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透露,该院已牵头整合全国40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研发力量,重点研发临床急需的儿童用药创新制剂,科研亮点包括儿童用药矫掩味关键技术及个性化给药等。这意味今后孩子们会吃上“味道可口”的药品,家长不用再为孩子喂药发愁。
来源:中新网、百度新闻
“良药不再苦口”将很快变成现实
据倪鑫介绍,儿童用药品种及关键技术研发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建设中国儿童药物研发与转化体系建设等十大关键技术平台,涉及100多个儿童用药品种。
专项课题的亮点包括儿童矫掩味和个性化给药等,重点研发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罕见病等临床亟须儿童用药的创新制剂,同时关注儿童用中成药的创新研发。以无水吞服颗粒技术为例,这项技术采用创新辅料,能够有效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无需水服;药物进入胃中后快速溶出释放,发挥疗效。
创新技术提高了儿童患者服药的顺应性,良药不再苦口,家长不再为给孩子喂药而苦恼。另据介绍,在新生儿基因筛查方案研发及应用方面,北京儿童医院目前已经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现在只需要新生儿一滴足跟血,就可以筛查219种先天疾病(包括519个基因)。该技术已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试点。
T I P
儿童偏好甜味,药物的苦味常常导致患儿服药顺应性降低,苦味药物的掩味是儿童口服制剂研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2.2%,随着2015年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儿童人数正快速增长,儿童用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在我国,目前儿童制剂的研发处于瓶颈期,但是需求大、竞争小、多政策扶持的市场环境也使儿童制剂的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对于能够吞服片剂的成人而言,其对于苦味较不敏感,设计其口服剂型时,采用薄膜包衣的方法来进行掩味,因此味道并不是制剂的关键影响因素;然而儿童对于苦味十分敏感,口服药物时,药物在口腔中产生的苦味是其抵触服药或不按时按量服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味道是儿童口服制剂研发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幼龄儿童吞咽困难,适宜儿童口服的剂型多为口服液、混悬液、颗粒剂、分散片或咀嚼片等,而对这些剂型进行掩味无疑是更加困难的。儿童和成人对味道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这使得掩味效果的评估也更加复杂。
大剂量的易溶性药物溶出速度快,其掩味仍是一大难题;而对于难溶性药物而言,药物本身溶出速度慢,如果采用阻止吞服过程中药物溶解的掩味方法,需以不影响药物的体内溶出为前提来进行掩味,如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体,提高药物溶解度或溶出速度的同时,利用辅料的稀释作用达到口腔内短时间掩味的目的。
随着制剂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掩味方法的运用日趋成熟,新型掩味技术(如:热熔挤出技术、熔融包衣技术等)也不断出现。但是由于材料、设备及技术的限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的掩味技术非常少。许多苦味药物的掩味特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种不同的掩味方法有其优势和限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根据苦味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掩味方法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