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嫁,父亲教她一个致富方法,一年后女儿拿着钱开心地离婚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96
导读

其实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卫国有个人的女儿要出嫁了,他就教女儿:“你到了婆家以后,一定要多攒私房钱,做人家媳妇被遗弃(离婚)是很常见的事情,能白头偕老的人很少,是侥幸。”意思是女人攒私房钱,属于“盗窃”…

中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非常好理解,在中国人眼里,破坏别人的婚姻比拆庙还要严重,拆庙那可是罪孽深重的事情,可见大家对婚姻的重视程度。

但是今天故事里主人公的父亲,在她出嫁之前就告诉她一个发财的“好办法”,保管她以后离婚衣食无忧,果然,一年后女儿开心地离婚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原文如下: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妇人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其实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卫国有个人的女儿要出嫁了,他就教女儿:“你到了婆家以后,一定要多攒私房钱,做人家媳妇被遗弃(离婚)是很常见的事情,能白头偕老的人很少,是侥幸。”女儿听了父亲的话,一到婆家就使劲儿攒私房钱,没多久被婆家发现,就把她赶回娘家了。

不过这个女儿带回家的钱财,比出嫁的嫁妆要多出一倍,父亲看了觉得自己非常聪明,让家里更加富有,丝毫没有反省自己教女不当的事情。

看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了父亲的“好办法”,那就是拼命攒私房钱。在现代,攒私房钱其实是挺常见的事情,毕竟人生总有点意外,这笔钱能应对不时之需,当然了,每个人对攒私房钱的看法都不一样,在此不评判对错。

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攒私房钱”的呢?在《大戴礼记·本命》中是这样写的:“窃盗,去。”意思是女人攒私房钱,属于“盗窃”,这种妻子应该被丈夫休了,这是“七出”里的其中一出。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肯定不少,古时候也不是说离婚就离婚的,必须要符合“出妻”的条件,到后来是具有法律效果的,当时的女性还是挺惨,带过去的嫁妆要全部上交给婆家,别说私房钱了,自己的钱都不准留,不然就是“盗窃”。

但是在宋元之后,法律作出了调整,表示女人自己的嫁妆还是可以自己拿着的,不算盗窃。

可是我们都说“劝和不劝分”,在古代更是要“从一而终”,毕竟被丈夫休了是多么“丢脸”的事情啊?可是为什么上文中的父亲要在女儿嫁过去之前就教这种办法呢?明明知道被发现了会被休掉。

那么就要来说说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处于战国时期,离婚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卫人说“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谁要是能长长久久,才是少见,可见当时的百姓并不在乎谁离过婚。

上文中提到了“七出”,对女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别说藏私房钱会被休,甚至婚后得了“恶疾”也能休掉,“无子”也能休掉,如果丈夫说话时插嘴也会被休掉。在这种情况下,离婚成了见怪不怪的事情。

所以这位卫国的父亲,也许是想着怎样都会被休,不如捞一笔再说,你说他聪明吗?好像是挺“聪明”,但是这种教育女儿的方法正确吗?当然不正确。

对于婚后“藏私房钱”,你们怎么看?可以存私房钱吗?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