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孩子_父母滥用“生长偏方”,孩子12岁后再也没长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83
导读

睡眠对身高的影响主要通过生长激素起作用,生长激素白天的分泌量很少,80%的生长激素在人睡眠时分泌,特别是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孩子,而熟睡阶段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所以才有“人在睡中长”的说法,而过少的睡眠时…

走上养娃之路的男女都有个通病——焦虑。

孩子哭,焦虑

孩子不吃奶,焦虑

孩子红屁股,焦虑

孩子老师睡不好,焦虑

孩子不爱吃东西,焦虑

……

再加上孩子个子长不高

简直焦虑的不行!

毕竟高富帅中一个高字排首位,孩子长不高对未来的事业、婚姻、求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哪个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输在身高线上。

“长高秘方”

竟成影响身高的罪魁祸首

孩子到了年龄比别家的孩子矮,焦虑的心情就会充斥父母的心,总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挽救孩子身高的神器。所以,执着于此的一些父母如果听说到能够长高偏方都会勇于尝试。

但是高孩子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审批过任何有增高功效的“保健品”,药物。市场上一些号称能长高的药物,一般都添加了一些特殊成分,这些药物只会在短期内有效,但是会导致骨骼提前闭合,这样的后果就是终身长不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有很多的增高方法出现,近些年就有很多家长看上了补充生长激素来促进孩子身高的方法。

生长激素是由人类脑垂体分泌的调节身体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物质,人体缺乏了生长激素会使得生长发育迟缓或者生长停滞。

但是高孩子提醒广大父母:孩子是否需要额外使用生长激素是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后才能确定的,假如自己随意服用生长激素,可能后果很严重。

儿童身高管理应该从何时开始?

孩子的身高尽管受到父母遗传的影响,但是后天任然有机会长得更高,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住孩子的长高黄金期,为孩子创造一个高高的未来。

二十三还能窜一窜?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儿童身高管理,不应该从学龄后、甚至青春期宝宝发育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开始,而是越早越好,从宝宝出生就应该开始。

从婴幼儿的出生到骨骺线闭合的身高成长过程主要分为婴幼儿、儿童、青春期三个不同的阶段。

  • 婴幼儿期:出生后的头三年,通常在出生第一年内身高就能增长约25厘米,第二年长10-12厘米,第三年长5-8厘米,是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 儿童期:儿童期阶段将完成青春期前80%的身高。3岁以后每年能长5-7厘米,具体数值取决于后天环境是否起到促进作用。
  • 青春期:男孩10.5岁、女孩9.2岁。整个青春期女孩持续3.5年左右大约可长15-20厘米;男孩持续5年左右大约可长20-30厘米。

儿童时期和青春期是孩子身高生长的黄金时期,应好好把握住。

想要孩子在父母身高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需要尽可能地发挥孩子的生长潜能,在关键的时刻帮孩子冲刺。

做好这些,激发生长潜能

1. 充足均衡的营养

均衡营养是生长发育的基础,饮食上需要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少吃甜品、饮料、零食等。保证长高三要素:蛋白质、钙、维生素缺一不可。

长得白白胖胖不一定是好事,长期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食物,却对蔬菜水果嗤之以鼻,并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出现肥胖而对身体健康有所影响。

2. 合理的运动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长高自然也离不开运动。合理运动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的形成、发育,让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5~17 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周应至少锻炼 3 次,一次锻炼至少需要累计 1 小时中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

长时间、不间断、有节奏地挤压刺激骨骼,帮助长个儿。推荐快走、慢跑、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类型。

3. 保质保量好睡眠

睡眠对身高的影响主要通过生长激素起作用,生长激素白天的分泌量很少,80%的生长激素在人睡眠时分泌,特别是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孩子,而熟睡阶段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所以才有“人在睡中长”的说法,而过少的睡眠时间则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要睡 14~20 小时,1~3 岁为 12~14 小时,4~6 岁需要 11~12 小时。我国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小学生需保证每天睡眠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九点左右就要上床睡觉了,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更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孩子的生长。

【高孩子】有话说:

人的生长速度不是匀速的,理想的状况下,身高应该一个月测量一次,体重每周测量一次,每次测量的时间应该相对固定,如果觉得每月一次太频繁,也可3个月测量一次。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