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另类|徐渭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42
导读

当吃完徽州味道浓浓的农家菜,收拾起相机,徜徉在曾经喧闹而已回复宁静的古村夜色时,突然感到除了拍摄,我似乎更有一种寻梦的感觉。汤老先生的遗憾,是不曾到徽州且连梦里都不曾出现徽州。 在不少地方有过度开发…

文/徐渭明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是《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写过的两句诗。尽管对这诗句的读解有些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汤老先生确实末曾到过徽州,并用“痴绝”两字诠释着深深的遗憾。

于是,我们便循着汤老先生浓烈的意绪,走向徽州。一次又一次地,我们游走在那些山野田园的白墙灰瓦房子之间,游走在那些徽商留下的豪宅祠堂之间,游走在那些艳丽叶子和沉郁古树之间。但是,我心中一直充满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是不真切?应该不是。那些天井、厅堂、水池、石路历历在目,连那飘忽的炊烟我都闻得清清楚楚。

是惊艳?或许有一些。塔川红叶的艳美,宏村夕照的厚暖,棠樾牌坊的恢宏,石城晨炊的迷蒙,如一部铺展不完的影片,四季放映。

当吃完徽州味道浓浓的农家菜,收拾起相机,徜徉在曾经喧闹而已回复宁静的古村夜色时,突然感到除了拍摄,我似乎更有一种寻梦的感觉。汤老先生的遗憾,是不曾到徽州且连梦里都不曾出现徽州。其实这不难解释,因为徽州本身,便是一个梦,一个美得一塌糊涂却处处充满矛盾的异样的梦。而我要寻的梦,其实是寻觅一种掩映在现代生活背后的、仿佛一朝醒来已经淡出现代画面的传统文化的梦境。就如我一抬头,看到了在城市夜色里久违了的星星。

在不少地方有过度开发之嫌的江南,徽州是另类。这片黄山脚下的古老土地,保留了八百年的宁静。而今,依然有着人间净土式的一点风韵。

的确,徽州的美,是遗世独立的,又是婉约细腻的。陶行知说: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与我的家乡相比;老年胡适则借着诗句伤逝曾经的家园:“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在胡适最后的记忆里,我相信徽州之于他,也是一个梦境。

因此,便有点释然。因为对于我来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应该是一种如梦萦魂牵的探寻欲,一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甚相容的自我流放欲。有时,我傻傻地想,或许,我的前世便属于那里,在月沼边的宅院里,在渔梁坝的货船上,在大徽山的驿道边……

那么,就再次走进徽州,继续寻梦。

(本文刊于2019年12月5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

这是“朝花时文”第2137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hw038@jfdaily。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