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洗更健康”这句广告语简直太洗脑了,想必所有妈妈都听过。但宝宝身上的一些部位,可不是洗的越勤、越干净越好,反而过度清理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1.囟门、头垢别乱抠
容易导致皮炎、毛囊炎
很多小宝宝的妈妈,在给宝宝洗头的时候都会发现,宝宝的头皮上经常有一些乳白色的或咖啡色的头垢,“手痒”的妈可能当时就忍不住抠起来。
但是,这样做的危险非常大!
过度清理的危害:
宝宝的皮肤又薄又娇嫩,可禁不住老母亲指甲的“洗礼”。若强行把头垢抠下来,很可能会损伤头部皮肤和毛囊,引起毛囊炎,而且大人的指甲缝里藏着很多细菌,如果不小心抠破了皮肤,甚至导致严重的感染!
尤其是1-1岁半以内,有的宝宝囟门处还没有完全闭合,软软的一层皮肤,如果粗暴去抠囟门部位的头垢,宝宝真可能会因此而生病。
当然不是,宝宝的头垢不仅需要清理,而且要及时清理。因为宝宝的头垢中也会滋生细菌,如果长时间没有清理,同样会有局部感染的危险。
如何清理宝宝的头垢?
1.再强调一遍,一定不要用指甲抠,也不能用太粗糙的毛巾生硬擦拭!
2.先用温水浸湿宝宝的头部和头发,然后在头垢处涂抹上一些婴儿油,或橄榄油、山茶油,让油分在头垢出停留几分钟,软化头垢,加速头垢的脱落,并修复、滋润宝宝的头皮。
3.然后用纱布巾或棉柔巾,或非常柔软的小刷子(婴幼儿专用的软毛牙刷),轻轻擦拭或刷洗头垢。注意,一定要确保这些物品和妈妈手部的清洁。
4.因为头上还有残留的油脂,最后用婴幼儿专用的洗发水清洗整个头部。
5.有些宝宝的头垢比较顽固,可能无法一次全部清理掉,没关系,一次清理不完可以分多次清理,别太心急。
2.肚脐别用指甲抠
真的会拉肚子,还可能化脓感染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童年回忆,小时候,妈妈总说:
别抠肚脐眼,抠肚脐眼拉稀;
肚脐眼的泥儿,就是肠子里渗出来的屎,可脏了;
抠肚脐,会把肠子抠出来……
听过、记得的妈妈们,文末点个“在看”哦~
肚脐眼真的那么脏吗?它真的是和肠子相连吗?肚脐眼能不能抠、怎么清理呢?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肚脐只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自然脱落所留下来的疤痕。所以,那些说脐带连着肠子、内脏的话,都是在骗人。
肚脐里的脏东西更不是屎,而是皮肤表层脱落的细胞,与汗液、灰尘等杂质所形成的混合物。跟洗澡时身上搓下的泥儿成分差不多。
虽然肚脐不跟肠子相连,但不能随便抠是真的!
过度清理的危害:
肚脐处的腹壁较薄,如果太用力抠或摩擦容易受伤感染。而且脐周有很多神经反射,抠肚脐会刺激肠蠕动,出现肠胃不适或腹泻。
尤其是新生儿的肚脐需要格外注意,那里是宝宝出生后剪断脐带的“小伤口”。
我之前在一个妈妈群就看到几位新手宝妈问宝宝的肚脐护理问题。
从图片看来,新生儿肚脐位置有点出血结痂,确实有点令人担忧,对于新手宝妈来说可能对宝宝的肚脐护理更加束手无策了。所以,下面就具体说说新生儿和大宝宝的肚脐护理和清洁方法。
如何清理宝宝的肚脐?
1.新生儿要肚脐要保持干净、干燥、避免摩擦。用手指轻轻撑开宝宝的脐部,露出脐带根部。先用干棉签蘸干并擦净脐窝及脐带根部的污物,再用碘伏棉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不要来回擦拭。
2.大一些的宝宝,用清洁湿润的棉签,或沾湿的棉柔巾温柔擦拭出肚脐里的脏东西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用酒精、香皂等。
3.如果肚脐长时间没清理过,里面的脏东西可能比较硬、不好清理。可以参考去除头垢的方式,先用棉签蘸婴儿油软化污垢,再做清理。
4.宝宝的肚脐不用每天都清洗,隔一段时间,觉得肚脐比较脏了,清洁一次即可,平时更不能频繁用手去抠。
3.耳屎别乱掏
当心掏出中耳炎
甚至损伤鼓膜影响宝宝听力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6岁姐姐给3岁弟弟掏耳朵时不慎摔倒,棉签插进耳道造成股膜穿孔。
据统计:每年美国都有大约12,500个孩子因为使用棉签,导致耳朵受伤而被送入急诊室而我国因给孩子掏耳朵而误伤孩子鼓膜的事情也不少。
但是也有新闻曝光过:5岁男孩从不掏耳屎,最后不得不通过全麻手术,才掏干净!
那么,宝宝的耳屎,到底要不要掏、能不能掏呢?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由外耳道内壁的皮肤腺体分泌、同时混有灰尘、皮屑等而成。作为耳朵的天然清洁剂,耳屎不仅可以粘附污垢并减缓细菌的生长,还能阻挡污垢,灰尘和其他颗粒进入耳道,过滤和缓冲声波,从而保护鼓膜。
而且耳屎还有润滑耳道的作用,不让耳朵感到干涩。如果没有它,灰尘、异物、细菌等就会长驱直入,从而引发外耳道感染,刺激或伤害鼓膜。
过度清理的危害:
刺激外耳道皮肤,加剧耵聍腺分泌更多耳屎,形成恶性循环;
损伤外耳道皮肤,给细菌的侵入造成可乘之机,甚至引发中耳炎;
如果掏耳朵的时候,发生外力损伤,或掏得太深,可能伤到孩子的鼓膜,影响听力。
所以,我们建议:
1.一般情况下,不用给宝宝掏耳屎!
只要宝宝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孩子的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2.有种耳屎必须要掏!
耳屎,有屑状的干耳屎和泥状的湿耳屎两种。如果孩子的耳内环境恰好属于湿性、油性,这种耳屎就不容易自动清除。
当孩子耳道内被耳屎塞满,出现大量黄色油性耳屎或坚硬的大块耳屎,孩子感觉耳闷,听力减退或耳痛,为防止耳屎堵塞耳道,诱发炎症,这时候就需要帮助孩子清理耳屎。
3.千万别用棉签给宝宝掏耳屎!
一个动图告诉你
为什么不能瞎给宝宝掏耳屎
从上面的动图来看,耳屎确实被掏出了一部分,但掏耳屎的动作也把里层的耳屎推进了更深的耳道中,让耳屎被堵得更深。
4.不夸张的说,给宝宝掏耳屎,必须去医院,让医生处理!
看到一大坨耳屎,千万别冲动,妈妈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能用手指、棉签、挖耳勺,给宝宝掏耳朵!
如果发现孩子的耳朵被耳屎堵住或者有耳朵疼等症状,记得千万去医院让专业的医生进行清理;如果宝宝耳屎又多又油,可以每隔3个月或者半年到医院清理一次即可。
4.鼻涕不能乱擤
容易损伤鼻黏膜,或诱发中耳炎
最近的天气有点忽冷忽热,寒流来了气温骤降,寒流走了气温回升,一不注意,宝宝就可能着凉。小区里、幼儿园里鼻塞、流鼻涕的宝宝越来越多。妈妈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给宝宝清理鼻孔。
但有时妈妈清理的方法不对,反而会损伤孩子的鼻黏膜,甚至引发中耳炎。
前两天我一朋友跟我说,她儿子最近感冒了,鼻涕流不停,擦都擦不过来。过了几天,鼻涕倒是不怎么流了,孩子却总喊耳朵有点疼。后来把孩子带到医院,诊断结果为中耳炎。医生说可能是因为给孩子擤鼻涕的方式不对,才导致了中耳炎。
原来这位妈妈每次给孩子擤鼻涕都是捏住孩子的鼻梁两侧,让孩子用力往外擤。这样捏住宝宝鼻子擤鼻涕的方法不仅容易损伤宝宝的鼻黏膜,而且还会将一部分的鼻涕挤向咽喉管,引发中耳炎。
其实,鼻腔内有一些分泌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鼻屎”)是正常的。 正常鼻粘膜本身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平时的分泌物中含有的酶具有破坏病菌的功能,是预防感染的一道防线。
过度清理的危害:
经常给宝宝清理鼻屎,鼻粘膜在受到过度刺激后,分泌会更加旺盛。因此就会出现家长们常说的“经常清理,但鼻屎仍然很多”的情况。有时控制不好力度等,会导致鼻粘膜受损,反而容易受到进出鼻部病菌的侵袭。
现在这个季节,宝宝鼻塞、流鼻涕是再常见不过的状况了,尤其是在秋冬季。妈妈们学会正确清理宝宝的小鼻子,势在必行。
如何清理宝宝的鼻涕和鼻屎?
1.妈妈可以先用手电照射宝宝的鼻腔进行观察,如果宝宝的鼻粘膜没有红肿,宝宝也没有其他任何不适,那么就很可能与鼻内分泌物过多有关。
2.流出的鼻涕、挂在鼻子下的鼻涕,别频繁擦,要轻轻蘸。频繁的擦拭,很容易将宝宝鼻子周围的皮肤擦破,宝宝更疼、更难受,应该尽量选择柔软纸巾、绵柔巾,或者湿巾,轻轻蘸干,不要用力来回擦拭。
3.当宝宝因为生病而产生大量鼻分泌物,影响到宝宝呼吸、睡眠时,可以使用吸鼻器,帮宝宝快速将鼻腔清理干净。但不要有一点鼻涕就用,吸得越干净,对鼻黏膜的刺激越大,反而会分泌更多的分泌物!
4.大一点的孩子教会他自己擤鼻涕。可以妈妈用面巾纸先按住宝宝的一侧鼻孔,擤另一边,再交换着擤。大一些的孩子,妈妈都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宝宝模仿着做。
5.如果鼻涕太粘稠,可以使用浸满橄榄油的棉签涂抹宝宝鼻粘膜,清理分泌物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隔离鼻粘膜的作用,从而减少分泌物的产生;
6.干燥结痂的鼻屎,别直接抠要先湿润,再清理。可以先滴入少许海盐水,待分泌物软化后,再用上述方法清理;
7.如果宝宝鼻塞严重,可以先用温湿的毛巾给宝宝敷鼻,或者让宝宝在蒸汽比较多的浴室里待一会儿,引导宝宝打喷嚏,排出过多的鼻腔分泌物;
5.私处洗得越干净
反而更容易感染细菌
“洗洗更健康”这句广告语,当初就是某私处洗剂厂家宣传倡导出来的,现在很多知名专家已经站出来“辟谣”了。
之前,我们专门写的关于清洗宝宝私处的文章中也说过:
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统计,今年,他们科室的门诊量已经突破两万人次,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约六成的小病人是来看外阴阴道炎的,有些严重的炎症造成了阴唇粘连。绝大部分女宝宝的外阴阴道炎与家长的清洁方法错误有关。
过度清理的危害:
强翻男宝宝的包皮清洗,可能造成包皮损伤,引发感染;
强行扒开女宝宝的小阴唇清洗,或者非要把外阴分泌物全擦掉,反而会让女宝外阴处失去应有的保护,造成宝宝局部粘膜损伤和感染。
所以,不管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不能过分清洗私处!
宝宝的私处怎么清理?
男宝宝要这样洗:
1.一般情况下,用清水冲冲就好。只需要每天给宝宝洗澡,或洗屁屁的时候,用温水冲洗私处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水温最好控制在37度以内,一定不要过热。
2.洗的时候,不要强翻包皮。绝大多数男宝3岁前,包皮和龟头“生理性粘连”,这恰恰是对阴茎的保护。但如果强翻包皮,人为过早造成宝宝的包皮和龟头之间出现缝隙,细菌也会乘虚而入,加上强翻包皮可能损伤宝宝皮肤,就更容易感染了。
3.污垢太多时,可以用点橄榄油轻擦。可能有的男宝宝小JJ上会有一些乳白色的物质不容易洗掉,这是“包皮垢”(包皮下积存的废物,宝宝有这些也很正常)。可以在包皮和龟头上给宝宝涂一些橄榄油,待1-2分钟,再用浸满油的棉签轻轻擦拭,就可以很轻松的去掉包皮垢了。
女宝宝要这样洗:
1.每次换尿布,都要用温水冲洗。女宝宝的尿道短,离肛门近,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攻击”,感染、发炎。所以每次给在宝宝换尿布的时候,都要用温水冲洗。
2.清洗时,轻扒大阴唇,别扒小阴唇。约有三分之一的3个月-6岁的女宝宝,小阴唇可能会有“生理性粘连”,随着宝宝长大,会自行消除。如果每次洗私处的时候都扒小阴唇,可能增加感染几率。可以用温水,从前往后冲洗女宝会阴部,冲掉表面的污物就可以了。
“桃心部分”是大阴唇,可以轻轻扒开,冲水
3.即使有分泌物,也不要过度清洁。有些女宝的阴道内有时会有透明或白色的物质,甚至是血性分泌物排出。这是因为刚出生后女宝体内来自于妈妈的雌性激素造成的,慢慢的激素消退了,分泌物也会慢慢消失。不必紧张,更不用过度清洁。即便是大一些的女宝,阴道内可能也会有一些分泌物,这是有杀菌、抑菌、保持酸性环境等保护作用的,把这些分泌物都清洗掉,反而给了细菌侵犯的机会。
4.尽量用流动水洗,不要用盆洗。用盆洗的话,肛门周围的大肠杆菌进入到水中,增加了私处的感染几率。
5.无论是给女宝擦屁屁,还是洗屁屁,擦洗顺序很重要:从前往后,一定不要弄反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