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册封的三位皇后,为何全部如同流星,在位很短,去世很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44
导读

与赫舍里相比,她们有相同的背景,但钮祜禄氏的命运却很曲折,入宫十几年从未生下一儿半女。 清朝的二十七位皇后中,要论在位时间最短的则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她仅仅当了一天皇后。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后宫没有皇贵妃,佟佳…

有长命百岁,就有英年早逝。在古代,康熙算得上高寿,但他生前的三位皇后却很早就凋零了。从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再到孝懿仁皇后,当皇后的时间一个比一个短。

康熙一生敬爱的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出生于满清功勋大族。她爷爷是辅政大臣索尼,爸爸是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叔叔是索额图。

赫舍里能当上皇后,与孝庄太后的运筹密不可分。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孝庄为了康熙与大清的前途,在选后问题上不得不玩弄权术。

在候选人中,不仅有赫舍里,还有鳌拜与遏必隆的女儿,选谁当皇后必然导致其家族力量壮大。当时,鳌拜已经“冒头”,所以,他的女儿必定被踢出;遏必隆墙头草,不能完全信任,也不能不拉拢,所以他的女儿可以当妃子。索尼是元老,对大清忠心耿耿,对鳌拜专权也颇为不满。因此,册封他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再合适不过。

康熙与赫舍里的婚礼,完全按照汉族传统,是清朝入关后第二次举办的帝王婚礼,也成为后世的制度典范。

事实证明,这桩婚姻对大清而言十分正确。后来,在康熙铲除鳌拜的过程中,赫舍里娘家人立下汗马功劳。

虽是包办婚姻,但康熙与赫舍里相处比较融洽。康熙八年,赫舍里生下皇子,取名承祜,寓意得到天赋神佑。嫡子出生,康熙高兴异常。

然而,康熙十一年二月,三岁的承祜不幸夭折。孝诚仁皇后为此伤心不已,康熙对她极力安慰。没过多久,孝诚仁皇后病倒。康熙正在遵化,听闻此事,立刻飞驰进京,直到皇后病情好转才放心。

好在两人感情比较深,赫舍里依旧很受康熙宠爱。一年多后,她再次身怀六甲。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赫舍里生下胤礽。但不幸的事情再次降临,就在生下胤礽的当天,赫舍里香消玉损,年仅22岁。

爱妻去世,康熙非常悲痛,他沿袭明朝传统,辍朝五日,以志哀悼,并命诸王以下文武百官集体举哀。

孝诚仁皇后一生温柔贤惠,赢得了康熙的疼爱,可惜去世太早,其子胤礽虽成太子却终没成气候。

位尊而不受宠的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初入后宫时,因朝廷各方力量的角逐,钮祜禄氏并不是皇后,而是贵妃。

遏必隆虽然无比盼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皇后,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康熙十二年,遏必隆病故。次年,孝诚仁皇后去世,康熙命钮祜禄氏执掌六宫,不久便封为皇后。

钮祜禄氏虽被选为妃子,甚至晋升皇后,但她并不受康熙宠爱。尤其在遏必隆被鳌拜牵连后,娘家受打击,她的处境更加艰难,康熙也对她更加冷落。

康熙既然不喜欢钮祜禄氏,为何还要册封她为皇后呢?这并非感情寄托,而是出于对政治的考虑。

一、赫舍里去世,皇后之位“出缺”,需要一个有身份的人主持后宫;

二、遏必隆的事过去很久,康熙也对他冰释前嫌。钮祜禄氏仗着家族势力,后宫地位尊贵,依据次序,可以由她“补班”。

然而,造化弄人,钮祜禄氏与赫舍里一样,并不长寿,当了皇后没几年,就于康熙十七年病逝。与赫舍里相比,她们有相同的背景,但钮祜禄氏的命运却很曲折,入宫十几年从未生下一儿半女。

在位仅一天的皇后佟佳氏

清朝的二十七位皇后中,要论在位时间最短的则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她仅仅当了一天皇后。她的皇后生涯为何如此短暂?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所以,她既是康熙的表妹也是康熙的妻子。她的出生年月以及入宫时间,并未留下记载。

康熙十六年,佟佳氏被册封为贵妃,地位远超其他后宫女子。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后宫没有皇贵妃,佟佳氏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后宫事务在她的管理下井井有条。

康熙二十年,三藩已基本平定,皇后丧期已过。就在大家以为皇后之位非佟佳氏莫属时,康熙却一反常态,只晋升她为皇贵妃,让皇后之位继续“出缺”。

佟佳氏入宫多年,仅生下一公主,可惜没多久就不幸夭折。从此以后,佟佳氏便再也没有生育过,但她将母爱给了其他皇子,其中就包括后来的雍正。

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突然患病,而且病得很重,正在畅春园的康熙与太后赶紧回到皇宫。佟佳氏的病情,牵动着皇室成员的心。特别是太后,得知其病危后非常感慨,想到皇后之位空缺已久,一直以来是佟佳氏负责打理后宫。于是,太后几乎以命令的口气,让康熙册封佟佳氏为皇后。

康熙是孝子,也顾不上挑选黄道吉日,马上照办,册封佟佳氏为皇后。事实上,皇后的名分不仅是报答佟佳氏本人,也是为了拉拢佟氏家族。

就在册封皇后的第二天,这位仅仅当了一天皇后的佟佳氏就病逝。

秋媚说:康熙生前册封的三位皇后,虽然年纪轻轻就去世,但与影视剧中的“阴谋论”、“宫斗”、“克妻”等说法完全不相关,历史已经有明确而详细的记录,都是因难产或生病而去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