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滴筹成立到现在,骗捐、善款乱用、地推乱象,短信骚扰、监管问题等等正在吞噬用户的信任。沈鹏需要意识到,这种赖以生存的信任根基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找回。
©文丨西贝
编辑丨李明
水滴的创始人沈鹏师承于王兴。
曾经屡败屡战的王兴对于创业感慨颇多,他有句著名的话,在很多场合都有所提及,“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曾经是美团十号员工的沈鹏可能对王兴这句话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因为水滴筹的公司主体就叫做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
王兴于2003年放弃美国学业回国创立著名的校内网,三年后被千橡集团收购;2007年创办饭否网,同样无疾而终;2010年创办美团,人生起起伏伏,如今终于大成。
不同于王兴,87年出生的沈鹏履历较为简单,他最亮眼的经历是原美团第10号员工,曾经的美团外卖全国业务负责人、“地推大拿”,他以第二个销售员的身份加入美团,带领过数千人的美团外卖地推团队。
师出美团,线下地堆是早期水滴筹获取流量的重要渠道,主要下沉到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每个城市招募大量兼职人员和志愿者辅导当地人筹款。
今年3月,沈鹏曾在某科技论坛上表示,水滴公司线下基层工作人员已经扩大至300多个片区经理,1.6万多个志愿者,覆盖了中国400-500个城市,76%的筹款用户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72%的捐款用户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
不过成也地推,败也地推。王兴的“既往”还没学会,如今急于“纵情向前”的沈鹏终于终于栽了跟头。
1
水滴的“漏洞”
近日,梨视频拍客发布一则调查视频,调查显示“水滴筹”在40多个城市的重点医院派驻地推人员,这些地推人员逐个病房引导患者拍摄筹款视频,对筹款金额和患者病情及家庭经济情况不加审核甚至还有所隐瞒。外界质疑水滴公司依靠水滴筹地推形成的场景和流量来销售保险操作失范,消耗了社会爱心。
对于此事,水滴筹表示视频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同时自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组织重新回炉学习,再次加强平台纪律培训和提升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后方可重新提供服务。
事实上,此前水滴筹也屡屡陷入质疑之中。
今年5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吴某在水滴筹平台发起众筹,最高金额100万元。吴某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也有医保,由此遭到网友质疑。最终,该发起人停止筹款。
另外,更早时的3月29日,财经网报道称,湖北某医院护士表示,水滴筹地推人员不分时段、不分科室地给每个住院患者推销水滴筹业务,已严重影响了医院工作秩序。
水滴筹对患者资料审核不严格已成众矢之的,这给很多图谋不轨的人创造了条件。新华社记者曾调查发现,类似水滴筹这样的平台至少有四个环节可能存在漏洞,导致信息不够真实。
漏洞一:救助金额和目标筹款金额可随意填写。记者在水滴筹申请筹款发现,“想要筹多少钱”的金额上限已经限定为50万元,50万元以下可以任意填。
漏洞二:医院证明等核心资料可造假。一视财经在淘宝搜索水滴筹医院证明、病历等关键词找到不少卖家。
新华社记者曾询问有没有能通过众筹平台审核的证明材料,卖家马上发来680元套餐介绍,其中包含B超、血清癌胚抗原检查、病理报告等证明,姓名、就诊时间等都可以定制。“很多人都来我这里开过发众筹的材料,”这名卖家说。
漏洞三:相关资料由个人填写,并不要求公示相关证明。福建一位曾发起水滴筹的患者说,住院时曾有平台志愿者主动来问是否需要众筹,只要了病历材料和身份证,5分钟内就在平台发起了筹款。这名患者在填报房产信息时就少报了房产金额,10天后提现成功。
漏洞四:验证环节可造假。新华社调查发现,现在有很多众筹转发代刷群,只要花不多的钱就能让陌生人冒充亲友转发,帮助通过社会验证。
可以说,如何保证用户信息真实有效、监管筹款金去向等问题,一直是水滴筹等平台挥之不去的隐患。
2
沈鹏为何急功近利?
隐患未消,“纵情向前”的沈鹏却急了!
12月5日晚间消息,沈鹏发布博文,称“再管不好,我愿把水滴筹交给相关公益组织”。
针对水滴筹线下团队人员服务环节暴露出的问题,沈鹏称,已全面暂停了线下服务。“大家的信任是水滴筹的基石!这一次我们辜负了爱心用户对我们的信任。”沈鹏还称有信心找到其他合适的盈利点去支持整个公司的发展。
公益和盈利并不是矛盾体,也不是水滴此次危机的源头。
其实,水滴公司的商业变现模式很简单,独创的“社交+公益+保险”的模式十分具有想象力,就是通过水滴筹、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类产品聚集大量的用户和流量,然后再通过水滴保等商业业务板块进行变现。
水滴互助是水滴公司的第一个业务,用户花9元成为会员,180天观察期之后,能够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当加入平台的用户患上癌症时,最高能获得水滴互助的30万元赔付,范围涵盖了50种。这一运营模式,意味着必须拥有足够多的平台会员,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水滴筹也是亏钱的,其不收取手续费,反而需要承担用户提现时微信收取的手续费。但是水滴保险商城是互联网保险经纪业务,持保险经纪牌照,主要向低线城市用户提供低价保险产品,一旦拥有大量的用户和流量,这个业务板块变现就变得十分容易。不过,沈鹏坦言,水滴平台尚未盈利。
今年3月底“水滴公司”完成了由腾讯领投,高榕资本、IDG资本、蓝驰创投、创新工场等知名投资机构跟投的总额近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6月又完成C轮融资10亿元人民币,这一轮融资由博裕资本领投,腾讯继续跟投,中金资本、高榕资本等投资机构纷纷参与。自2016年成立迄今共融资近18亿元人民币。
资本嗜血,沈鹏也急于盈利,因此水滴的地推“漏洞”不断的暴露出来。最近也有不少用户对一视财经吐槽称:我很相信水滴筹,捐款好多次,水滴筹为什么天天给我发垃圾短信?让我买你们保险产品,我把号码拉黑后,又用别的号又开始给我发垃圾短信?
从水滴筹成立到现在,骗捐、善款乱用、地推乱象,短信骚扰、监管问题等等正在吞噬用户的信任。沈鹏需要意识到,这种赖以生存的信任根基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找回。
3
谁来监管水滴?
从水滴筹成立到现在,外界对水滴的质疑从未停止。如今摆在眼前的问题是,信任危机之下:谁来监管水滴筹?
作为非保险和非经纪业务的互联网创新产品,不论是网络互助还是众筹都能够从公众处获取资金,但监管一直处于空白,准入、退出、治理、风险控制上都未有规定。
水滴互助自建立始,便对外宣称其互助基金由第三方机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福基会)托管,互助项目全程公示,由商保通等公估机构核实。
但福基会与水滴互助的合作已经终止。2016年11月15日,水滴互助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称“双方在用户获捐方式上未达成一致”,故而终止合作。
因此除了理赔事件和金额外,水滴互助目前并没有公布资金池、托管的情况,资金的用途并不透明。
原保监会曾经多次强调互助计划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点名夸克联盟,约谈水滴互助,并下发《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等。
2016年11月初,原保监会对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负责人进行了重点约谈并通报监管意见,称“网络互助平台并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及相应风险控制能力,其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难以管控。特别是目前部分网络互助平台通过各种商业营销手段,迅速积累大量会员,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外溢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