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
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
泸定桥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红色景点,每天去那里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人们在感慨泸定桥的雄壮的时候,也常常对红军当年的壮举心生钦慕。
但是很多人会质疑一个问题,一是让人难以理解:当时的国军想要剿灭红军,已经形成了包围之势,那么为什么在泸定桥战役的时候,有时间拆掉桥上的木板,而没有选择将桥上的铁索炸断呢,这样的话,不就是将红军渡河的希望给彻底截断了么?
有一种小道传言说是敌人故意让红军过去的,说是他们过于自负,不信红军能跨越天险。但这种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给敌人希望就是让自己绝望。
但没想到的是,解放军竟然冒着大雨,连续行军一百二十公里赶了过来。刚开始他们还以为对面来的是友军,等枪声响起来大家都懵了。
守卫军一时间手忙脚乱,如此重要的关隘按理来说应该派重兵把守,但是敌军觉得依仗天险,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当枪声响起,美梦破裂了。慌乱中,有人想起来,只要将铁链弄断红军不就过不来了嘛?情急之下,他们竟然用手榴弹去炸。当时他们配备的手榴弹大多是那种杀伤性的,爆炸后会迸发出无数铁片,让范围内的敌人失去行动力。由于天黑,手榴弹不但没有将铁链弄断,有些弹片甚至误伤了国军。
红军趁敌人还没有组织成有生力量,一鼓作气发动攻击,顺利将泸定桥拿下,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