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洲文豪一本正经搞起中式装修,人都哭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26
导读

这是她的课堂作业。 密密麻麻的中国元素 他的创意也是抄袭来的…… 欧洲人对中国的狂热, 连中国人民的拾粪技术都是最好的。 欧洲从中国热,变成了中国黑。 这是一首失落的…

文章转载自:怪物旅行社

ID:wondertrip_

我们先来看这只鸡。

要是少年宫回来的小侄女说:

这是她的课堂作业。

我一点也不意外。

不过,

这幅画真正的作者是……

我压根儿没想过:雨果竟然是

一位中国文化的重度爱好者。

直到有天,我造访了他的家。

一进门,

一屋子嗖嗖的中国风!

密密麻麻的中国元素

……

这分明是一个中国老财主之家嘛!

工作人员说,

这屋子可是大师本人设计的。

「中国客厅」落成了。

大师的深情让人动容,

不过仔细瞅瞅这墙上的系列巨制,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面对这个弥漫着

浓浓山寨中国风的爱巢,

朱丽叶幸福极了,她说:

我灰常纳闷:

雨果他老人家从未到过中国,

这种中西暴力混搭美学,

究竟从何而来?

后来才知道,

他的创意也是抄袭来的……

这种密恐式的软装风格,

似乎恨不得把青花瓷全糊脸上,

原来曾经是欧洲有钱人家的标配!

那时「中国」这俩字在欧洲,

就是今天的爱马仕和香奈儿。

欧洲人不光抢购中国货,

还有对中国生活方式360˚的模仿:

连国王都这么疯狂,

难怪维基百科创建了这么个词条:

这瘟疫般的狂热,

来自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

很久很久以前……

中国还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

世界人民都心向往之。

当时从欧洲来趟中国,

比今天的登月还难。

于是出现了大量「忽悠」。

15-17世纪,大航海带来了交通便利,

越来越多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访华传教士回传的手札,

是揭秘中国的超级密码,

欧洲人恨不得人手一本!

欧洲教会腐败不堪,

哲学家也拿中国当药方。

欧洲人对中国的狂热,

在艺术家这儿达到了巅峰,

从18世纪法国宫廷画师布歇笔下,

你能感受欧洲对中国的误解有多深:

这事儿不能全赖布歇,

毕竟他的老师华托就没带好头。

请看华托笔下的中国女神:

这时再回头看雨果的中国客厅,

他老人家对中国的歪歪,

竟然称得上「精准」。

雨果是真心热爱中国文化啊!

在他心目中,

连中国人民的拾粪技术都是最好的。

1877年的一天,

雨果家的女仆一不小心,

砸碎了一个青花瓷花瓶……

是啊,

那时「中国热」早已衰退,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已然让中国满地支离破碎了……

随着中国国势的衰落,

随着「距离产生美」的消弭,

欧洲从中国热,变成了中国黑。

到了今天,还有这种……

总之,如果在时空坐标上,

用一条简单粗暴的抛物线

概括这场「中国热」,

这条 对华印象K线 大概长这样:

很多年后的一天,

我来到雨果先生的故居。

靡靡东方热已过去。

战争与硝烟已过去。

这样一个亦中亦西的中国客厅,

就是对那段记忆,

最好的凭吊。

这是一首失落的中国诗。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by 休·昂纳,北京大学出版社

2.《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by 许明龙,山西教育出版社

3.《雨果绘画》by 程曾厚,人民文学出版社

4.《雨果和圆明园》by 程增厚,中华书局

「给朋友们推荐这个怪物旅行社,这是一个环球人文漫画号,会定期推荐一些好玩的怪物,和大家一起开启平行宇宙。」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