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称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卫星系统,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的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
世界标准时间2019年7月11日1时起,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的所有服务中断,这一下几乎让所有欧盟国家的民众崩溃了。尽管已经紧急修复和弥补了,但是依旧会出现各种问题。
据欧洲时报的最新消息,自从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的22颗卫星瘫痪后,伽利略导航系统开始相继出现重大故障,同时欧洲民众在使用该导航经常会出现无法更新和崩溃的现象。
时间战线已经拉得非常长了,目前,欧航局已经提出建议,引进中国的北斗系统以解燃眉之急。
其实,早在北斗卫星诞生之前,中国也曾参加过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的投资和研发。为了摆脱美国对卫星定位系统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国对欧盟的政治控制,欧盟发起了邀请,邀请中国一同加入这一计划中,当时的中国当然欣然同意。
2003年,中国和欧盟草签合作协议,成为第一个加入“伽利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并且将拥有这一系统的部分所有权和全部使用权。与此同时,中国承诺斥巨资2.3亿欧元。
但是,这笔钱可以说是打了水漂了。签了协议没几年,欧洲的风向就变了,中国被突然亲美的欧盟排挤,技术上对中国进行封锁,连决策机构都不对中国开放。
但是对于投资,欧盟可并没有显得不好意思,2.3亿欧元依旧用的风生水起。在美国用技术支持的诱惑下,中国和欧盟的这次合作可以说是中国单方面无疾而终,赔了夫人,还捞不到兵。
但是中国人自己有骨气,终于,在2018年年底,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成为了继GPS、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如今,欧盟似乎没有向美国寻求帮助的苗头,反而准备调头转向北斗卫星。不知道这次欧盟是否真的会向曾经得罪过的中国求助,还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