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位清华学霸的每日计划表,瞬间就冲上了热搜。
这份计划表是清华校史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一份展品,来自一位本科生。
在这张计划表里,密密麻麻地写着他每天的学习进程。
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
除了每天完成固定课程,还包括了每周两次的讲座充电,两门外语的学习,还有固定的锻炼时间。
连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满满当当。
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学霸来自落后地区,当年是市级高考状元,但家境非常一般。
刚来清华的时候,他经济紧张,一顿饭只吃两个馒头,为人腼腆,一度被同学们开过玩笑。
但是来到清华后,凭借着勤奋与坚韧,他连拿4年的一等奖学金,成绩保持在全院前三。
还未毕业就被某央企以特殊人才提前聘用,成为后备干部。
在清华,自然是高手如云,个个都是拔尖人才。
可这位貌不惊人、出身一般的学霸却在天才堆里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
不是过人的天分,也不是深厚的背景,而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努力。
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唯有自律拼搏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厦大保安周德新用了5年时间通过40多门考试,获得厦大法学学士学位。
网友点赞超过6万,纷纷赞扬: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700多个日夜,她与儿子双双考上研究生。
不久前,一位49岁的宿管阿姨原梦园火了。
她早上十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连续3年旁听上海交大的课程。
700多个日日夜夜,她背单词、坚持上网课,一天都没有懈怠过。每个休息日、空余时间,都被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
很多人都劝她:何苦呢?你的年龄已经不适合再学语言了。
但她却不想妥协,拼命读、拼命记,不断重复刻意练习。
最后,她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研究生,而她自己也被录取为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我们羡慕那些光芒四射、万人景仰的人,然而他们所得的,往往就是他们应得的。
如果你没有得到,有且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还没有做到位。
有位老师说得好:所有能真正让成绩提高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学神学霸也得每天六点半起床,数十年如一日,不管是小学还是大学,本科还是博士阶段,靠坚持靠毅力,才能走向巅峰。
逆袭从来都不是传奇的一跃而上,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何时开始努力,都为时不晚。
这个世界,你越强大,生活就会对你和颜悦色。
相反,你越软弱,生活就越不公平;
这个道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生活是不公平的。
一篇名为《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曾引起网友热议:
出生在三四线城市或农村的孩子,与那些一二线大城市的孩子相比,从出生开始就不公平了。
因为出生在罗马城里的人只要骑自行车就可以到达目的地,而农村孩子即使坐高铁也起码要一天一夜才能到达。
蓦然回首,你发现自己努力的天花板只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长大成人后呢?
头等舱可以优先登机,银行VIP可以免排队,演唱会最贵的门票位置最好……
你看,虽说人人平等,可是生活中的不公平却处处可见。
但生活又是异常公平。
特别喜欢辜振甫先生的一句话:“鸭子行在水面,大家只看到他前进,却不知道它的脚在水面下拼命拨动。”
生活本不公平,生活又异常公平。
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自身强大,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要让孩子学会不怕吃苦、勤奋拼搏,就要使他的内心变得强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之间有一种安全型依恋的关系。
无论孩子多大,他的内心都会住着这样一个内在小孩。而这个内在小孩,跟他成长的那个原生环境永远有着内在的关联。
父母的关注与爱,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两个关键。
拥有父母的爱和尊重的孩子,不仅会感受到温暖,还会使他的内心变强大。
如比尔盖茨说的:“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速度。
在现今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业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这个世界,崇尚的是适者生存。
真正适应社会、与现实生活协调的,往往是那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实力的人。
101岁高龄的摩西奶奶一生都在学习,都在奋斗。她告诉我们,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直是,永远是。
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奋斗,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我们要告诉孩子,你越强大,生活就对你越和颜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