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抵制精神暴力拟入法孩子目睹家暴视为受害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84
导读

早在200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紧闭的门后: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BehindClosed Doors: The Impact of Domestic Violence on Childr…

导读

专家认为,“目睹家庭暴力”属于精神暴力的范畴。邻国日本已有法律规定,父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是对孩子的“心理虐待”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11月27日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办法草案第58条明确规定,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受害人。图/视觉中国

文|记者 黄姝伦实习记者 陈芷楠

因目睹家庭暴力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广东省拟立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广东发布”披露了前述信息。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下称办法草案)11月27日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办法草案第58条明确规定,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受害人。

办法草案划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地谩骂、恐吓、侮辱、诽谤、散布隐私、威胁、跟踪、骚扰等方式,包括利用网络等手段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下称《反家暴法》)已经正式实施三年多,但家暴形式多样,且具有一定隐蔽性,法律难成维权武器,选择“沉默是金”的受暴者不在少数,亟需完善地方立法,在实践中予以细化。

广东发布消息称,广东省家庭暴力案件总体呈现“量大面广、形式多、举证难”的特征。“把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也视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该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永康指出,这是广东省的创新,总结广州一些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法规。

早在200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紧闭的门后: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BehindClosed Doors: The Impact of Domestic Violence on Children)就曾指出,即使儿童不直接遭受家庭暴力,但如果他们目睹、耳闻了家暴实施,甚至意识到家暴的存在,这对其身心发育和社会行为方面,负面影响大,即便成年后,也难摆脱家暴“经历”留下的阴影。

广东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子殷认为,地方立法关注目睹家暴儿童,不仅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还能引起更广泛的社会认知,让公众意识到“伤害的存在”。

看不见的伤痕

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方向明发表于2015年的研究《中国儿童受虐待的经济负担:系统性的审查》(The Burden of Child Maltreatment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估计,中国 0-17 岁儿童中,遭受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的发生率分别是26.6%、19.6%、8.7%、26.0%。

业内专家认同,“目睹家庭暴力”属于精神暴力的范畴。邻国日本已有法律规定,父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是对孩子的“心理虐待”。心灵隐疾,处方难觅。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莹对财新记者表示,在其接触的案例中,有一对目睹家暴发生的姐弟,弟弟同时也是遭受暴力的儿童。

“姐姐说这一辈子都不要结婚,因为她对伴侣、婚姻已经没有信心。弟弟患精神分裂,未来的人生就是姐弟相依为命。”李莹表示,目睹家暴给儿童造成巨大创伤,影响这些孩子未来建立亲密关系。

精神暴力难举证

“家丑不可外扬”,原生家庭的施暴方多是父母,很多时候是“忍忍就过去了”,及时报警求助可能也难有效解决。

2018年3月27日,北京市妇联联合北京市高级法院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高院民一庭庭长单国钧表示,家暴案件中,主张对方存在家庭暴力行为的当事人多数仅有口头陈述,未能提交任何证据,或提交的证据不足,导致未能认定存在家暴情形,诉求得不到法院支持。

“孩子看到了爸爸妈妈在互相打,打得很厉害,哇哇哭。一旦要问他的时候,孩子说不,不承认。”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表示,“目睹家庭暴力”举证、认定执行起来,的确存在困难。

李莹认为,孩子出现行为、精神和正常异样,或者自己表达父母间存在经常家暴行为,以及社群亲戚朋友、学校老师对家暴目睹儿童行为、精神的观察等,都可作证据。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阅读网站“财新网”。如有意阅读全文,可选择单篇购买,或者直接订阅。谢谢!)

反家暴:警方该出手时应出手(蔡未名的博客)[2019-12-01]

反家暴:警方该出手时应出手。——《反家庭暴力法》推行三周年,不少受害人维权依旧艰难。“中国的《反家暴法》目前仅强调各部门各自的责任,应将多部门联合干预明确写入《反家暴法》。”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莹在近日消除性别暴力日会议上如是说。数位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反家暴干预过于依赖社工服务和心理咨询,多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合作、政府投入资源不足成反家暴工作的最大阻碍(财新网)。

从萧红到宇芽 家暴的核心不是暴力而是控制(杨早的博客)[2019-11-29]

我们从最简单的一点说起:萧红也曾经被家暴过。胡风夫人梅志和靳以都记录过这件事:朋友们发现萧红的眼上有一大块的青紫,萧红自说是晚上不小心碰的。这个时候萧军在旁边愤愤地说:何必替我辩解,就是我打的。我喝了点酒,一拳打过去。

我比较关注的,是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周边的人态度是什么样的?像梅志作为一位女性,作为胡风的妻子,当然是不会赞成打老婆这种做法,但是她说,朋友们不好说什么,于是就走散了。而且萧红还在替萧军辩解,说他脾气不好,喝了酒就会这样。

家暴之外,当然是萧军不断的出轨,特别是和许粤华,现在看起来,真是很难接受的一个事实:许粤华是萧红在日本时候结识的闺蜜,同时又是萧军的朋友黄源的妻子,但是许粤华与萧军在萧红在日本时,在国内发生了婚外恋,而且许粤华还怀孕了。具体的细节,当然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件事,对萧红的打击肯定是巨大的。

《反家暴法》推行三年多 人身安全保护令被指力度不足(民生)[2019-11-29]

《反家庭暴力法》(下称《反家暴法》)推行三周年,不少受害人维权依旧艰难。“中国的《反家暴法》目前仅强调各部门各自的责任,应将多部门联合干预明确写入《反家暴法》。”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莹在近日消除性别暴力日会议上说。

数位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反家暴干预过于依赖社工服务和心理咨询,多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合作、政府投入资源不足成反家暴工作的最大阻碍。

“多部门联动”指各个与家庭暴力案件相关的部门对案件进行联合干预。家庭暴力案件发生后,涉及的部门往往不止一个,而是涉及到警察、社会组织、医院、法院等。李莹告诉财新记者,“如果存在刑事犯罪,可能还涉及检察院。如果有目睹儿童或者儿童本身是受害人,学校之外,还涉及律师、心理咨询师,以及承担庇护、监护职责以及困境人群救助的民政部门等。它是一个系统,光靠一个部门很难全部处理。”

自2016年3月1日起,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落地三年多,“家务事”开始有国法可依,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根据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2018年发布的《反家暴法》实施两周年监测报告》,2016年3月1日到2017年10月31日这20个月内,中国境内家暴导致的死亡案件533起,导致至少635名成人和儿童死亡,其中有被殃及的邻居、路人,平均每天家暴致死超过1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

责编|任波

版面|赵今朝 王洋

转载授权、投稿及爆料请联络财新健康管理员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