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两千多年的制陶工艺,在这座藏族乡村大放异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67
导读

千百年来,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几乎没有变化,制作工具极其原始简单,制陶匠人从不使用现代技术,仅仅是几件木制工具如木拍、木刮、木垫、木榔头,以及一块圆中带方相当于手轮的圆底木板,和一块长条形木板底座,就…

尼西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民间的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两千多年,尼西黑陶享誉滇西北及全藏区,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

对于藏民来说,黑陶是必不可少的物件,常见的黑陶制品有酥油茶罐、炭火盆、藏八宝、鸽子壶等。

千百年来,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几乎没有变化,制作工具极其原始简单,制陶匠人从不使用现代技术,仅仅是几件木制工具如木拍、木刮、木垫、木榔头,以及一块圆中带方相当于手轮的圆底木板,和一块长条形木板底座,就是他们所有的生产工具,就算是圆形器皿,也不会借助电动转轮。

因为匠人们坚信,纯手工制作,远比机器批量生产来得更有温度。对他们而言,黑陶不仅仅是产品,更是用心酿成的艺术品。

别看工具很简单,黑陶制作工艺却十分讲究。每件黑陶从制作到完成,必须经过选土、炼土、制坯、镶瓷、磨光、装饰、阴干、烧陶、渗碳、防裂等12道工艺流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熟练掌握,才能最终烧制成功。

当然,再精妙的技艺,都需要传承。拉茸肖巴即是家族第八代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虽说年纪轻轻,却已经挑起大梁,既苦练内功,又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思维突破行业瓶颈,让黑陶焕发出新的活力。

汤堆村现在制作的黑土陶成品主要包括藏族传统日用器皿、传统佛事宗教用品、旅游纪念品和民族工艺品四大类共120多个品种,每年从这里销售出的黑陶制品有两万多件。除了在藏族聚居区大受欢迎以外,甚至还远销国外,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黑陶艺术,汤堆村专门开设了一个展览厅,将黑陶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娓娓道来,让人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