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拥有世界上仅仅2%的土地面积,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达到了目前世界总人口的17%,那么,印度究竟是怎么做到用2%的土地,养育17%的人口的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可耕种土地面积比较大
印度的国土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公里,排在世界第七位,相比我国,印度的国土面积不到我国的三分之一。不过,国土面积大,并不代表着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也很大。
印度仅仅平原就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40%,所以,印度的可耕种土地面积非常多,甚至要比国土面积三倍于印度的我国还要多,目前排在了世界第二位。
这些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每年给印度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收入。
二、现代化技术让印度实现了高产
可能在我国老百姓的心中,印度人一直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总有人对印度存在偏见,认为印度非常落后。
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印度在各个方面也实现了不小的进步,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上面。
如今印度的化肥技术也达到了相当发达的水平,相比过去,印度可耕种土地的亩产量有了不小的提高。
三、印度的气候
和我国不同的是,整个印度国土,大部分出在热带气候区域,少部分土地出在亚热带气候区域。
按照两种气候区域的划分,亚热带气候区域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热带气候区域则可以实现一年三熟,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热带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的环境,非常适合稻谷的生长种植,所以说,印度大部分区域的老百姓,每年要有三次种田和收粮食的经历。
仅仅这一点上,印度就比我国更具优势,因为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一年两熟,而在北方的大片土地上,基本都是一年一熟,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粮食收成,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研究高产水稻来提高产量。
四、老百姓的生活标准低
印度官方对外宣称是养活了这13.5亿,但印度的标准是很低的,印度所谓的“养活”能不能吃饱饭都成为一个大问题。
从现在联合国相关机构对印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得出,印度的这13.5亿人口中,由6.75亿人口处于吃不饱饭的饥饿状态,这种问题反应在印度儿童身上非常严重,他们大多数营养不良。
这主要是印度每年还要将大量稻谷出口,以换了大量外汇。由于大量的粮食要出口创汇,印度国内在粮食供应往往是捉襟见肘。所以,按照印度官方给出的答案,13.5亿人口只要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就可以了,至于吃饱穿暖嘛,根本达不到那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