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廊浅议画的描绘手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14
导读

西方绘画重视光线与视觉形象的关系,认为要如实表现对象的质感和体积,就必须借助“明暗造型”和“光影构象”的描绘手段,因为这是在画幅的二维平面上造成三维幻象的前提条件。西方绘画把色彩和光线共同看作是构成对象视觉幻…

浅议中国画的描绘手段

......

就描绘形象的手段而言,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对“明暗造型”和“光影构象”的不同态度上。西方绘画重视光线与视觉形象的关系,认为要如实表现对象的质感和体积,就必须借助“明暗造型”和“光影构象”的描绘手段,因为这是在画幅的二维平面上造成三维幻象的前提条件。

张健作品 水墨人物写生之一

张健作品 水墨人物写生之二

在写实风格的西方画作中,可以看到物体被严格地区分为受光、背光、反光、明暗交界线等几个块面。但中国画家却并不关心局部光线对形象构成的影响问题。在他们眼里,光线是多变的,因此光线是次要的,而且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东西。中国画家关心的是对象的“轮廓”,这个轮廓不是对象瞬间幻象的视觉记录,而是对对象形体结构的一种“提纯”和“示意”。

张健作品 水墨人物写生之三

张健作品 水墨人物写生之四

中国画家笔下这些示意性的形象借助创作者的“记忆”得以实现,它滤掉了对象的光影细节,突出了对象的整体结构。

张健作品 水墨人物写生之五

张健作品 水墨人物写生之六

就视觉概念而言,与“光”关系密切的一个词是“色”。中西绘画对“色彩”的理解也是各有千秋。西方绘画把色彩和光线共同看作是构成对象视觉幻象的条件,离开了千变万化的色彩就谈不上对对象世界的摹画,印象派画家对自然界的光与色之微妙变化的痴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画家对待色彩则要灵活和开放得多。他们把色彩当成是强化对象特征和表现主体情感的手段,也能以朱砂画松竹。

张健作品 水墨人物写生之七

张健作品 水墨人物写生之八

中国绘画描绘形象的目的,不像西方写实绘画那样欲图创造一个视觉幻象的世界,而是从一定程度上把绘画当成一种“示意”行为,即通过笔下的形体表示创造者的情意。这时,什么明暗光影、色彩斑斓都隐退到创作者的关注视野之外,而借助灵活飞动的线条,挥洒自如的笔墨,造就一个饱含创作主体情感和意志的独特的艺术世界,才是中国画家描绘形象时的真正目的。

— END —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温馨提示:中国画家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我们希望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与您共同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生态,谢谢。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