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小区里碰到军军妈,大老远就看见她换了个时髦的新发型,出于一个中年老母亲本能的“商业敏锐度”,我立马上前跟她打听:
是不是隔壁理发店最近又在搞什么充1000送500的活动了?
然后她暗戳戳地跟我说:“双十一在某宝上淘了顶假发,赞哇?”
看我一脸懵逼,她忙解释说:
“从儿子9月份开始上一年级,
我就每天在微信群里被老师点名,
今天上课思想不集中,
明天数学全班都会就他不会,
后天背古诗,
老师问‘锄禾日当午’,
他接‘床前明月光’......”
土豆番茄妈
她一边说还一边心疼地揪了揪头发:“我像个救火队员一样,这里还没搞定,那边又烧起来了,每天焦虑得头发一把一把掉,本来就不怎么多,现在已经没剩几根了,还是趁着双十一搞活动,赶紧买个假发戴戴,便宜点。”
最后她还不忘热心地问我一句:“价格很实惠的,你要哇?我回头把链接给你哦。”
我一想,对哦,要不我也买一顶备着,最近我头发貌似也掉得有点多,又一想,不对啊,40岁都不到,我就已经要买假发了?
心里不服气,手却很诚实,我迅速打开军军妈发来的链接,进去一眼就看中了一顶,加进了购物车......
有人会问:“21世纪谁特么不焦虑?不就是个娃么?能让你有多焦虑?”
呵呵,有娃以前,如果你把“焦虑”比作是一颗“定时炸弹”的话,有娃以后,你面对的基本就是一个“火药库”,每天炸到你心力交瘁,怀疑人生。
娃一落地,我每天的生活基本除了忙碌,就是各种焦虑。
1岁以内的时候,每天焦虑的核心主要是围绕着娃的吃喝拉撒展开的,身高,体重,奶量,便便,哪样不达标都要发愁,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娃的身体智力发育跟不上,被耽误一辈子。
1岁以后,眼看人家的孩子都会走路了,自家这位连爬都爬得歪歪扭扭,人家巴拉巴拉都在唱“门前大桥下”了,自家的还死活不开口。
我嘴上说不急,其实心里无数次地怀疑这娃会不会是得了什么失语症,自闭症之类的。
事实证明,不会说话时,你每天发愁怎么让他张嘴,会说话以后,你又每天发愁怎么让他闭嘴。
等娃上了幼儿园,我才发现原来“吃喝拉撒,走路说话”那些简直都不叫事儿,后面的万里长征,8年抗战正在前方向你热情地招手......
进幼儿园以后的第一关就是生病,自从过上了集体生活,娃的鼻涕就没断过,一不小心还容易得个肺炎,抱着娃半夜跑急诊的经历,几乎家家老母亲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
病总有好的时候,焦虑也只是一时的。教育的问题那才真的是让人抓狂。
上幼儿园以前,我在娃的教育方面其实还算是个佛系的人,心里抱着“给娃一个快乐童年”的宗旨,硬是一天没去上过早教班。
这种良好心态保持到了中班开始全面土崩瓦解,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基本可以解锁各种培训班了,一到周末,想给娃约个同学到公园玩,成功率基本低于10%。
好容易抓到一个,碰头以后老母亲之间聊天的话题也都不会离早教太远,10句话以内必定问到一个经典问题——“你家娃最近在哪里学些啥”,一方面互相交流情报,顺便也摸摸对方孩子的底。
一听我什么都没报,对方好像发现了一个新物种,一脸震惊地盯着看了我1分钟。
然后便苦口婆心开始劝我:“唉呀这样肯定不行的呀,孩子以后上小学跟不上的呀,老师现在上课就跟走过场一样的呀......”
几个同学妈的轮番轰炸成功激起了我的焦虑,终于在一个阴郁的周末下午,我带着娃来到了号称方圆三公里内最抢手的一家逻辑思维训练班。
课程顾问上来二话不说拿出一套测试题,娃测下来一共也就两题不会——这题也不会,那题也不会。
土豆番茄妈
然后课程顾问就开始噼里啪啦跟我贩卖起了焦虑:“你家娃这个水平要抓抓紧啊,人家同年龄的孩子这种题都随便做做的呀,你们现在开始还来得及,要是再晚点来么,一眼望去,全是小班的学生,就他一个大班的,你让你娃面子往哪搁是吧?”
最后还不忘提醒你一句:“我们这个班名额只剩2个了,再不报下个月涨价咯!”
一万多块交出去,虽然心里有点肉痛,但我竟然感到了更多安慰,有种“我家娃终于站上了起跑线”的感觉。
光学逻辑肯定是不够的,娃正处在语言爆发期,中文英语也必须“两手都要硬”。
我领着4岁的娃来到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外面几个家长一脸过来人的表情望着我:“你们怎么这么晚才把小孩送来学?”
我当时听了心里直纳闷“这娃刚把人话说顺溜,怎么就晚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人家还没出娘胎就在听BBC了......
眼看着人家的娃已经在叽里呱啦读原版绘本了,我家这个连ABC都认得磕磕巴巴,我又焦虑了......
既然送去了培训班,每天的功课自然是不能少的,在我吼了10遍“去做功课”以后,娃总算腻腻歪歪爬上了写字台,开始咬铅笔,戳橡皮......
磨磨唧唧花了半小时,总共做了10道题,还给老娘错了5道!
我只能耐着性子,掰开揉碎地给娃解释了将近10遍,问他懂了没,他眨巴个眼睛点点头说懂了。
我满心期待地让他给我重复一遍,然后他一脸懵逼看着我......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怀疑自己上辈子究竟作了什么孽,这辈子要经受这样的折磨!
世界的娃都那么不争气,我倒也就不那么焦虑了,问题是,每个老母亲的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别人家的牛蛙,时不时就来刺激一下你脆弱的神经。
每天一睁眼,打开微信,牛蛙他妈已经一个朋友圈发好了:“唉,这孩子早上6点不到就起来看书了,真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回头再看看自家的娃,都7点了还在被窝里哼哼唧唧死活不肯爬出来.....
现在的娃,光学语数外还不行,琴棋书画你也得占个坑,看着人家孩子不是能劈叉就是会武术,不是能弹琴就是会画画,我也不甘人后,给娃买了台钢琴。
学了以后才发现,陪娃学乐器绝对是一种“比苦行僧还苦的修行”。
每天陪娃训练,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不逼吧,娃没进步,逼了吧,娃又哭个不停。
我常常觉得保心丸已经不够用了,旁边最好再备个“人工呼吸机”才够我续命的。
眼看着家里每天鬼哭狼嚎的,老公劝我放弃算了,于是我想着,要不先暂停一段时间缓一缓,结果发现,我花了1年辛辛苦苦让娃累积起来的东西,只需要1个月就能废得一点渣都不剩......
本来想要不就算了放弃吧,可是刚刚听到群里一个妈妈说,娃从小还是得学一门艺术,要不小升初恐怕会吃亏,我的内心又开始挣扎了,继续还是放弃,好了我今晚又要睡不着了......
幼儿园还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幼升小,小升初......
身边的妈妈们一个个都是肉眼可见的像得了焦虑癌晚期,就怕自家的娃走错一步,从此偏离通向名牌大学的跑道,感觉这辈子就算是完蛋了。
我们一直说,养娃就像打游戏,只不过这条打怪的路上没有最终局,过了这一关,后面还有更大的boss在等着你。
而伴随着孩子这一路的成长,老母亲的心态也在无数次的焦虑中接受着千锤百炼。
老公曾经跟我说:“不要总是跟别人家的娃比,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烟火”,有时候想想也是。
分数多高算高?全班都考100,你考98也只能垫底。
学习多好算好?前进的路上,你再怎么努力,也永远能看到前方有一群牛蛙在拼命奔跑。
所以不要老跟别人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跑道,在自己的跑道上能够做到最好就够了。
土豆番茄妈
于是我决定回头多看几眼自家的娃,争取从他的身上挖掘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来自我安慰一下。
然后我从上到下打量了他3遍,发现能总结出来的最大闪光点,好像就只有“能吃能睡”了,好吧,请让我再焦虑会儿......
土豆番茄妈-最懂妈妈的倾听者
专注养娃资讯、夫妻关系、婆媳相处、好物分享。是倾听者,是朋友,是育儿道路上的同行者,是最懂妈妈们的人。育儿路上有我,你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