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娜:八路军德籍女少校,被授衔的外国女子,她有何功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12
导读

我们都知道授衔大典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但其实早在抗战期间,就有过授衔,只不过不是大规模的,而且被授衔的人数也很少,所以就鲜为人知。在1939年4月王安娜奉命去贵阳接受一批医疗药品,为了方便安娜的…

中国最艰难的时候大概就是百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段历史,为了摆脱列强的压迫,为了新中国的崛起,几十亿的中国人做了巨大的努力,无数人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伫立起一层层保护伞。其实在我们整个抗战时期,解放时期,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很多人外国人跟我们站在同一战线,在高峰时期数量达到上万人,在众多的外籍八路军中,有一位德籍女八路身份最为特殊,她是八路军史上唯一一位被授衔的外国女子。

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祖籍德国,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历史和语言系,并且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在她正值青春时期,国内法西斯力量崛起,她多次参加反法西斯行动,两次被捕,直到她遇到了中国留学生王炳南,改变了她的命运。王炳南的父亲和杨虎城是结拜兄弟,而他自己也是一位共产党人,安娜和他志同道合,并且结为夫妻,改名为王安娜。

正是因为丈夫的身份,安娜在德国的处境日益严峻,在1936年她跟随丈夫逃亡中国,到中国之后他便和王炳南参与了争取杨虎城的工作,为现实变的爆发做了不少的工作。在抗战期间,她协助宋庆龄负责运送援华物资,而且因为她的外籍身份,在工作中接触了不少外媒,向外国宣传中国这段抗战史。她在整个抗战的过程中为我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才会被特别待遇。

我们都知道授衔大典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但其实早在抗战期间,就有过授衔,只不过不是大规模的,而且被授衔的人数也很少,所以就鲜为人知。在1939年4月王安娜奉命去贵阳接受一批医疗药品,为了方便安娜的工作,周总理在出发前为她办理了一张八路军军用通行证,并且授予他八路军少校的军衔,她是最早被授衔的八路军之一的人,也是唯一被授衔的外籍女子。

背负了少校的头衔,她的责任就更大了,在整个抗战期间,她利用自己的身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为我军接收分发医疗用品,并且还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的情况。后来回到德国还依旧在为中国做宣传,为中国架起一座走向西方的桥梁……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