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结婚,67岁买房,83岁当爹_不着急的人生,过得有多高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71
导读

在她的世界里,人生就应该怎么痛快怎么来,否则也太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了。 人人都在追求年轻,中年、老年却被妖魔化,仿佛失去青春就失去了人生所有快乐和价值。 可有的年轻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开始做…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

别被年龄焦虑绑架你的人生。

01

离2020年,只剩下一个多月了。

当初被称为脑残的90后,也即将踏上「奔三」的道路。

许多人开始焦虑,感叹“中年就在不远处,可我依然是个废物。”

中年,就必须是人生赢家吗?

这让我想起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

虽然生在动荡的年代,他却活得比现代人还从容。

26岁正迷茫于未来的职业,40岁拼尽全力却连养家都困难,57岁与胡宝珠恋爱结婚,67岁终于在北京买了房子,83岁依旧在孕育下一代,90多岁还能开创新的国画技艺……

可如今,人们越来越着急。

三十岁,必须老婆孩子热炕头;四十岁,必须有车有房有钞票。

如果达不到标准,这辈子好像就完蛋了。

再加上自媒体的一些论调,诸如

“女人过了28岁就嫁不出去”

“男人到了30岁就开始油腻”

“人到中年还没混出点名堂,这辈子就完了”

“女人过了28岁就嫁不出去”

“男人到了30岁就开始油腻”

“人到中年还没混出点名堂,这辈子就完了”

也在无形间增加了我们的焦虑,让我们难以面对那个逐年增加的数字。

但年龄焦虑,真的有必要吗?

02

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90后已经开始自称“老阿姨”、“老叔叔”了。

许多人开始加入养生行列,在昔日的啤酒杯里泡起菊花枸杞。

从前放荡不羁爱自由,如今只剩下家和公司两点一线。

前两天散步的时候,身旁走过一群吵吵闹闹的高中生,青春而美好。

同行的朋友突然感慨:“年轻真好啊!”

我有点哭笑不得,明明才二十多,怎么就老了。

但仔细想想,我们确实也不年轻了。

这批工作好几年的90后,大多遇上了职业发展的瓶颈期。

想要提升自我却没有时间,工作难找也不敢跳槽。

新人源源不断地进来,体力更好,干劲更足,拿的工资还低,说不定自己哪天就被淘汰出局。

职场压力加上催婚压力,真的有些力不从心。

“细究自己的现状,我有时候甚至会担心到失眠……”

实际上,没有哪个年轻人会由衷地服老。

主动退出年轻行列,只是对年龄感到焦虑却又束手无策的自嘲。

自己的发展受限,新人已经陆续入场,哪能不恐惧?

但另一方面,年龄焦虑也间接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心态。

“趁着年轻,肆意挥霍。”

这话是从一个16岁女生口中说出来的。

本该是读书的年纪,却因为觉得枯燥而辍学,还侃侃而谈学历无用论。

在她的世界里,人生就应该怎么痛快怎么来,否则也太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了。

反正年轻人有的是机会,大不了重新来过。

我突然意识到,当「年龄大」成为一种负担,「年龄小」就会成为一种资本。

人人都在追求年轻,中年、老年却被妖魔化,仿佛失去青春就失去了人生所有快乐和价值。

这导致一些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及时行乐。

殊不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等到心智成熟、开始面对生活压力的那一天,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03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年龄焦虑?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同事老刘。

在我们眼里,他是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中年人。

但对于他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家里有房贷和车贷,孩子的补习班兴趣班费用,父母的养老压力,都让他不敢松懈。

公司里的工作和人际,再烦也得硬着头皮去处理。

四十五的年纪,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也不算老。

可有的年轻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老刘却还在为钱头疼。

两相比较之下,他更觉得自己是个平庸无为的失败者。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年龄而产生焦虑,不单单是数字增长带来不可逆的衰老。

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缺乏与年龄相匹配的积累,包括能力、阅历、储蓄等各个方面。

与其他人的横向比较,也加剧了年龄焦虑。

这种现象,存在于每个年龄段。

青年有青年危机,中年有中年危机,老年也有老年危机。

72岁的爷爷,因为早些年摔倒骨折,腿脚一直不太好。

儿子儿媳怕他身体扛不住,除了简单的择菜、叠衣服,其余什么活都不让他干。

但爷爷一点也不领情,坚持要帮忙做家务,还为此和家里人吵架。

终于在一次拎水桶的时候,再次摔倒骨折。

人们常常以为,这些老人太过自以为是,对自己的体力、脑力做出错误判断。

但其实,老人们不是不肯服老,而是不敢服老。

拼命证明自己“我还行”,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

因为年龄焦虑,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人对死亡的恐惧。

人的一生要做很多事,可生命却是有限的。

该成家的时候没有成家,该立业的时候没有立业,生命的紧凑最终造成了年龄的恐慌。

错过了时间节点,就不知道接下去该是怎么个活法。

要么像老刘一样,每日在危机感中度过。

要么像一只开心的北极熊,“坐在浮冰上,左顾右盼,捞捞游过身边的鱼。

可是我不能抬头看。

只要一抬头,就会发现周遭的世界正在融化。”

来源 | PomBom

04

既然每个年龄有各自的焦虑,那么年龄到底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

年轻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开放的心态,意味着快速的成长。

它更意味着,人有更多挑战失败、重新来过的机会。

可即便如此,年龄也不能决定一切。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只不过是我们给自己的枷锁。

看看骑行老人徐玉坤,他的人生可称得上是「年龄的逆行」。

五岁丧母,十三岁父亲失明,辛辛苦苦半辈子,到头来也只有几亩菜地。

图片来源 | 《奇遇人生》

但他不甘心,不甘心一辈子就在田野和砖房里度过。

他提出要去看看世界,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两个闺女还没出嫁,你走了她们咋办?老伴咋办?”

于是,老徐只能把这事搁在一边,但内心的热血从未停息。

直到十年后的某一天,徐玉坤骑着一辆自行车,开始了计划已久的逃离。

一路上,他遇到过野兽,吃过动物尸体,还因为误闯民宅差点被枪杀。

但他坚持下来了。

12年间,徐玉坤几乎走遍全中国,在25个国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图片来源 |《奇遇人生》

有人说他给子女添麻烦,说他精神不正常。

他却一往无前,“冲出去见更多的东西,是我的理想。”

“60岁之前我是农民、是孝子、是父亲,60岁以后我要当旅行家,力图一辈子干两辈子的事情!”

来源 |《奇遇人生》第二季

图片来源 |《奇遇人生》

年龄是资本,却从来不是限制。

社会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社会时间”。

大意是指,人并非完全顺从自然的生命演变,而会受到约定俗成的社会时间的影响。

来源 |《年龄论:社会空间中的社会时间》

比如,三十岁前就该结婚,三十五岁前就该生子。

但社会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很多人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奉为圭臬,却忽略了今时不同往日。

要求一个人完成学业后,在短短几年内闯出名堂,未免太过苛刻。

而且,社会时间只是一个参照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

我们可以允许自己三十岁还在摸索人生的方向,也可以允许自己八十岁还在挑战自我。

按照自己的节奏活,而不必被世俗的价值观所绑架。

因为人生,终究是自己的。

图片来源 |《奇遇人生》

05

陈冲说,“岁月其实是可以炫耀的东西。”

年轻人热血,中年人沉稳,老年人豁达,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精彩。

而人一旦停止前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去。

所以,要想摆脱年龄焦虑,唯有让自己不断更新。

心理学家弗兰克说,追求意义是人的本能需要,它会促使人们积极地去对待生活。

无论是学习还是健身,无论是兴趣还是责任,去做一切有价值的事情吧。

但请记得,改变需要时间,急于求成只会徒增焦虑。

也不必担心追赶不上别人,只要有所成长,那些付出便不算浪费。

就像那位老奶奶,在晚年时进入专门学校,并以国家证照为学习目标。

孙子问她:“奶奶,你毕业的时候已经84岁咯,都这时候了你要做什么呀?”

老奶奶回答:“不是啊,就算什么都不做也会变成84岁呀。”

既然年龄的流逝不可阻挡,与其伤春悲秋,眼睁睁地看着生命衰老,

还不如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因为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往后生命里最年轻的一天。

*作者简介: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国馆2017重磅新书《快乐的人,都有温润的趣味》正火热销售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