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失踪之谜终于揭开?行家_最终落脚地为云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55
导读

六百年多年来,正史、野史各执一词,归结后有两种观点:一是建文帝在朱棣入城时,自焚而死;二是逃出南京城出家为僧。 事情没有结束,《明史》中还有记载,“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意思是说,朱…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狮山上,有一座名为正续禅寺的寺庙。在寺庙的大柱子上有一幅楹联,上联是“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信然皇觉旧”,下联为“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如此对古代史稍微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幅楹联指向一个历史故事,即大明第一历史谜案,建文帝失踪之谜。公元1402年6月,叔侄两人经过四年的交手,朱棣终于把侄子朱允炆赶下台,自己坐上了皇位。

然而,当朱棣率领大军进入南京城后,却找不到建文帝。从此,一桩历史悬案由此产生。六百年多年来,正史、野史各执一词,归结后有两种观点:一是建文帝在朱棣入城时,自焚而死;二是逃出南京城出家为僧。

《明史·恭闵帝纪》中记载,“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这个记载前后矛盾,前面说朱棣进入南京城时皇宫已经发生火灾,建文帝已经失踪了。可朱棣不久又命人将建文帝下葬,再后来又说建文帝逃走了。寥寥数语,让人感受了朱棣无比纠结的心情,他究竟在刻意隐瞒着什么。

事情没有结束,《明史》中还有记载,“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意思是说,朱棣做了皇帝后,西南一带就流传出建文帝在这里出家为僧的消息。到了清康熙年间,建文帝在云南出家为僧有了确凿的证据,“建文帝,止于狮山正续寺数十年。”

狮子山是一座海拔近3000米的佛教名山,因与建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誉为“西南第一山”。除了前面提到了那副楹联外,狮子山关于建文帝的遗迹比比皆是。比如有“乾坤双树”、“龙凤古柏”、“龙隐庵”、“月牙潭”、“礼斗阁”等等。

在正续禅寺藏经楼的配殿里,曾有专门供奉护送建文帝出逃的文武大臣们的灵位。清顺治年间的杭州知府顾岱,在《建文从亡十一先生记》中记载,康熙七年冬,僧水谷建阁成,祭祀建文像于阁,为叙其从至滇者十一人。”

除了遗物外,狮子山所在的地方史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建文帝的记载。上世纪90年代,《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上海一位历史专家的研究报告,据这位专家多方面考证,确认狮子山就是建文帝的最后落脚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