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瑶海区委以推动“8 2”专项整治和集中治理为抓手,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运用前提思维、群众思维和制度思维将“问题清单”转化成“担当清单、服务清单和成效清单”,真正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求,推动专项整治成果彰显。
以前提思维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担当清单”
瑶海区以前提思维,将问题前置,用“问题清单”实不实、全不全、细不细来直接检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全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敞开大门、深挖细照,带头检视自己,通过上级点和群众提、“走下去”与“请上来”、小型座谈与个别访谈、线上与线下等多个方式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结合网友留言、12345市长热线、12369环保投诉、12315市场监管热线、各类服务群众窗口设立民情意见箱等,充分掌握实情,检视自身,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差距有多大、症结在哪里。截至目前,通过区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共检视问题82个,制定问题清单20份,各参学单位检视问题400余个,制定清单67份,按照问题类别、责任清单、具体表现、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标准清单等八个项目对“问题清单”及整改路径进行细化。
为确保专项整治落地见效,瑶海区建立“上提一级”抓整改机制,区四大班子领导包联的问题,提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调度;67个参学单位主要领导包联的问题,提请区分管领导和包联领导调度;参学单位班子成员包联的问题,由各单位主要领导调度。另外,通过《瑶海报》《主题教育简报》公开公示,政府大楼公示屏一天一晒进展情况等落实措施,强化了领导干部以问题为导向、真抓实干的担当意识。
以群众思维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
瑶海区坚持群众思维,探索出“两个清单、五微服务”的为民服务工作模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街道、社区,在摸清群众需求和社区资源两个清单的基础上,通过组建志愿“微团队”、解决民生“微实事”、认领居民“微心愿”、策划公益“微创投”、参与治理“微网格”五种方式,把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级反馈的问题、自身检视形成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
11月13日,瑶海区首座可移动式装配公厕正式亮相胜利路先锋广场。11月底,全区76座新改造社会公厕陆续开放使用,并按照“公厕500米范围内至少一个指示牌”的标准,增设路边指示牌,方便群众使用。除了进行“厕所革命”,瑶海区还推进8家菜市场建设改造提档升级。围绕居民群众活动空间不足和多元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问题,在已建成的10处城市阅读空间基础上增加的4处,预计年底建成向群众开放。
主题教育期间,瑶海区结合专项整治,从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落实项目资金等方面入手,建立需求清单2024份、资源清单1435份,组建志愿“微团队”223个、解决民生“微实事”106个、认领居民“微心愿”2400多个、策划公益“微创投”209个、参与治理“微网格”780个。
以制度思维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瑶海区运用“基层出题、部门答题、联动解题、群众评议”基层治理“四步工作法”,深化党群议事会、“让社区多个帮手”、周进居入户、问题包保督办、群众评议等制度建设,释放制度活力,以制度思维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在专项整治中,针对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深改实干转形象、担当作为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针对文山会海问题,按照“基层减负年”的要求,开展“基层减负”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截至10月底,全区发文总数为1377件,同比下降38.74%;全区召开会议总数818次,同比下降38.49%。针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集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摸底和整顿工作,对确定为重点关注对象的13个社区党组织,按照“四明确、一公开”标准,进行整改,对确定为整顿对象的1个非公企业和1个社会组织,由所属街道党工委委员为直接责任人,派驻帮扶小组,指导整改。针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等有关问题,深入开展“平安瑶海”专项行动,建立牵头部门、业务部门、基层派出所三级查禁体系,组织4次大规模清查,办理黄赌案件107起,同比上升197.22%;处理黄赌涉案人员356人,同比上升204.27%。
主题教育期间,瑶海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起,党纪政务处分1人,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问责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人,诫勉谈话3人,谈话提醒3人。(袁乃玉 刘会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