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图书十一月书讯回顾
点击封面图片查看详细介绍
The Return of the Herd (November) ,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65
1
透明与障碍
——论让-雅克·卢梭
[瑞士] 让·斯塔罗宾斯基 著
汪炜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让·斯塔罗宾斯基的博士论文和成名作,1957年一经出版旋即成为卢梭研究、观念史研究、文艺批评和理论等领域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包括德里达、福柯等人在内的众多杰出的卢梭读者。
斯塔罗宾斯基细读卢梭,从中倾听卢梭至今依旧跳动的思想脉搏,写下了关于他思想的一份全新诊断书:透明与障碍。他尝试把卢梭的个体精气与几个世纪的政治想象和对峙加以重塑。
斯塔罗宾斯基始终将卢梭的个人命运与其思想脉络紧扣在一起,以其独到而精深的阐发,将卢梭的哲思与疯狂、政治与想象统一起来,字里行间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诗人气质,其对卢梭极具创造性的解读和批评,堪称空前绝后。
2
哲学的开端
[德] 伽达默尔 著
赵灿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考哲学的开端,也是思考西方科学、西方思想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开端,此乃伽达默尔长期致力研究的对象。早在1967年,临退休的伽达默尔最后在海德堡课堂上所发表的演讲,便以哲学的开端为主题。1988年,88岁高龄的伽达默尔受邀前往意大利,在那不勒斯的“哲学研究所”,再次就前苏格拉底哲学和西方思想的开端问题,用意大利语发表了一系列脱稿演讲,这便是《哲学的开端》一书的来源。本书最值得注意的关键是,伽达默尔论述哲学的开端,既非从泰勒斯也非从荷马开始,更非从公元前 2 世纪的的希腊语言开始;相反,他是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伽达默尔认为,这是唯一哲学地解释前苏格拉底的方式,其他任何方式都是没有哲学的历史主义。
3
作为激情的爱情
——关于亲密性编码
[德] 尼克拉斯·卢曼 著
范劲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情秩序是社会-人心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情现象学探讨在卢曼的社会理论整体框架中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从学术生涯伊始,卢曼就涉入这一主题,在1968/1969年冬季学期代理阿多诺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教席时,他选择了“爱情”为授课主题。
卢曼认为,西方的爱情语义学自16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形式变化,反映了造成人格性亲密性日益增长的社会分化。爱情媒介从社会系统中分化而出,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中出现的“激情”语义学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作用的实质是以悖论化代替过去的理想化作为编码路径。可见,亲密关系对于卢曼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是以悖论为生命力的交互作用系统,为了展开恋人间行动/体验的悖论而存在。爱情悖论的系统化能力,间接地提醒人们,不确定性并非秩序的敌人,反而是对冲不确定性的最佳手段,而爱情秩序的存在,也证明某些后现代理论家提出的绝对混沌并不成立。
4
历史与法理学研究
[英]詹姆斯·布莱斯 著
褚蓥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与法理学研究》是布莱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做系列研究的成果,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他在1870年到1893年间作为牛津大学市民法钦定讲座教授期间的讲稿内容。原书初版于1901年,分上、下两卷,包含文章十六篇(外加两篇演讲文),中译本翻译了其中前十篇。前十篇有着非常集中的主题,即布莱斯所谓的“政治宪法”。布莱斯以其对于历史的精熟理解,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宪法这一论题,并在宪法史上首创“柔性宪法”和“刚性宪法”的概念。
5
无知之勇
[美]荷马李 著
李世祥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世纪初,曾任孙中山军事顾问的荷马李(Homer Lea)就彼时地缘政治问题写下了战略三书(strategic trilogy),《无知之勇》(The Valor of Ignorance)是其中的第一本。书名的意思是,美国人的勇敢源于对国际政治形势和军事科学的无知。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35年,荷马李已经预言了日美之间必然爆发战争,也是他最早认识到日本和太平洋的战略意义以及日德俄结盟的可能性。
刘小枫教授为本书撰写长达4万字的“代序”。
书末附有诸多珍贵材料,包括孙中山先生与荷马李之间的多封通信。
6
柏拉图《法义》研究、翻译和笺注
林志猛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卷·立法的哲学基础:《法义》研究
本书致力于阐述柏拉图《法义》涉及的根本性法哲学议题:法是什么,立法的目的及其哲学基础,立法与帝国、政制、德性、宗教之间的关联等。这一研究努力打破学科界限,可更好地看清西方法哲学思想的源头,进而返观现代法哲学的内在困境。本书在翻译《法义》希腊原文及相关英德法文详细笺注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代表了当今西学研究的新范式。
第二卷·《法义》译文
依据希腊原文翻译《法义》,并参照各校勘本和西文译本。译文紧贴原文,注重信实和通达,术语保持连贯,附规范行码。
第三卷·《法义》笺注
广泛采纳英、德、法文笺注,详细注解文本表述、文化背景及相关文本的互参互证,疏通义理,亦具古典语文学分析,有机结合考据与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