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男”嫁不得,娶“妈宝女”也要细思量
婚恋市场上一直流行着的铁律叫作:嫁人不嫁“妈宝男”,娶妻不娶“伏弟魔”。
“妈宝男”,顾名思义就是与妈妈过度黏连,凡事没有主见,唯一的主见就是“听妈妈的话”、“我妈说的都对”。一旦结婚,媳妇会被“妈宝男”一起拖入到婆婆的“照顾”和“关怀”之中,处处被要求,事事被管控,毫无独立的二人空间。更为郁闷的是,虽然“妈宝男”的妈妈极为热情的为儿子张罗婚姻,操持家务,但她对媳妇有着天然的矛盾情节。既希望媳妇能如同自己一般的照顾好儿子和家庭,又会因为儿子重心的偏移所带来的失落感而对媳妇各种挑剔,从而自觉不自觉的介入小家庭,稍有不满意就向自己的儿子告状,潜意识中不断的希望重新回到母子黏连的关系中。这样一来,必然会破坏小家庭的自主性。
“伏弟魔”呢,则是以一种母性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原生家庭黏连的女性。只不过她的自我牺牲与奉献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她的原生家庭,她的母性也首当其冲的是给予了她的兄弟。婚后的家庭也必然会被她理所当然地拖入她的原生家庭的缠绕之中,丧失了经济与生活的独立性。
如此看来,“妈宝男”和“伏弟魔”的共同特征就是情感的天平都是完全倾向于原生家庭的,因此,在婚姻中他们的情感并不独立,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仍然依附在原生家庭。就像本应看向对方的夫妻,其中一方却始终背对着另一方,注视着自己的妈妈或是原生家庭的喜怒哀乐,甚至还伸出手邀请另一方和自己一起同呼吸、共关注,这样的婚姻从一开始的站位就已经错位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错位,会使得另一方明显地感受到失衡,产生愤怒与怨恨,才会使得这两类人成为了网络中经久不衰的话题。
l
可是,还有一类女性,她们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黏合着原生家庭——那就是“妈宝女”,一切都依赖妈妈的安排,按照妈妈的设定生活,需要被照顾,也习惯于被照顾,缺乏独立性。她们以不长大的心智来实现与原生家庭的不离不弃。
这样的女孩,往往小鸟依人,我见犹怜,满足男性对“爱你就要宠你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英雄幻想。那么,当王子公主步入婚姻之后呢?
1、婚姻关系因失衡而失色
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指出,人与人在交互过程中,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心态的心理定位的一种来进行沟通或是行动。这三种自我状态包括儿童自我、成人自我及父母自我。
l 儿童自我就是自个人童年保留下来的思想、感觉和行动。它可能是本能的、依赖性的、创造性的或叛逆性的,具有童年期的特性,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喜欢立即得到回报。
l 成人自我是针对目前现实的自主性感觉、思想和行为的组合,表现出理性、逻辑、尊重事实、非感性的行为,试图通过事实及逻辑判断来进行决策。
l 父母自我是个体从周围重要人物(通常是父母养育者、老师、长辈等)所内射的感觉、思想与行为,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
基于这三种自我状态,人际交互作用就有了两种方式:互补式和非互补式。
如果交互的双方彼此所使用的自我状态是互相平行的、满足对方需求的,就是互补式的交互作用。比如在恋爱初期男生以父母自我关心、呵护女友,女生以儿童自我依赖着男友,此时双方的交互作用就是互补式的。互补式的交互作用很自然也很顺畅,双方都满足对彼此的期待。
如果刺激和回应是交叉的,双方的预期自我状态不同,彼此都无法满足对方的期待,这样的非互补式的交互作用,则令交互双方都感到不愉快。婚姻生活更多的时候会面对现实的问题,此时最为有效的交互方式是成人对成人的交互,成人状态的交互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妈宝女”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发展出良好的成人自我,她会沿袭她的儿童自我状态来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并且在非互补的交错作用中,迫使对方承担父母的角色状态。
长此以往,婚姻中的“王子”终将被迫沦为沧桑大叔,心力憔悴。
都说家是幸福的港湾,婚姻中的双方是彼此成就,相互用爱来呵护与滋养的。最理想的关系就是“我好——你好”,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更是对自我的接收,而一味的依赖与索取,会将另一方拖入无法自处的境地,令婚姻失去平衡。
2、在妈妈的存在感下无处遁形
作为同样生长在强势妈妈的绝对控制之下的“妈宝女”,她们和“妈宝男”是妈妈的情感寄托不完全相同,“妈宝女”通常是寄托着妈妈愿望的复制品。换句话说,她们是妈妈生命的延展,喜欢妈妈的喜欢,需要妈妈的需要。
同样,她们选择的另一半也必然是妈妈如意的女婿,他必将承载的使命就是实现丈母娘对婚姻的所有期许。也因此,这个男人同时被两个女人所要求着。同样也会被“妈宝女”的妈妈挑剔指责着,忙于工作的嫌不会照顾家,天天朝九晚五的会嫌没有上进心。总而言之,在妈妈的眼中女儿就应该生活在妈妈所梦想的婚姻之中,而女婿就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那个人。
虽然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女儿成长为年轻的女性,会在不同程度上给母亲带来威胁。而妈妈对女儿的这种以爱为名义的全盘操控,更深层地潜藏着对女儿能力的剥夺,限制女儿的自由成长,并通过“共生”来实现占有与征服。
但是,对于小家庭的男主角来说,他所需要的是成熟的女性,是能够与他同甘共苦,共同经营婚姻的妻子,而非人格与情感都无法独立的女孩。
也因此,他会在界限的抢夺战中百受挫折,且四面受敌。
除非,“妈宝女”愿意成长,愿意为了自立而选择背叛,选择共同捍卫小家庭独立的界限。
作者简介:
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