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华轩
阎锡山人称"阎老西儿",在民国时期,那可是大名鼎鼎,北洋政府走马灯似的更换总统总理,他呢?稳稳地坐镇山西,这一稳就稳了三十多年。听老人们说,阎老西儿统治山西时,山西的铁路道轨都是窄的,真是独立王国啊。
阎锡山也算是参加了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爆发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阎锡山已经是同盟会员,但因新军有枪无弹(当局害怕起义收走了子弹,没有子弹的枪就是烧火棍子),未能发难。到了10月28日,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领到了子弹。阎锡山等中国同盟会会员一看时机来了,当即决定起义。29日晨,该标中的同盟会会员杨彭龄、张煌等宣布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军攻入太原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阎锡山率民军一部北上绥远,攻克包头、萨拉齐并向归绥(今呼和浩特)进军;副都督温寿泉率民军一部南下河东,配合山西民军攻克运城、绛州并围攻临汾,在后方和侧背对清政府构成极大威胁。参加辛亥革命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1911年12月初,"南北议和"已经开始,袁世凯违约派第三镇进攻山西。在大军压境之时,阎锡山眼珠子一转,慑于袁世凯的威力,致函袁世凯,如果袁世凯能"协同军民,颠覆帝制,然后敷政共和,与民更始",则拥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嘿!了阎锡山的心眼儿真活呀!旗帜鲜明地对老袁表了态。南北议和后,阎锡山由归绥南返,行至忻州,收到袁世凯不许他继续前进(即不承认阎锡山为山西都督)的电令。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认为袁世凯手中不仅握有重兵,而且将要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整个政治天平已倾斜到袁世凯的一边。于是一面请求孙中山给予支持,一面派人向袁世凯表示诚意;又在建都问题上站在孙中山的对立面,明确赞同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并声称"以形势论,以事实论,以对内对外论"大总统非袁世凯莫属。袁世凯看到阎锡山不同于其他中国同盟会会员,遂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即名正言顺地主管山西。
在1915年4月间,袁世凯电召阎锡山进京。
这是阎锡山第一次面见袁世凯,诚惶诚恐心神不安,带着他的部属赵戴文等来到北京。第一次传见前,他告诉赵戴文:"此次去见,凶多吉少,如我进去时间太长,你们要留心探问,别在外面傻等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阎锡山是同盟会的成员,又亲自参加了辛亥革命,而且与曹锟、吴佩孚还真刀真枪地干了一仗。虽然他明哲保身,没有响应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但谁知道袁世凯是怎么想的。国民党已经在二次革命中被打散了,孙中山也逃到日本去了,如果袁世凯随便找个理由,就此把他扣压在京城甚至杀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阎锡山第一次晋见时,袁世凯一身戎装,端坐不动,脸冷如冰,目光如箭。阎锡山用眼瞄了一下,吓出一身冷汗,不敢抬头,恭恭敬敬地行了90度的三鞠躬礼。袁世凯气色稍有缓和,交谈一番之后,令阎锡山回寓休息,等候继续传召。
回到寓所后,阎锡山对赵戴文述说晋见的情况:"天哪!真是可怕!老袁身上像有瘆人毛,见了他心里发慌,让人浑身瘆的慌。"
第二次传见时,阎锡山为表恭敬,为了让袁世凯消除对自己的猜忌,他进门后"扑通"一声双膝跪下,行皇帝时代的大礼,给袁世凯叩了三个头。你猜怎么着,袁世凯对这套见皇帝的大礼,还挺受用,袁世凯的态度比第一次缓和了许多,脸上似乎有点笑意。袁说:"听(梁)士诒说,令尊住在北京,住的好吗。有空时见见令尊。你代我问好,好好照护老人家。"嚯!阎锡山闻听此言,激动的要哭了。
一般从公事直接聊天涉及私事了,这就表明领导开始亲近你了。然而,领导要是只对你一本正经的说公事,然后就打发你走,这是领导没把你当成自己人,你永远也不可能进入领导的小圈圈,更不要说核心圈了。
阎锡山回到寓所,一进门就激动地不行,喜悦地对赵戴文说:"这一次很好,大总统没有上一次那样严肃了,对我还亲近了一番。"
一旁的人问他,"袁大总统是什么样子,给俺们描述描述。",阎锡山一脸虔诚地说:"我……我没敢看,我只看见他的靴子了。"表现得极其懦弱驯服。哪知道,这些话很快传到袁世凯的耳朵里了,终于打消了袁世凯的疑虑。老袁一看,此人对自己还算是忠心的,就让他待在山西吧。于是他这个辛亥革命时得到的都督一职,居然被正式留了下来。
第三次传见结束后,阎锡山眉开眼笑地归来,对赵戴文说:"很好,令我们回省,今天已无事,你们出去玩玩吧,洗洗澡,看看戏,找找乐子,明天动身回太原。"
过了很多年以后,阎锡山曾对部下说:"我一生见过了多少位咱国家元首,如孙中山、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张勋、段祺瑞,以至蒋介石等,没有哪一个像袁世凯的两道目光那样犀利逼人,使人不敢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