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物种在泛滥,破坏生态平衡,但人们仅限制却未根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83
导读

这种植物还能够在高碱性的土壤中生存,换句话说,在荒漠地带也能够种植互花米草。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植物有利有弊,利的是它能够在我海沿海地区抗击风浪,减少近海地区受风浪侵袭的影响,因为这个原因,在我国很多的海港地区…

继美国南部的很多乡村鱼塘出现藻类植物泛滥的状况,美国人为了控制藻类植物的生长,当地居民想到了从中国引进亚洲鲤鱼。虽然这些鲤鱼在较短的时间,尽到了藻类植物清道夫的效果,但是美国人却没有想到,因为这些亚洲鲤鱼特别能吃,再加上在美国没有天敌,繁衍速度加快,倒给美国人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本地生态危机。

而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也引进了一种原产自美国的物种,原因是为了弥补一种可以保护海堤的植物大米草产量低的劣势。不想近年来,这种植物却一度发展成了一些沿海地区的物种首害,它就是互花米草。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它的植株非常的坚韧,一般互花米草可以长到三米左右,比人还高,而它的地下部分一般则是由细细的须根和根状茎组成的。

它的根系非常的发达,一般可深入地下一米左右。不仅如此,这种植物还能够在高碱性的土壤中生存,换句话说,在荒漠地带也能够种植互花米草。说到这种植物,真的让人有点爱恨交加的意思。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植物有利有弊,利的是它能够在我海沿海地区抗击风浪,减少近海地区受风浪侵袭的影响,因为这个原因,在我国很多的海港地区,都能见到这种植物的存在率。

不仅如此,这种植物还能延长海堤的损耗率,增加海堤的使用寿命。再者说来,互花米草还能促进近陆地区泥沙的淤积,加快造陆,做到拦截水中的泥沙最终停止在海滩区域。那这样一个具有多种作用的植物,为什么又让人们产生了恨意呢?其原因就是因为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严重破坏了近海区域一些生物的栖息环境,使得很多原地区的生物数量减少。

再者,因为互花米草较强的拦截泥沙能力,也让很多货轮的正常出港受到限制。最后因为这种植物,严重影响到一个区域海水的交换能力,使得周边的海水含营养化,严重时还容易引发赤潮危机。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好互花米草,我国的人们并没有根除这种植物,而是想到了限制互花米草的数量。

人们想到利用不透明的光或者遮光的材料遮盖住互花米草的根部,这样就能限制互花米草进行光合作用。再一个就是使用生物控制法,试图借互花米草的天敌光蝉来控制这种植物的数量。这不仅是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也是目前最符合周边地区最好的方案。如此看来万事都有正反两面,引种也需三思而后行。

举报/反馈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10905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