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客栈》第三季已经播出过半,嘉宾们为了成为终极合伙人在节目中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眼看着客栈从“温情慢综艺”改版成“职场生存记”,很多网友都感觉这一季节目真实得扎心,仿佛看到了社畜们在职场上的百态。
作为老板,刘涛铁面无私,监管着员工的同时自己也背负着巨大压力;
作为员工,张翰吴磊积极努力,李兰迪自带宠爱好人缘,马天宇林心如尽力而为,阚清子性格佛系不愿争抢。每一个人都性格不同,作为竞争者在职场上求生存,自然少不了“明争暗斗”。
由于身份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压力,也给观众传达出了这样的紧张情绪。然而团队中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人,地位处在这两个人群的中间,他不用背负KPI,却也没有上升空间,他的职场天花板在最开始就已经被决定,他就是老板助理陈翔。
陈翔是亲爱的客栈里的老员工了,在上一季节目中王珂谈及陈翔,言语中满是称赞,更是用“特别聪明、特别机灵、实用主义”来形容他。当时整个综艺并没有设立竞争机制,但是陈翔已经能自主工作,为客栈做了不少事情。
这次他担任刘涛助理,看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工作却一点都不轻松。团队中,陈翔除了做会计、做驻场歌手等具体工作,身为老板助理的他最需要拥有的技能是——传达、沟通和倾听。他介于老板和实习管家之间,是一座桥梁,为双方提供着服务,让团队更好运转。
这听起来像不像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张翰就曾经吐槽老板助理这个工作“没技术含量、不挣钱、谁都能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说出了陈翔在客栈中身份的困惑。
所以在这季节目中,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是陈翔需要思考的事。而在这季人人都想做老板的《亲爱的客栈》,也只有陈翔学会了做社畜的生存之道。
具备超强钝感力
作为社畜,拥有钝感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它是对于逆境的一种耐力。 “钝感力”这个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直译为“迟钝的力量”,指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在职场中人际关系的相处中,钝感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受对方情绪干扰过多,那么很容易让个人陷入易怒的负面情绪中。而拥有钝感力的人,则较不会被他人的情绪影响,个人状态始终保持稳定,换句话说就是心大。
以陈翔为例,《亲爱的客栈》这一季的看点是几位实习管家的争夺战,在刘涛不在现场的时候,作为老板助理的陈翔就要担任监督员工的工作——而这就有点吃力不讨好了。而这个时候,“钝感力”就帮陈翔规避了许多潜在的冲突点。
比如在做饭环节,张翰没有用指定食材做菜,违反了游戏规则。陈翔提醒张翰后,张翰的不满情绪直接反应在把东西怼到陈翔手里,但陈翔没有在意。
后面为了监督员工们带客人游玩是否做到位,陈翔代替刘涛考察马天宇林心如这组,他一路都拿着本做笔记,上面记着谁哪点做的不好。但也因为他的认真,陈翔被马天宇说变态,被阚清子说可怕。
这个时候他也没有面露难色,还谦虚地说自己记得比较主观,可能也有一些问题。巧妙地规避了自己与实习管家之间的冲突。
而他的钝感力的最大作用,是在倾听实习管家的需求时。经典场景是这样的:《亲爱的客栈》中因为实习管家的工作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来不及吃饭,马天宇等人向陈翔发牢骚,并直接呵斥他:“我们还没吃饭,你这管家怎么当的。”
当时,陈翔表示提过了,但以此引发了众人更多的不满。饥饿和劳累使得大家的情绪处在愤怒与委屈之中,而比起刘涛,陈翔显然是一个更好的倾听对象。于是,所有人的负面情绪都倒向了陈翔这里,并要求他去向刘涛反馈。
敏感的人仅仅在观看此片段时都会产生强大的压抑,陈翔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愤怒情绪。“钝感力”让他只关注员工不满的问题核心,却忽略表达时那些伤人的情绪。他先是试图想些解决办法,如给大家打包饭吃,但被人坚决反对。于是开始搜集实习管家们的诉求,并表示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接着我们就看到张翰和陈翔向刘涛反应大家没吃饭的问题。第二天大家早上都有了饭吃,而且是老板刘涛自己亲自下厨做的。
而这次的事件也充分表明,在管理关系相对紧张的时刻,作为陈翔这样的基层工作者,“钝感力”可以有效地帮助他规避很多对自我情绪的伤害。社畜职场工作守则第一条,就是要保护自己不被他人情绪打倒。保持稳定的情绪才能在困难时刻抓住问题的核心,永远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做事吃透对方意图
职场社畜工作守则第二条,就是要有执行力。执行力是团队效率的基础,基层管理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吃透老板的意图,不然就是频繁地做白功。陈翔这个老板助理,应该是老板手的延伸,他会领会刘涛的意图,并在刘涛无法全程跟进的时候,帮她了解店内运营的全貌。
陈翔很懂刘涛需要什么。
比如向大家传达老板的指令,组织大家活动。
帮老板算分。
给员工们同步客户信息。
他很清楚刘涛的标准在哪里。老板需要根据员工们的表现决定能力排名,刘涛分身乏术,于是陈翔就领命去负责监督。
陈翔在现场尽职尽责,记录着管家们工作中出的纰漏,还细心地拍照留下证据。
会上他再一五一十向老板反映情况,整个过程十分严谨。
连刘涛都不得不佩服陈翔工作认真的态度,担心他之后没朋友。其实这个细节恰恰说明,刘涛知道以陈翔的身份做监工是个得罪人的活儿。不过这件事必须要有人做,从结果来看,陈翔也的确做得很漂亮。
帮老板补充发言。这里有个细节,有一期节目中吴磊和阚清子之间合作出现了矛盾,阚清子提出要分开。刘涛不清楚他们二人之间的状况,拒绝了这一请求。
之后是陈翔单独向刘涛解释了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在会议上直接说,是顾及两个人的面子,也是顾及刘涛的面子。会后单独反应情况,刘涛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而不是被大家盯着)思考处理方式。
从两人的对话中能看出来,刘涛是有管理才能的,但她每天处理的事情太多,人员关系等细节可能无从得知,而陈翔作为监督者,非常清楚刘涛需要自己“监督”的是什么,也就会适时提供自己的意见。他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找到自我定位
社畜职场要诀之三就是精准掌握自我定位。其实在《亲爱的客栈》中,他的这个位置是很尴尬的。上有老板惹不起,下有员工不好惹,做事就得战战兢兢,不能带有任何工作情绪。比如陈翔之前没有做过记账工作,本人也很不喜欢算账。
在其他人觉得工作不顺意的时候,都有些反抗情绪,但他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在节目中你会看到他经常埋头敲着计算器,拿着笔记账。就是这么安安静静地,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比赛做早餐环节,陈翔指出张翰没有遵照规矩做饭而受到对方的不满。之后在向老板汇报情况的时候,陈翔大方指出了这一点,但语气不是那种打小报告的,而是很平静地叙述了这一情况,让老板了解事实就好了,没必要掺杂个人情绪。
正如上面所说,陈翔需要不偏不倚,守护游戏规则,也是保证竞争者竞赛时的公平。
在后面老板试菜环节也是,马天宇想解释下自己做菜的过程,陈翔打断表示最后才能说。这也是保证老板可以根据第一反应做出判断,不受任何情绪影响。
陈翔还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的工作不止是记账,监督,还有很多零碎的工作,收拾餐桌、帮忙拿工具、提行李等等。
最重要的是,基层管理者的身份可能让他成为其他实习管家集体攻击的重点,但因为陈翔清楚自己的定位,不会单一停留在监督者的角色中给人以压力,他和几位实习管家的关系相处的也很好。
陈翔看吴磊一直想得第一,担心他压力过大,于是安慰他之前的项目成绩已经很好了,平衡吴磊的心态。
做早餐的时候马天宇本来是最用心的,而且能力是最强的,但是做出来的饭并没有让老板满意。陈翔察觉到了马天宇心中的不平衡,特意看了他一眼,并点了点头。
然后他和老板说马天宇做得还行,虽然对于成绩没有实质性变化,但这一举动从马天宇的角度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认可了他的价值。
管家们谁有需要了,也可以向老板请示调用陈翔帮忙。
不用征求他同意,就可以让陈翔帮忙自己做事。
他在团队中是个稳定的存在,难怪吴磊说陈翔和土一样坚厚。
对于管家们来说,面对陈翔不用像见到老板那样有压力;对于老板来说,面对陈翔也可以放下角色的重担,向他吐露心声。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刘涛因为压力过大一直在倾诉,陈翔就安安静静地听着,低头算账,让老板可以放松去发泄。看到老板崩溃痛哭他也没有什么夸张的反应,而是轻轻地说上一句别哭了,其余的没有多做多说。
陈翔的做法很克制,默默地递纸、默默地陪伴,这也是职场中该有的“距离”和尊重。他不会提供给刘涛过多的方法,而是给她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而刘涛愿意在陈翔面前哭,也说明她确实认可了陈翔的助理身份,并接纳他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因为不可能在员工面前哭的)
职场上需要吴磊张翰这样强势能干的人,需要阚清子李兰迪这样充满热情的人,但更多的都是陈翔这种通过默默干活在职场上站稳脚跟的人,他们的职场天花板虽然早就定在了那里,但并不会因此就放弃努力。这样的人虽然自我嘲讽为社畜,但他们才是职场的奠基石。
陈翔的岗位看似处在尴尬的位置,他的处事风格并不尴尬。他很好地做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团队运转的更加和谐。
职场中刷存在感升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准自我定位,清楚自己的职能,并让自己的性格更贴近于它,这样工作才能更舒服,也能更好发挥自己的能量。我们所谓的学习做社畜,不是做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而是学习如何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那些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才不会浪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