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明(珞思影视研究组)
“康撒朱尼”的横空出道,再次应证:一个大众认可的主持IP,影响潜力无限。要说合体主持的“现象级范本”,蔡康永与小S默契无间的“康熙”组合一定榜上有名。以致《康熙来了》(以下简称康熙)停播三年有余,但只要“康熙”合体,话题就少不了。
作为康熙停播后,蔡康永与小S再度合作主持的第一档综艺,优酷视频联合燃烧小宇宙出品的《花花万物》第三季于12月3日升级回归。距离2018年7月第一季节目上线不过一年多,《花花万物》已迅速实现“综3代”的裂变。
不仅如此,有别于前两季的“季播”,《花花万物》第三季在更新节奏上陡然提速,从“一季一会”变更为“一周一见”:固定于每周二中午12:00上线优酷视频。如此一来,在一些“康熙”老粉看来,如果说第二季还是在内容上“重启”熟悉的康熙配方,回到带状播出形态的《花花万物》第三季,如同在宣告: 康熙变相复活。
在康熙任职制作人将近六年,作为节目任期最久的一名制作人,陈彦铭(B2)因为多次被小S及蔡康永cue到镜头前,以及极具标识性的长发和朋克造型,被视为“康熙记忆”中无法忽视的一隅。2014年请辞康熙,2017年在内地创立新型内容制作公司“燃烧小宇宙”,此后,执导网剧、制作网综,陈彦铭全身心投入到内地这片内容战场,而《花花万物》是他作为幕后主创,继续开发“康熙效应”的“门面”作品。
与捕娱记(ID:ibuyuji)的对话中,陈彦铭毫不回避《花花万物》与康熙的种种形似,但他也十分坚持,《花花万物》绝不是一次“重复劳动”,无论主题内核还是主持人的访谈风格,节目都在力图做出变化,“ 也许观众看起来会觉得差不多,但其实我们一直默默地在变。就像以前的康熙,十几年的播出中,不断有新的点子出来。花花也一样,拿三季以来的变化来说,一定是在试错和探索的过程里,慢慢摸索出大家可以接受,也符合主持人现阶段状态的玩法。”
像康熙没有什么不好
节目“诞生”不足两年,《花花万物》却经历了口碑曲折的过山车。去年7月,第一季《真相吧!花花万物》上线,康永与小S合体本是众望所归,但受限于访谈尺度和内地艺人表达上的普遍内敛,台湾综艺驾轻就熟的一套玩法,在与内地青年文化的连接中“水土不服”:艺人聊不开,商业植入多,“ 用消费行为为时代画像”的主题最终沦为“ 大型卖家秀现场”。
时隔一年,节目名字果断瘦身,去掉“真相吧”的前缀后,《花花万物》在主持模式、布景、外采以及后期制作各个环节,都融入了“康熙”元素。同样围绕明星的物品展开,第二季摈弃翻看明星购物车的设置,以“闲置物品价值再发现”为主题,走进明星的私宅,揭秘明星生活的同时,揉进时下流行的“断舍离”理念。
呈现模式上,《花花万物2》去掉了意见杂乱的“花花了解一下团”,复制了康熙“2主持+1助理主持”的经典架构,使蔡康永和小S回到了最舒服的主持节奏,一个负责进攻,一个负责挖坑和善后;轮流值班的小鲜肉助理,也与“康熙”磨合出轻快的接梗、抛梗节奏。最直观的效果是,节目内容流畅多了,观众很快找到熟悉的康熙感觉。
到了第三季,节目主题再一次进行了调整,落脚到“万物皆有温度”:先由明星嘉宾自我评价“冷热”程度,待到一期访谈结束,再由观众团给嘉宾“评温”。与此同时,第二季走进明星私宅的外采环节也被保留下来,只不过,将“断舍”闲置物品变为分享嘉宾生活中有意义的物品,整体主题更显peace&love。
上周二中午12:00,阿娇携老公赖弘国一起,为《花花万物》第三季“开幕”。从阿娇自曝和老公签婚前协议,到赖弘国自嘲“结个婚结到快破产”,虽然名为“花花万物”,但节目内容愈发聚焦嘉宾的私人生活。蔡康永和小S也重拾熟悉的“康熙”访谈节奏,一张一弛瓦解嘉宾的防守阵线,挖掘出艺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肉眼可见的,节目内容展开更加的“康熙化”,加上从这一季开始变为“全年午休”的“周更”,让很多康熙老粉感到“康熙回来了”。这种靠拢康熙模式的做法固然有效,最为直观的表现,是节目口碑大幅提升,因此才有了第三季转周播的群众基础。但质疑也同步存在,“消费康熙情怀”、“康永与小S不爱惜羽毛”……大众最担心的是,害怕过度的使用伤害到“康熙”品牌,致使有一天大家对“康熙”合体不再感冒。
陈彦铭十分理解观众“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态,所以在第一季不太顺利的情况下,他和整个幕后团队都没打过退堂鼓,而是想办法总结教训、找出症结。“ 既然选择了做这件事,就不怕试错。改变是必需的,你得先有改变,才知道怎么变是对的,怎么变不行。”第二季大刀阔斧再变,第三季调转主题找新落点,在陈彦铭看来,他不怕外界说节目像康熙,“我们用了这两位主持人,就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相反,制作团队很乐于让蔡康永和小S回到他们擅长的氛围里,“最好的默契不应该被放弃。”更重要的是,从制作者的角度出发,陈彦铭清楚知道《花花万物》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康熙的节目载体,“也许大家会觉得差不多,但我们实际在抓内容和方向上的思路是全然不同的,在默默做一些改变。”
收起蔡康永和小S的攻击性
蹲守过康熙的老粉都知道,阿娇与老公赖弘国的组合,在蔡康永和小S的主持语境里,是很容易出效果的一类嘉宾。娱乐新闻中,这不是一对风平浪静的CP,女明星与素人老公、女强男弱、女大男小、男方的情史等任何一个层面,都能拿出来“穷追猛打”。而按照记忆里“康熙”的风格,小S负责发起攻势,蔡康永坐镇后方指挥,场面上应该不乏激烈。
实际第一期看下来,内容气质是不陌生的康熙感觉,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阿娇夫妇确实给出了颠覆大众认知的印象。诸如在粉丝和普通大众心里,会认为阿娇是相对“弱势”的一方,担心她遇人不淑,所托非人。但主持人“套”出的现实却是,两人签有婚前协议,关于敏感的财产问题、生育问题,都有涉及;而阿娇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恋爱脑”,结婚仪式办了几场,满足她少女幻想的同时,理智坚持“不会花钱把自己嫁出去”的底线。
而这些生活隐私的曝光,并不来自我们熟悉的“康熙式”进攻。小S不吃男嘉宾豆腐,蔡康永不怂恿小S“冒犯”嘉宾,他们的一唱一和,更多时候在一种“和谐有爱”的气氛中顺利执行。
类似这种问话模式上的改变,就是制作团队与主持人沟通下来达成的共识。陈彦铭认为,即便不考虑观众对康熙过去“进攻式”的访谈是否产生疲惫感,两位主持人本身随着年龄和阅历的沉淀,也很难再调动出那种极具攻击性的状态。
“就好比你二十多岁可能毛毛躁躁,但摔过跤,吃过亏,不会到了四十多岁还不管不顾横冲直撞。”转变为到以“守”代“攻”的访谈氛围,在陈彦铭看来,其实更考验主持人的访问功力,“就是我不用尖锐和压力‘逼迫’嘉宾,还能不能挖出他们的心里话。”陈彦铭认为,这是非“康熙”不可才能实施的变化,“他们两个都很认同现在的这种转变,也很愿意试探,去慢慢磨合出新的契合点。”
康熙如今的配合,都显得很温柔
“北上”不是问题
过去十年,台湾综艺人大批北上,从制作人层面的王伟忠、詹仁雄、陈彦铭、孙乐欣,到主持人方阵中的蔡康永、小S、阿雅、吴宗宪,再到内地综艺节目里如流水淌过的沈玉琳、赵正平、陈汉典等所谓“综艺咖”,他们能否克服文化背景、政策环境、观众习惯甚至录制方式的差异,在内地综艺土壤上落地生根,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
诚然,默契如蔡康永和小S,也经历了第一季《真相吧!花花万物》的不适应,纵然如今在第二季、第三季中找到了舒服的主持节奏,但他们也不是“一帆风顺”,分开营业时,依然存在与内地综艺生态磨合的阵痛。
在北京长住已有四五年,除了综艺本行,还跨界拍摄网剧,在一众离岛北上的台湾综艺人里,陈彦铭看上去适应得很快。熟悉规则和风俗文化,理解环境,消弭差异,从台湾到内地,陈彦铭称自己其实从来没有感受到所谓的“水土不服”。
“ 最重要的是找到认同感,我不觉得在这边做节目有做什么改变。当你已经很融入这里的生活,大家的生活内容大体差不多,看的新闻差不多,聊的话题差不多,其实不用刻意去找年轻人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抛开自己几乎是常驻内地,陈彦铭透露,蔡康永一年有一半的时间也在内地录制节目,小S现在每周也都要来北京录一次《花花万物》,大家都不用特别花心思去找共同话题,或者说消解差异,“康永哥不录节目的时候,也经常呆在这边,读书、写字、出去走走看看,听方言都不费力了。”
一定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陈彦铭认为,现在的录影节奏对他们更友好。一周一次,一次录两集,不管制作团队还是主持人,都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调整状态。“我们每次录影是140分钟,康永哥和S姐可以花半个小时甚至40分钟去打开采访对象,这些内容都用不了,但我们不怕素材不够,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100分钟能够更好地被利用起来。”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