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用3个字平息儿子的怒火_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千万不要“火上浇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53
导读

此举一下子激怒了男孩,他突然大发脾气,一边哭一边疯狂地捶打着自己的妈妈,大声喊道:“我就要,我就要,不买我不走,我打死你!” 当小鱼儿因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而崩溃大哭时,胡可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

细心的妈妈发现,从2岁起,孩子们就越来越有性格了。

但凡不合他们心意的事,他们一定会摇头说“不要”,对于想做的事,即便家长不认可,他们也会说“非要”。

01

上周末,带孩子逛商场,看到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拉着妈妈停在玩具店门口,指着里面的汽车模型说:“妈妈,我要买一个这个。”

妈妈立刻甩开男孩的手,不耐烦地说:“你手里不是有一个刚买的吗,怎么又要?”

男孩一下子坐在地上,大声尖叫:“刚才那个和这个不一样,我还要买一个!”

商场里很多人都被男孩的叫喊声吸引过来,见状,妈妈赶紧上前拽着男孩的胳膊,想把他从地上拉起来:“你别在这丢人现眼,赶紧站起来!”

此举一下子激怒了男孩,他突然大发脾气,一边哭一边疯狂地捶打着自己的妈妈,大声喊道:“我就要,我就要,不买我不走,我打死你!” 凶狠的模样让人有些瞠目结舌。

没想到,妈妈直接劈手夺过男孩手中的汽车玩具,往地上一摔,吼道:“再打我试试?你一个玩具也别想要了,你也别跟我回家了,就坐在这哭吧!”

玩具摔得散落一地,然后这个妈妈就真的甩开男孩的手,转身就走了。

被丢下的男孩顿时慌了,见妈妈真的走远了,边哭边喊着追了上去。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父母不给,冲突也就发生了。

虽然孩子的表现有点极端,但妈妈的做法也很不妥:以暴制暴绝对不是对待发脾气孩子的好办法。

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对待同样因“无理取闹”而发脾气的小鱼儿,妈妈胡可的表现就可圈可点。

在节目中,四位明星妈妈正带着宝贝们吃大餐。

面对丰盛大餐,胡可的儿子小鱼儿心心念念的却是自己的新玩具,他要求妈妈现在、立刻、马上把新玩具组装成“机器人”。

遭到妈妈的反对后,小鱼儿立马送上了“鱼式怒目”,一场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临了。

看着发脾气的儿子,胡可温和而坚定地说:“我知道你很想让玩具'变身',你很想让它变成拿着武器的机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饭以后,这是规则,你要遵守规则。”

当小鱼儿因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而崩溃大哭时,胡可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但是这是规则……”

当小鱼儿从水堡里出来因害怕而哭泣时,胡可说:“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

在整档节目里,但凡小鱼儿闹情绪,胡可必定第一时间送上的“我知道”句式。简单的一句话,代表着你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内心正在发生什么。

“我知道”三个字,意味着接纳和共情。一个好妈妈不是在孩子情绪爆发时责备他,或用更大的音量压制他,而是应该第一时间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大多数时候,他们无法用语言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总是会反复地重复要求:“我就要这样”“你一定要买给我”……

其实,他们只是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并非真的是“无理取闹”。

而胡可用简单的三个字“我知道”,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并理解他心里的担忧和害怕,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们有情绪的宣泄。

这种不带抨击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大声责骂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的内心也会感受到父母的公平、理性、温暖与坚定。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曾说过: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因为,这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他们的权力!”

毕竟,孩子发脾气本身没有错,那是情绪的自然宣泄;阻止孩子发脾气,想要控制他们的坏情绪,才有问题!

02

不对孩子的情绪失控负责,

但是孩子情绪失控时,

家长必须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如果你的孩子软硬不吃,久哄不下,也许是你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也许是你用错了方式。

你在用粗暴的方式制止哭泣么?

无声的抱慰真的比任何哄劝或恐吓都管用。你怀抱的温暖能给予他强大的爱和力量,这大概是最好的安慰方式。

可惜,悲哀的是,我们通常对孩子哭感到厌烦和抗拒。很多家长哄劝不得,就会选择用恐吓和粗暴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一场哭泣!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我就把你丢出去给老虎吃掉”

有的爸妈直接拎过来暴揍一顿。

一个朋友非常愤怒地跟我说,有一次她的女儿半夜做了噩梦大哭不已,她的老公从睡梦中被吵醒,竟不悦地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巴!

这迷糊中真实的举动让人愤怒震惊,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比起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很多人更想简单粗暴地让孩子停止哭。

但,孩子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困了饿了累了不高兴了……也许,他们懂,只是他们懒得安抚,懒得去了解他的感受,只要表面平静了就好。

很多时候,明明可以抱抱孩子微笑着对她说没关系,却偏偏要嘶吼着令两个人都不开心。

一个成年人想要征服一个孩子还不容易么?让孩子怕你,臣服于你,真的是你想要的?

当你失控时,你真正愤怒的是什么?当然你会有很多答案:

“孩子太难管教了”
“小小年纪就打人,不管以后还了得”
“她就会哭,我不知道她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但是归根到底,你是在气恼自己。

当孩子大哭大闹而你无法解决时,潜意识里你会觉得是自己无能,“我没有管教好她”,把她的所有行为都归咎到自己的问题上。

我们生气的根源就是,作为父母,我们觉得要对孩子的一切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没有按照预想的结果发展,那就说明我们不是称职的父母。

我们需要分清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该负责的部分。

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不听话负责,但我们需要对我们如何应对孩子不听话时自己的表现负责。

03

面对孩子哭闹,你该怎么做?

当然,我们是人不是神,没有人能在屎尿屁奶的哀嚎声中永远做到宠辱不惊。我们能做的就是修炼更好的自己,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

1、别对情绪崩溃中的孩子讲道理

幼儿教育专家李群锋在《儿童情绪心理学》一书中说:儿童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的。

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时刻提醒自己,孩子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强加在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感受到的世界和我们的并不一样。

2、准备好你的暂停键

很多时候,情绪爆发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冷静下来想想,就会觉得没那么严重。

因此,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当发现情绪正在不断累积、快要爆发时,深呼吸,和自己对话:

“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我发火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
“这个真的很重要吗?”

或是去厕所冷静3分钟,听个音乐,刷个微博,让自己完全冷静,出来之后,也许你就能看你儿如初恋了。

选择对你有用的暂停键,帮你找回身体里“理智”的那个自己,而不是被“情绪”绑架的自己。

“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到来是帮助我们克服人性中软弱和丑陋的一面。如果没有孩子,你或许没机会深刻地理清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如此深刻地明白,为人父母,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一场修行。

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正确的爱孩子。一个教妈妈的道理,胜过十个教孩子的道理。

为人父母,我们都曾对身边的小天使许下过“永远爱你”的誓言。

永远有多远?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跨度,更重要的考验是,当你的小天使转身就化为小恶魔时,你还能不能控制好情绪,接纳那个“不可爱”的他?

会发脾气,才是孩子真实的表现。

当他发脾气时,让我们蹲下来,以接纳的姿态,耐心地看看孩子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并告诉他:孩子,在爸妈这里你是可以犯错的,你的委屈是可以流露的,你的感受我们正在尝试体会,你的内心我们能懂,我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