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到底该写多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34
导读

因为现在书法大赛的审美标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要的是视觉冲击力,所以很多参赛者都写大号字,要的就是第一眼的效果,至于第二眼咋样咋样,就没人管了,反正比赛结束了,名次出来了,奖金也发了,主办方、参赛方各…

现在很多人初学毛笔字,潜意识认为是写“大字”,加上很多米字格本身就很大,于是我们都喜欢把字写很大。而且,我们看到很多书法展览,及生活中的书法作品如商店的牌匾、家里挂的书法…不都是大字吗?

没错,这些都是大号字。

但其实,古人很少写大号字的!

大家去了解或看看那些传世的经典的书法作品,就拿最经典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来说,统统都是“小号字”,尤其王羲之尺牍,都是小字!如果按照现在书法作品标准去参加比赛的话,古代再厉害的书法家都难得奖,入展都很难。

对于古人而言,今人写的硕大行草是难以理解的事。

王羲之手札都是小字,今人为了“展厅效果”而写大。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书法大赛的审美标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要的是视觉冲击力,所以很多参赛者都写大号字,要的就是第一眼的效果,至于第二眼咋样咋样,就没人管了,反正比赛结束了,名次出来了,奖金也发了,主办方、参赛方各得其所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有的朋友又要问了,为何以前人不写大字呢?

原因可能有点“冷”:以前极少大纸!

古时候,技术不发达,做纸很困难,纸的价格跟钱一个价。百家讲坛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清官被免职了,下面的官员想送点纪念品,最后没送金银财宝,而是送了一万张纸!(折合当时的钱,估计也不少!)由此可见,纸在古时候是多么的珍贵了,要不当时穷人读不起书呢,书也是纸做的呀!

费了不少话,写大字和写小字到底有啥区别呢?

其实,无论是临字还是摹字,建议按照字帖原字规格写。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原大来临摹,可以感受到古人写字时候手上的感觉:提、按、使转…古人的手总不会和现在有差异吧。如果你非要把古人的小字放大去写,我认为就不是“写”了,而是在“画”字!

古人盘坐在桌前写出来的字,您非要站着写,手腕和指尖的感觉大相径庭,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书法最注重的笔法,也会因写字姿势和大小的不同而背道而驰!

古人的手,在生理上应该和我们的手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讲,古人写字的感觉应该和我们现在人写字的感觉也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想认真学书法的话(而不是刻意追求展厅效果),还是按照原大小去临帖比较好。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