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演变史_从抱团取暖的集群突防,到汇聚科技结晶的隐身突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40
导读

抱团取暖的集群突防 轰炸机真正开始大规模运用于战场,无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以英美为首的盟军,为了消磨德国的战争潜力,在1940年到1945年间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实施了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 突入盲…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轰炸机——美国B-2轰炸机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卖萌的砖头

莱特兄弟的飞机实现人类的飞天梦想过后,飞机很快就被人类用于战争,空军迅速成长为与陆军、海军比肩的军种。空军除了夺取战场空域的制空权之外,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对攻击地面目标,为此发展出了诸如攻击机、轰炸机这种专门司职对地攻击的战机。纵观轰炸机的发展历史,美军可以算是运用轰炸机经验最多的国家,同时其也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轰炸机技术,我们可以从美国轰炸机突防方式的转变来一窥轰炸机技术的发展。

一战时期的轰炸机比较脆弱

抱团取暖的集群突防

轰炸机真正开始大规模运用于战场,无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以英美为首的盟军,为了消磨德国的战争潜力,在1940年到1945年间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实施了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有统计数据显示,英美对德战略轰炸共起飞战机约400万架次,其中轰炸机约144万架次。美国参战的轰炸机型号包括B-17、B-24、B-25以及B-29等,当时的轰炸机比较看重的性能参数是航程以及载弹量,航程决定了轰炸机能否从己方机场飞临目标上空,而载弹量则直接决定了轰炸机的攻击能力。被轰炸的一方显然不会坐以待毙,地面的防空炮以及升空拦截的战斗机是轰炸机面临的两大威胁。

投弹中的B-24“解放者”轰炸机

二战时期的轰炸机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笨重,毕竟它们需要庞大的机身来容纳炸弹,所以显然不能希望它能通过机动性来自保,那么轰炸机剩下的就是比战斗机更皮实一点的机身和其装备的武器了。轰炸机比较皮实这一点想必不用多说,只要没有命中要害位置,机枪基本对轰炸机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为此二战的战斗机都普遍装备了20毫米及以上的机炮。自卫武器方面,以美国生产数量最大的B-24“解放者”轰炸机为例,全机上下共装备有8~10挺12.7毫米勃朗宁机枪,基本可以做到360度全方位的火力覆盖。即便如此,若一对一轰炸机依然不是灵活与火力兼备的战斗机的对手。那么此时的轰炸机要想突破敌方战斗机的拦截以及防空火力网,最好的办法就是抱团取暖,只要数量足够多那就一定能突破敌方的防线。

B-17“飞行堡垒”轰炸机编队

这种对于敌方腹地的战略轰炸,出动的轰炸机少则数百架,多则上千架。例如在1943年针对德国施魏因富特轴承厂的轰炸行动中,就出动了291架B-17轰炸机。而在1945年3月对埃森和多特蒙德的轰炸行动中,盟军分别出动了1038架和1150架轰炸机。这种大规模的集群出击比较便于战斗机进行护航,就算是没有战斗机护航,如此数量众多的轰炸机上的自卫机枪也足够编织起一道防御火力网,使得整个机群化为一个火力刺猬。只不过轰炸机还是比较依赖战斗机护航的,战斗机的护航可以显著降低轰炸机的损失率,轰炸施魏因富特轴承厂的291架轰炸机就因为没有战斗机护航,最终被击落60架,击伤138架,在轰炸行动中已经属于难以接受的高战损。

B-52属于传统的高空轰炸机

突入盲区的低空高速突防

二战过后,美国在传统轰炸机的路线上继续前进,发展出了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B-25堪称空中巨无霸,装备8台喷气式发动机,载弹量达到31.5吨。不过到B-52这一代,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千机编队这种盛况了,B-52一共才生产了744架。对于B-52来说,就算护航战机能够为其扫除来自空中的威胁,但它依然难以应对来自防空导弹的打击。为了维持美军的空中战略威慑能力,美国开始探寻新的突防方法,1986年服役的B-1B“枪骑兵”轰炸机就贯彻了低空高速突防的新理念。

B-1B与F-15飞行编队

在进攻性航电系统(OAS)的加持下,B-1B在平坦的地形上空可以进行60米的低空突防,就算是地形复杂的山地,也可以跟随地形的起伏维持一个很低的飞行高度。除了低空性能出色之外,B-1B装备的4台F101-GE-102涡扇发动机在打开加力时,可以让B-1B飞到1.25马赫的高速,尽管在低空突防状态下B-1B并不能实现超音速,但900千米/小时左右的速度还是可以达到的。无论是低空还是高速,都是为了让B-1B逃离雷达的探测,对于地面防空雷达来说,探测低空目标时会受到地球曲率以及地面反射波干扰的影响,所以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会明显缩短。然后再加上B-1B的高速,就可以进一步缩短了敌方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

B-1B“枪骑兵”是低空高速突防的代表

汇聚科技结晶的隐身突防

虽然低空高度是B-1B招牌,但值得一提的是在B-1B上已经有了隐身设计的影子,只不过B-1B并没有将隐身视作第一性能而已,B-1B的机身设计在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上做了一番功夫,其RCS仅相当于一般战斗机的水平,这在其突防时是一个不小的助力。说到隐身战机就避不开美国的F-117A,F-117A的主要作战任务也是对地打击,不过因为体量比较小,所以定位为攻击机。1983年服役的F-117A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以隐身技术为基础设计的飞机,在它面前绝大部分雷达都形同虚设,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F-117A一战成名。早在F-117A的研制过程中,美国空军就一并提出要研制隐身轰炸机,这一要求在1977年获得批准,最终造就了当前世界唯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B-2“幽灵”。

F-117A攻击机是隐身战机的先驱者

B-2轰炸机可谓是将隐身性能发挥到了极致,除了通过外形设计以及雷达吸波材料(RAM)来降低RCS之外,其红外特征、噪音甚至是光学可见性都进行了降低。据称B-2的RCS仅为0.3平方米,对于雷达来说差不多就是一只大一点的飞鸟,虽然无法同F-117A不到0.01平方米的RCS相提并论,但考虑到B-2 54.2米的翼展以及21米的长度,这个隐身效果无疑是非常优秀的。B-2最强大之处就在于它既有高强的隐身突防能力,又有堪比B-1B的载弹能力,B-2的最大载弹量为18吨,无论是搭载核弹还是常规炸弹都有强大的攻击能力。

投弹中的B-2轰炸机,B-2的载弹能力同B-1B相当

B-2的动力系统为4台不具备加力功能的F119-110涡扇发动机,发动机的进气口、排气口自然都进行了隐身设计,其最大飞行速度为0.95马赫,速度不快但是对于B-2来说速度并不特别重要。而B-2的航程达到了1.2万千米,如果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就可以提升至1.8万千米,理论上来说B-2拥有全球打击的能力。隐身突防能力加上强大的载弹能力再加上全球到达的航程,使得B-2能够完美地担任美国空中战略威慑的角色,直至今天B-2也是世界上现役最具威慑力的轰炸机。要说B-2的缺点那就是太过昂贵,每架造价高达24亿美元,平时的日常维护费用也是不小的数目,就算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只建造了21架,除了1架失事坠毁,其余20架都还在美国空军中服役。

经过一次空中加油的B-2轰炸机航程可达1.8万千米,可以实现全球打击

结语

从集群突防到低空高速突防再到隐身突防,每一次突防方式的转变,都意味着轰炸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战略轰炸机是空基战略核威慑的重要支点,世界上最早在实战中使用的核武器就是由轰炸机投放的,只不过随着防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轰炸机的突防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要想拥有稳定的空中威慑力量就必须要有性能足够先进的轰炸机,美国在这一方面无疑是世界领先的。B-2毋庸置疑的实力已经证明了隐身技术对于轰炸机生存能力的巨大提升,我国正在研发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轰-20被认为也将是一款隐身轰炸机,期待轰-20的正式亮相,以打破美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上的垄断地位。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