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福音还是纵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84
导读

问法网小编获悉,近日,在《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试行)》出台5年后,针对过去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追责方式不明确的问题,浙江省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

问法网小编获悉,近日,在《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试行)》出台5年后,针对过去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追责方式不明确的问题,浙江省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使得其逻辑更加严密、内容更加清晰。

问法网律师认为: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理应得到更好地保护。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让一些少不更事的未成年人做了一些小的错事之后能够有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其实是一个很优秀的制度。

按说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网友的态度却相对悲观。最近本就是多事之秋,尤其是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13岁男孩残忍杀害10岁女孩的事件,让社会广泛讨论了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社会舆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态度都是偏向于未成年人也应该对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环境下,浙江省出台了一个加大力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制度,引发网友的争议和反感也并不奇怪。

问法网律师点评:其实这完完全全是误解,一些网友们由于对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没有那么了解,产生了该制度是助纣为虐的错觉,这并非立法者的本意,问法网律师将对制度的关键点进行详细解读,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这项制度:

1.关键中的关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有适用条件的。很多网友误以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无条件适用的,会成为未成年人罪犯的保护伞,甚至误以为犯罪记录封存就等于犯罪不入刑,这完全是误解。犯罪记录封存只适用于刑期在五年以下的未成年人,五年以下的刑期,代表着罪行其实并没有多严重。这些人犯罪往往是一念之差,是有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可能的。而那些罪大恶极的未成年罪犯,往往会被判处五年以上的刑期,他们是无法适用犯罪记录封存的制度的。

2.犯罪记录封存意义在哪?问法网律师曾办理过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给律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未成年人往往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不完满的童年生活很容易让他们的思想变得偏激,他们可恨,但也可怜。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小男孩,刚刚15岁,因为父母离异性格有些懦弱,长期被同学欺负,有一次他没忍住,爆发了,把经常欺负他的孩子打成了轻伤,他被判了刑。后来孩子刑满出来后,不能参加高考,找工作也没人要,说实话,这辈子大概率就废了,着实令人唏嘘。

对于罪行轻微的孩子,如果一棒子打死,让他们背着案底在社会上屡屡碰壁,可能本来想改过自新的他,又会再一次走上错误的道路。而有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他们就有了重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的可能,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问法网律师提醒:不要因为有那么几个罪大恶极的未成年人,就把这个群体给打上一些不好的标签,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未成年的岁月,也都知道心智不成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对罪大恶极的未成年人可以毫不留情,但是对于罪行轻微,仍有希望的未成年人,能保护,就多保护一点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