身“平原侦探”,踏上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追凶之旅。
同样地,这是一部观众看名字一头雾水的影片。不知道这部主打着黑色幽默,小人物悬疑喜剧,荒诞现实的乡土喜剧和“洋气的”福尔摩斯有什么亲朋关系;
演员提起来大家没一个熟悉,电影背后却有去年的黑马电影《无名之辈》的导演饶晓志做监制,秦昊、吴京、郭帆、姚晨、路阳、文牧野等等大咖为它卖力宣传。
在今年第十三届FIRST青年电影展,这部影片当时还没钱做后期,带着“全村的希望”以绝对黑马之姿获得最佳电影文本大奖,以及最佳剧情长片提名。
被大咖“捧”上大银幕,《平原上的夏洛克》取得了豆瓣7.8、猫眼开画评分9.0的成绩,在这一周上映的华语新片中称得上是名列前茅~
土味十足,农民探案,这部小成本电影究竟有什么好看的?
带着疑问看下去的芭姐,越看越认真,因为这不仅仅是平原上悬念迭起的夏洛克与华生探案,更是黄土地上的唐吉诃德与桑丘的冒险故事。
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一定不会忽略的就是影片中的“土味迷惑行为大赏。”
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在讲述脱离现实的魔幻和荒诞吗?或者说,影片中的“土味”是否就是在“哗众取宠”呢?
其实占义与超英所有的土味迷惑行为,其实背后都遵循着平原文明上的社会守则。
比如在影片的起因里,给超英盖房子的树河被车撞了,电影里的人们第一反应不是报警,居然是“认了”,
认了的原因很“土”,找不到人,钱谁来赔?
几个农民凑在一起,在病房外认真的分析案情,算着概率:
“认了”骗保,只有30%费用需要自掏腰包,赌上“不认”,找到真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许就会赔上全部的医疗费,
和城市居民已成套路的办事流程不一样,这片土地上一个触不到的真相或者公正远不如三餐重要。
虽然如此,超英和占义最后还是决定化身侦探,踏上了寻凶之旅。
从这里,影片的展开就从价值观不断更新迭代的城市居民的处事套路转弯变道,驶向广袤平原上的农村人情社会。
影片所强调的仁义二字,通过占义与超英的不知变通,体现在“土法办案”途中一个个小小的实在人情所展现,
平原社会里还在延续着本土特色处理问题的方法,“万事托关系”。
超英和占义想要查粮油店的监控,在这得七弯八绕打电话找到粮油店老板头上才办成,
半夜占义的三轮车卡在坡上上不去,第一反应也是想到打电话叫人来;
占义走了,来帮忙的人也被卡住了,那就再打电话叫下一个人来帮忙呗!
怎么打进“敌方阵营”,找到真凶,化身外卖小哥是超英和占义查案途中显得“最为时髦”的查案手段,
比他们查案刚开始求问神婆算卦问真凶位置时显得进步了不少,似乎占义与超英即将学会城市居民的做事方法,可以逃出围困。
但下一秒,他们又将自己困在了城市里一个小小的天台上,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华生”占义还觉得自己可以以一当十,有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
这些“土办法”让人倍感荒诞,却并不觉得占义和超英两个人物有多么可笑,
因为这趟探案之旅的起点,支撑他们奔波的,也只不过是想让树河从病床上醒来,可以重新坐在瓜田里闲话的朴实愿望。
麻木是褒义词
经常在深州与北京,农村与城市之间穿梭的导演徐磊感受到了反差
“拼贴的荒诞感无处不在。这些东西就在那里,比如你常常能看见老农民在田头解手,背后是迪丽热巴的大广告。还有人们车上同时挂着的十字架和佛像,信仰无比混乱。”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对于城市文明的号召,不抗拒也不接受,他们的精神世界自成体系而牢不可破,城市的文明与价值观与他们的生活仍然楚河汉界。
于是当平原上的夏洛克与华生进入城市文明的瞬间,文明与文明之间的错位就为他们带来了下马威。
那个自带喜感的“华生”占义,在醒目的标幅下随地吐痰被罚款,转头又忘记,
对城市规则的反抗化为嘴里的又一口浓痰,不知道吐向哪里,面对步步紧逼的城管,最后干脆抹在了身上,用杀人一百自损三千的方式,完成了乡土文明对于城市文明的一次示威。
因为这部戏中都是非职业演员,导演说,遇到不理解的戏,你说服不了他们,他们就是不演,会一直卡在那。
所以这个给观众带来一点生理性不适的镜头,对于演员占义那样淳朴的农民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处理。
在另外一个带来生理性舒适,也有些超现实的镜头是主人公望着天花板上游弋的几尾金鱼。
其实这个镜头背后,也只是代表导演想要转达的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实:“其实这种浪漫不是我放进去,而是我发现的。
我经常发现他们想法很浪漫化,我觉得不是浪漫,而是自己经历许多苦难,他们还不知道,很麻木的去过一生,
麻木是褒义词。我觉得是从他们身上发现的,而不是强加上去的。”
在这里导演想要强调的麻木,也许就是影片想要传递的关于那个城市之外,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生活在乡野之间的人们,他们不为外物所扰、更完整的精神世界。
Rebuilding重塑乡土文明
拍这个电影的导演徐磊,和他塑造的主人公一样,都有着一种堂吉诃德式的精神。
毕业后,导演徐磊前后经历过十几个职业,有国企领导宠物饲养员,拎包的摄影师助理,斯坦尼康技术员,跟焦师,摄影大助,婚庆摄影指导,摄影师,编剧……
后来他就组建了一个“草台班子”搭出来一部电影,演员大部分是导演认识的人,爸爸、妈妈,三、四个把兄弟。
导演教了自己老婆几个快捷键,于是老婆成为了一名剪辑师。
上学的时候徐磊喜欢看点哲学,影响到他在搭建自己的处女作时,没有盲目的选择一个题材,而是选择“从哪来到哪去”,
他将这个愿景直白的化为了影片最早的英文名,“Rebuilding”,重建自己看到的农村世界,并不魔幻,并不脱离现实,不再是城市居民看不到就否定它存在的一个世界。
“现在的农村和我小时候印象中的农村已经不太一样了。小时候印象中是朝气蓬勃的,每个人都那么年轻。
现在回去觉得大家都死气沉沉的,这儿也没什么年轻人了,然后剩下的一些人好像就在眼前度日。”
但他说,“还是有一些人,哪怕他们已经被时代抛弃了,还是尽他们所能让日子过得好一点儿。那个东西特别打动我。
我上次回去一个伯伯还在说,要在村口开个饭店,怎么装修怎么设计……但你就明显感觉到,这儿开个饭店也没有人去。”
“其实你看农村人就会有那种感觉,他们已经被这个时代抛弃了,但是他们自己知道还在努力地去生活,你就觉得那个特别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