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伽利略系统出现瘫痪,排挤完后,不得不再次向北斗求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67
导读

但是中国人自己有骨气,终于,在2018年年底,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成为了继GPS、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称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卫星系统,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的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

世界标准时间2019年7月11日1时起,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的所有服务中断,这一下几乎让所有欧盟国家的民众崩溃了。尽管已经紧急修复和弥补了,但是依旧会出现各种问题。

据欧洲时报的最新消息,自从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的22颗卫星瘫痪后,伽利略导航系统开始相继出现重大故障,同时欧洲民众在使用该导航经常会出现无法更新和崩溃的现象。

时间战线已经拉得非常长了,目前,欧航局已经提出建议,引进中国的北斗系统以解燃眉之急。

其实,早在北斗卫星诞生之前,中国也曾参加过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的投资和研发。为了摆脱美国对卫星定位系统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国对欧盟的政治控制,欧盟发起了邀请,邀请中国一同加入这一计划中,当时的中国当然欣然同意。

2003年,中国和欧盟草签合作协议,成为第一个加入“伽利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并且将拥有这一系统的部分所有权和全部使用权。与此同时,中国承诺斥巨资2.3亿欧元。

但是,这笔钱可以说是打了水漂了。签了协议没几年,欧洲的风向就变了,中国被突然亲美的欧盟排挤,技术上对中国进行封锁,连决策机构都不对中国开放。

但是对于投资,欧盟可并没有显得不好意思,2.3亿欧元依旧用的风生水起。在美国用技术支持的诱惑下,中国和欧盟的这次合作可以说是中国单方面无疾而终,赔了夫人,还捞不到兵。

但是中国人自己有骨气,终于,在2018年年底,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成为了继GPS、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如今,欧盟似乎没有向美国寻求帮助的苗头,反而准备调头转向北斗卫星。不知道这次欧盟是否真的会向曾经得罪过的中国求助,还需要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