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6日,云南省剑川县首例因辍学“官告民”案件公开开庭审理,剑川县人民法院马登法庭公开开庭审理原告马登镇人民政府诉被告王某、刘某监护人责任纠纷案。案件受理后,马登法庭会同镇政府、教育部门、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开展了多元化联合调解,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经过庭前调解和法庭审理,二被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保证在庭审结束后立即送其女儿返回学校继续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其女儿也表示自己深受教育启发,今后会认真学习,遵守校纪校规,争做一名优秀的“三好学生”。
这是该县自2018年启动“法治扶贫”专项行动以来的一个工作事例,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县将“法治扶贫”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依法依规处置一批典型突出案例,上述案例只是其一,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为抓好“法治扶贫”专项行动,该县下发了《剑川县法治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县“法治扶贫”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从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抽调了3位同志充实到办公室,先后两次安排了15万“法治扶贫”专项经费。
各乡镇、县级相关单位也及时召开了“法治扶贫”工作动员会,制定了本乡镇、本单位的工作方案,及时安排部署“法治扶贫”工作,层层压实责任,为开展“法治扶贫”专项行动打牢基础。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县“法治扶贫”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了关于严厉打击脱贫攻坚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3000多张,张贴到全县5个社区、88个村委会393个自然村和104所中小学校,在《剑川时讯》上发布通告,并在县电视台播放。
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采取开展专题讲座、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标语、出黑板报、网络宣传、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入户宣传等方式,切实加大法治扶贫工作宣传力度。
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等政法部门还结合业务工作,深入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山”等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使法治扶贫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扶贫工作氛围。
加深摸底排查,加强联动配合
各乡镇按“法治扶贫”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对不尽赡养义务、让老人独居危房、适龄少年儿童辍学、恶意分户并户抢夺扶贫资源、阻碍扶贫项目实施、蓄意挑拨闹事等重点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摸排,做到应排尽排。
截至2019年10月底,各乡镇共摸排出不赡养老人、阻碍扶贫项目实施、不归还扶贫互助金、恶意分户并户、蓄意挑拔闹事等各类问题线索156个,找准了影响脱贫攻坚领域的典型突出问题,为依法依规开展法治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加强联动配合,依法打击处置。全县“法治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摸排出来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并经常深入到各乡镇对如何依法依规进行打击处理进行了指导。
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密切配合,对摸排出来的问题,按照“说服教育解决一批、典型引导解决一批、法律援助解决一批、依法打击处理一批”的原则,因户施策、集中攻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一批典型突出案例及时得到处置。目前各乡镇摸排出来的156个问题线索中,已成功处置149个问题线索,正在处置7个,有望在近期内实现问题线索清零。
坚持“德治引领”,移风易俗显成效
在实施法治扶贫过程中,该县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将“法治扶贫”融入到乡风文明建设中,引导树立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为引导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诚实守信、依法办事的良好行为规范。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社会协同、群众受益”的原则,在建档立卡贫困村试点推广“爱心超市”,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勤劳、文明、奉献、感恩的实际行动获取积分,在“爱心超市”选择、兑换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村民勤劳致富。
“法治扶贫”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群众对法治扶贫工作的知晓率与参与率进一步提高,农村不赡养老人、适龄少年儿童辍学、拖欠扶贫互助金、恶意分户并户抢夺扶贫资源、阻碍扶贫项目实施、侵占集体用地等一大批脱贫攻坚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得到处置,实现了零辍学,“法治扶贫”工作达到了“整治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杨毅 张金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