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被移交南昌警方,没有做高铁,为何做绿皮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3
导读

更不要说疲劳驾驶的危害了,还要考虑各种马路杀手的存在,这对逃犯和办案人员的生命、都是极大威胁。当时其中一个新同事在新警群里聊天,别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出差,就随手拍了一张对面我在看守嫌犯的照片发到群里了,后…

引子:劳荣枝与男友法子英从1996年起,在南昌、广州、温州、南宁、合肥等地实施犯罪,劳荣枝使用色相勾引看上去家庭殷实的男子,将其骗至出租屋后,采用持枪、持刀绑架勒索、抢劫等手段劫财,前后残忍杀害了7人。其中,法子英(1964年生,江西九江市人,1999年12月28日被枪决),1981年曾因抢劫被判刑8年。

据法子英当年供述,1996年和劳荣枝在南昌杀害了三人(一家三口),之后又在温州杀死两人。

1999年,在合肥实施绑架杀人计划时,法子英被警方查获,并在持枪负隅顽抗中被击断右腿后落网,而劳荣枝则畏罪潜逃,警方随后在两人租住地发现两名被害者。

2019年11月27日,厦门警方在“云剑行动”中,经过缜密分析研判,发现外地命案逃犯劳荣枝(女,45岁,江西九江人)在我市出现。警方迅速行动,立即展开布控抓捕,并于11月28日上午9时许在厦门某商场将劳荣枝抓获。

12月5日,厦门市公安局向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移交潜逃23年,涉及三地、7条人命的命案逃犯劳荣枝。江西警方当日将劳荣枝押解回南昌。经厦门警方审查,未发现劳荣枝在潜逃厦门期间作案。

在押解劳荣枝回南昌的时候,没有做高铁,为何做绿皮车?难道我们国家连做高铁的钱都要节省吗?显然不是,小编带你了解一下。首先问,你知道每年牺牲民警和辅警当中,有多少是因为交通事故吗?有多少是因为驾车外出办案?又有多少是因为押解嫌疑人?

绿皮车慢悠悠的,不能把办案人员急死?而且时间长,停站多,车上人员复杂,多一分钟都多一分危险。为何还要选择绿皮车。

再就是驾车押解了,这种押解要是二三百公里还凑合,可惜动辄几千上万公里,行程几天几夜,对于警察的精神力、警惕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就像电影《毒战》里,古天乐把那一队警察累的精神疲惫,然后寻机搞事。

而且说话办事还要千万注意,一句不走心的闲言碎语,在坏蛋耳朵里都能产生轩然大波。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可能让他产生绝望而铤而走险。当年,某地抓获一名杀人逃犯,在押解时,队长接了个电话随口说,杀人犯抓到了,结果那家伙突然蹬踹驾驶座,造成车辆翻进山沟,致使多人伤亡。更不要说疲劳驾驶的危害了,还要考虑各种马路杀手的存在,这对逃犯和办案人员的生命、都是极大威胁。

高铁就更不用说了,南昌到厦门还没有高铁,想做也做不了啊 。飞机就更别提了,事情更多。飞机押解罪犯,必须当地省公安厅批准了,再报当地民航公安局批准,才能将手铐一类械具带上飞机,并且还有强制性的规定,用飞机押解的罪犯,脚上都必须打石膏固定。

那总不能走回来吧,那还不点把警察累的直吐泡泡,还以为在古代啊,一走走几年,放到现在不用审判了,直接累死了。

看了这几种还是绿皮车好,(警察实际上就是没有的休息,一路小心翼翼,生怕犯人逃跑或者自杀什么的。一路上就像伺候老爷般的服侍着她的一切,每次押解都会给押解员很多感触,最主要的就是感觉心累和自由的可贵。这也就是责任感和重要性。)

押解这活不好干,还记得有意见事情,挺感动的, 这张便衣警察押解嫌犯返程的照片连日来刷爆网络。照片中,穿着格纹衬衫和蓝色马甲的中年民警蹲坐在火车过道外侧,怀抱着外套一脸疲倦,在他身侧靠里位置“护着”犯罪嫌疑人。知情人解释,押解犯人归案时间紧迫,因为买不到坐票,又担心嫌犯在火车上趁乱逃脱,所以才会出现照片中“民警坐在过道上贴身看护嫌犯”的一幕。

周扬与同事到当地办理了相关手续后,押解嫌疑人杨某返回温州。由于没有直达的列车,周扬一行带着犯罪嫌疑人先是从赊湾镇倒车到泌阳县,再从县里搭车到达驻马店。随后,他们乘坐动车从“驻马店西”出发,到达“郑州东”,再转乘至“杭州东”,最后换乘动车返回温州。当晚8时40分左右,一行人终于到达温州,杨某被安全移交给其他民警。

整个押解行程用了12个小时左右,天亮出发,天黑才到家。照片里的事,发生在转乘“郑州东”到“杭州东”的动车上,那趟车车程4小时52分钟,没买到坐票。借坐别人的空位置,总要来来回回起身,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押解途中比较累,就坐过道上了。

周扬:照片里只看到我一个(民警),其实斜对面还有我的两个同事。当时其中一个新同事在新警群里聊天,别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出差,就随手拍了一张对面我在看守嫌犯的照片发到群里了,后来被转发出去了。

即使是抓到了逃犯,这种看似已经板上钉钉的事,警察也要随时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给他们点赞。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