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标|文
用水墨画了一扇门,他嫌不够黑,改画油画黑如棺材,却卖了7475万!
▲吴冠中画了一扇门(局部)。
没有一个画家能像吴冠中这么认真,为了画一扇门,他不知画了多少次。有人说,在上世纪80年代,很多画家都是这样的,很认真,认真到较真的地步,也很敬业,敬业到痴迷。但是对吴冠中来说,远不止这些,他想让这扇门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用水墨画的效果,总觉得不够黑,不够坚挺。如果是画其他,或许他也会算了,不会一遍遍地画,而这幅画他觉得必须用足够的黑,才能够表达他想要的意图。
▲秋瑾像。
吴冠中要把这扇门画成一种厚重的纪念碑,至少要有这种属性。因为他画的是秋瑾故居。秋瑾,就是那位自称“鉴湖女侠”的杰出女革命家,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32岁组织光复军在浙江绍兴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害。而他用一扇门来表现这位女侠的故居,这是很难的,因为他要用近乎纯粹抽象的画面来表现,尽管是有别与其他画家,但要让最简单的抽象来表现最复杂的主题,厚重和庄严是必须的。
▲秋瑾像。
于是,吴冠中的画面以黑白构图为主,乌黑宽大的门紧闭,厚厚的墙向门的两边延伸,画面中央的门近乎顶天立地,门上方印着小块红色标志,以营造出灵堂的气氛。墙外电线上,栖息着几只凭吊的燕子。他写了句画外话:“忠魂何处,故居燕语生生明如剪。”可以说,他作此画,不仅仅是单纯的形式实验,而是要通过最为简洁、最为纯粹的形式,去凸显最为丰富的作品主题,营造更为深远的作品意境。
▲吴冠中《秋瑾故居》。
时过近二十年,吴冠中还是觉得这幅水墨《秋瑾故居》(见上图),画面上的门还不够黑不够坚挺,于是在二零零二年,根据水墨画进行改造,创作了一幅油画版的《秋瑾故居》(见图一和下图)。他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论这幅画。他坦言这幅从上世纪80年代的水墨“移植成油画”,画面上的“黑门更黑,似黑漆棺材,锤炼更坚挺,由铁而钢,更强调黑、白、灰之间的对照”,屋顶收缩较原先窄而略曲,拓宽了画面的空间,尤其去掉了“秋瑾故居”这四个字的标志后,画面更偏抽象,悲剧意境却更深远。
▲吴冠中油画《秋瑾故居》。
吴冠中用油画又把这扇门画一遍,他的创作意图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这种简洁而抽象的画面语言,来承载“秋瑾故居”丰富的历史主题,这在别人那里是一对矛盾,很难做到,但在他笔下,却起到了这种美学的效果,而且起到了对秋瑾这样的历史人物和民族历史做出深刻思考。这幅作品,在中国保利国际二零一一年秋拍,成交价高达7475万元。
▲秋瑾。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