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各种医患关系问题,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在医患关系中最主要的就是医生的医德,医德败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让我想起了唐朝时期的一位名医。
没错,就是神医药王孙思邈。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结果因为看病,耗尽了家产。所以,孙思邈从小就立志学医,救死扶伤,不想看到更多的人像他们家一样,因为看病而破产。长大后的孙思邈遍寻名医、求医问药。
聪明好学的他很快得到了师父的真传,学成之后,孙思邈下山了。不过他的行医之路很坎坷,因为刚出山的孙思邈一心一意为人医病。不料总之事与愿违,无论走到哪儿,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他一出手,病人就死了。
结果他被指责、谩骂,后来,人们简直像躲避瘟疫一样嫌弃他、赶他走。这让孙思邈很沮丧,就好比一个刚出社会的小伙子,人生各种不如意。就在孙思邈心灰意冷之际,他的师父告诉他:“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磨练的过程,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等你的草鞋长到八斤半的时候,就时来运转了。”
听了师父的话后,孙思邈重拾信心,到处行医。由于要到处走,所以他的草鞋已经破乱不堪,于是他就用柔韧的草,捆绑破烂的草鞋,然后,继续穿。就这样反反复复不断修补,他的草鞋已经又肥又重了。
有一天,孙思邈行医途中,遇到了一队送殡的队伍,他发现棺材下面有血迹,还不时地往外滴。于是孙思邈走近仔细观察血迹,发现血迹很可疑,棺材里面的人极有可能没死。因此,他马上叫送葬队伍停下来。
按照习俗,送葬队伍中途是不能停下来的,尤其是棺材绝不能落地。所以,送葬之人根本没有理他,没办法,孙思邈只好说:“里面是个产妇,难产而死。不但孩子没生下来,产妇也流血不止。赶快放下棺材!产妇还有救!不然就来不及了!”
这下,抬棺的人都很惊讶,因为里面的确是一个待产孕妇,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把棺材放下并打开了棺材。棺材被打开后,孙思邈看了看,拿出一根银针,找准穴位就扎了进去,然后用手加大力度捻针。
不一会儿,奇迹发生了:不仅“死去”的产妇活了过来,而且孩子也生了出来。
结果在场的人无不惊奇,都说孙思邈是神医,孙思邈还被产妇家人请回家,全家人又谢又拜,临走的时候还送了一双新草鞋给孙思邈。孙思邈有些不舍得扔,于是找秤量了量,草鞋正好八斤半。
从此孙思邈时来运转,当年师父的话,果然没错。而一根银针救两命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传播。大家都找孙思邈看病。
孙思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看病救人从来不分贵贱,男女老少、富贵贫穷,所有人一律一视同仁。而且遇到穷人,他看病分文不取,一律不要钱。
孙思邈从来不对病人评足论道,只管医治病人。最主要的是他对“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不怕脏臭,体恤怜悯病人。这一点最难得,不像我们现在的医生,嫌脏嫌怕嫌累,一点医德都没有。
孙思邈多次拒绝当官。潜心医学,普救苍生,亲自采制药物,经常隐于山林。晚年隐于故里五台山,专心立着。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后人至今难以超越。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也曾召见郭孙思邈,当时孙思邈已经70多岁了,但容颜不老,鹤发童颜,于是唐太宗感慨道:“原来世上真的有仙人啊!”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唐太宗还想邀请孙思邈出来做官,但被他拒绝了。到唐高宗的时候,唐高宗也想邀请孙思邈出来做官,请他做谏议大夫,但他再次坚辞不受。孙思邈一直活到了唐高宗永淳元年,大概活了101岁,也有人说他活了165岁或142岁,总之孙思邈的寿命超过100年。
看看孙思邈,在看看当今的医生,现在有这样的医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