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好朋友小川叔,出了新书《穷忙》,副标题是:是你不懂梳理人生。
这本书,看完之后,他让我评价,不要商业吹捧,要讲真话,我很客观地评价这本书,非常真诚,写了他真实的心路历程。
书中很多实用的职场方法,在过去2年中,我听他分享过一些,有一些我也会,对很多职场人很有帮助。
小川叔,是我认识的男性中,过了30岁依然特别努力的那一类,他35岁在豆瓣更新职场经验,出书。工作期间,还自费去香港大学读了品牌和营销以及管理方面的2个学位。
借着他这次出书的机会,我和他约了一个采访,关于感情,我们聊了1个小时,工作的探讨聊了1个小时,分享给大家。
1
我眼中的小川叔
先说说我和小川叔如何认识的?
在一场线下活动中,我知道了小川叔,后来又看了他之前的书,发现他是《芭莎男士》的记者,采访过很多明星。
我对采访一直很感兴趣,希望能够问出好问题,学习到一些东西,也能写出价值密度高的文章。
我就在“在行”中,约见了小川叔,向他请教这方面的技巧。在采访一个人之前,他会做很多功课,在网络上看大量的资料。
还有,随着积累越来越多,经验丰富了,他反而不会追求技巧,而是真的聊聊天。
这中间,也听他说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他说明星会讲话真的很重要,普通人也是。有一次他采访某大咖,当时还有2个新人演员一起,就顺带采访,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和XX合作,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其中,一个女演员只说了一句:很深刻的事情很多。她的宣传过来启发她,也没有说出什么。
另一个演员,先是讲了她们拍戏,是真打,没有替身,那天天气如何,导演组追求极致......先夸了这部戏,也夸了合作的这位大咖,更突出了自己的敬业。
小川叔说,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从那时,就能够判断谁会发展得更好一些。
事实上,小川叔,有东北人的直接,不属于八面玲珑、很会交往人的人,但他待人真诚,有很多朋友。
他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用最笨的方法,结交人脉,特别实用。
比如加入一个新群,他不会刷屏,引起大家的注意,而是很真诚地分享自己最近读过的一些书或者在群里看到的一些观点,写自己的感悟。
当有人在群里请求帮助,如果他懂,会结合自己经验,给出很落地的建议。
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容易加入很多社群,在结交人上,不要着急,有时候慢就是快。
当时,我写书时,很焦虑,小川叔分享了我一个表格,很好用。他说用电子表格写作,这就是简单的计划和自我管理的逻辑。
这解决了困扰我写作的问题。
小川叔说:“尝试深入地思考和看待问题,比日常的闲聊更能加深彼此的印象。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变化,也许比你在朋友圈里晒九宫图更容易被记住。”
▲小川叔分享给我的写作表格,
他还详细讲了如何使用,
具体方法在他新书《穷忙》里有介绍。
2
40岁:婚姻变成了
我曾最不认可的样子
今年,小川叔40岁,人到中年,对工作、生活都有不一样的思考。
我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个年龄,作为男人,如何看婚姻、感情?
听到我的问题,小川叔笑了,他说:“爱情变成了我曾经最不认可的样子,变成了亲情。”
20多岁时,小川叔谈过很多次恋爱,那会他眼里揉不了沙子,希望找到他的灵魂伴侣。
如今结婚11年,他很多观点都改变了。
他在一次登山活动中,认识了他老婆,他仅仅把登山当成一个活动,而他老婆属于业余中很专业的,非常喜欢登山,每年都去很多地方。
刚结婚时,两个人也希望改变,尝试做对方心中理想的人。
小川叔,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他会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对方,他对家务要求很高,衣服一定要分门别类清洗,他以为浅色衣服和深色衣服分开是常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活得这么精致。
还有,小川叔是一个对住要求很高的人,他出行之前会焦虑,恨不得把整个家搬走。有一次,我跟着秋水老师去青海湖露营,他在群里交代我们带各种东西,我发现,他说的东西,我都没有,但也去了,玩得很开心。
后来,小川叔出书了,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人脉更广,格局更大,他说男人会有虚荣心,希望另一半崇拜他。而他发现,他老婆很欣赏他的才华,但从来不认为他多有名,始终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
他逐渐想明白,在婚姻中,他才能做自己,很自在。那些崇拜他的人,他会端着,离自己很远,那不是真正的生活。
小川叔的老婆从来不用别人的标准要求他,期望他变成理想丈夫的样子。
很多时候,就是一念之间,他想明白了一些事,就能够走下去。哪怕换一个人,同样的过程还要经历一遍。
两个人共同成长,有一个人快一些,有一个人慢一些,可两个人只要愿意沟通,随着岁月的流逝,激情退去,感情沉淀下来,彼此之间拥有亲情也是很难能可贵的。
小川叔提到中间自己变得更有名的那段经历,我笑了,我也经历过。
2016年,我微信公众号多了很多关注,天天都有你们夸我,我自信心爆棚,膨胀了2个月。
可我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调整了心态,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普通人。
我们人生会有不同的经历,每个阶段想法也会变,有的人走着散了,而有的人,一起走下去了。
作为一名40岁事业有成的男人,小川叔谈起婚姻,没有吐槽对方的不理解,更多是一路走来,心路历程的变化,对亲密关系的珍惜,不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对方,这是我喜欢看到的婚姻的样子。
3
十年北漂,从职场新人到品牌总监,
他是如何做到的?
小川叔说,40岁是一个开始失去的年纪:
“如果人生按照每10年一次的频率进行回望和总结,
11-20岁,我的人生关键词是学习和尝试;
21-30岁,我的人生关键词是得到和追逐;
31-40岁,我的人生关键词是获取和扩张。
那么,我给40岁后的关键词的定义是:失去和放下。”
“如果人生按照每10年一次的频率进行回望和总结,
11-20岁,我的人生关键词是学习和尝试;
21-30岁,我的人生关键词是得到和追逐;
31-40岁,我的人生关键词是获取和扩张。
那么,我给40岁后的关键词的定义是:失去和放下。”
在职场,我们一路升级打怪,小川叔10年北漂,从职场到品牌总监,他一定做对了一些事情,我想知道如何做到的。
我采访一个人,喜欢按照时间轴推进,并且看看关键节点上做对了什么事。
小川叔的职场很有意思,30岁之前,几乎做了自己想做的所有事,随心所欲,换了不止一份工作。30岁之后,他结婚了,有家庭了,在一家集团公司工作了9年。
我发现,虽然小川叔换工作,但是他的能力积累,是很连贯的。
他大学学的服装设计,主要是童装方向,2003年大学毕业,赶上了非典,找工作也不是很容易,他就去了福州,那边工厂多。
这份工作干了1年,薪水不是很高,当时家里欠外债10万,主要是他大学读艺术,本身花钱多。还有,家里有蔬菜大棚,赶上了一场雪灾,基本上什么也没收。
为了赚钱,小川叔决定北漂,一开始,他进入了一家动漫杂志社做编辑,写一些资讯、专栏。他从初中就喜欢画漫画,还获得了一些奖,大学是文学社的,这份工作,他很擅长。
但那时,他一直觉得自己会成为一个漫画家,对文字编辑多少还有点排斥。
这个能力,一直没有浪费,后来,给电视台做节目,关于漫画方面的,赚到了一些钱。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他为了争取这个机会,找到了一个懂技术的小姑娘,当时做一个片子800块钱,他问小姑娘是否愿意跟他合作,他出选题。
一开始说钱对半分,小姑娘不同意,最终,一期节目小川叔拿100,小姑娘拿700,这个过程中,小川叔从策划到剪辑等等全部学会了。
因为这个积累,他接到一个大活,一笔赚了10万,还上了家里所有的外债。
小川叔的这段职业生涯,让我看到了他身上一个很重要的特质:主动思维,什么事情,他总是看看有没有机会。
然后,他从漫画杂志社跳槽到一家出版社做编辑,当时要求一年策划6本书,他半年就做完了。然后,就被老人谈话:年轻人,你这么出风头,让我们很难做的。
这个场景有没有很典型?
不过,小川叔没有很冲动地辞职,他就思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就要改变自己适应这家单位的文化,但他不愿意。
业余时间,小川叔继续寻找机会。有一个朋友在某明星的唱片公司,需要给她出专访,问小川叔能不能写?
就这样他开始给明星写专访,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给《芭莎男士》做采访记者打下了基础。
不久,小川叔从出版社跳槽到地产广告公司做文案,他不懂广告,但这家广告公司接到一个很大的地产公司的业务,需要做一本内部杂志,恰好,小川叔做过杂志。
在这份工作中,他接触到地产行业,也参与公司一些公关案子。
他的领导跳槽到一家地产公司,带着他走了。就这样,小川叔在这家公司工作了9年,看着一个品牌从0到1,再到10。
在一家公司9年,会经历很多,比如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被领导穿小鞋、被同事针对怎么办......
关于职场,一些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去看小川叔的新书《穷忙》,里面有做事的方法可供参考,我更佩服小川叔的是:面对一个个具体的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认真去做。
为什么做到品牌总监还要离职呢?小川叔,在公司做到高层,战略层面的东西接触得越来越多,老板已经卖掉手里几块地,显然打算进入养老模式了,这时,最不需要的就是品牌部了。
小川叔提到这段经历,着重讲了职场中的位置,我认为特别值得思考。
小川叔说,如果一个人只懂做事,执行力一流,年薪也就停留在20万上下。
年薪30万以上,不能只是做事,要懂人际关系,开始做团队管理。
50万-70万,你要有一定的资源。
100万以上,还需要战略能力。
辞职后,小川叔如果想要稳定一点,可以很容易地进入一家大的地产公司,找到一份50万薪水的工作,开始养老模式,这些公司已经很成熟了,没有什么更多事情要做,不会开高薪。
还有一家民营地产公司挖他,100万以上的年薪,但多半是让他做临时工的,老板会安排很多人在他身边,如果6个月学走他的东西,他可以走人了。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思考:为什么找我来?来了之后,我要做什么事情?告诉他们,我走了,这事做不成,要不然为什么花这么高的薪水聘请我呢?
职场初期打基础的时候,大家只要肯拼,都能做到的,越往前走,就会发现,你要突破的点很多。
小川叔在职场多年,对职场的理解,比我深刻,在他的新书《穷忙》中,他也很真诚地探讨了这段经历,我认为对我们职业生涯很有帮助,看完会获得力量。
除了工作,业余时间,小川叔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说:“再学习,你的人生还有无数可能。”
他不仅开始了写作,出书,还抓住机会锻炼演讲能力。
在新书《穷忙》中,小川叔不仅仅写了自己职场的成长经历,还分享了具体的写作、演讲方法。比如如何准备一场演讲,怎样自信开口说话,如何更好地进行写作输出。
这本书不仅真诚,还干货满满。一篇文章,写不尽他的经验,大家可以买他的新书看。
这本书,我看完了,强烈推荐,2019年最后一个月,如果你选3本书看,《穷忙》可以加入你的书单。
▲长按上方二维码购买
(点击图片可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小川叔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