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钟,急诊室来了一位年轻的妈妈。
病人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的样子,面容憔悴,火急火燎的催促着:“医生,快点给我检查,我怕自己快死掉了!”
听见这句话后我赶忙抬起头认真仔细看了看他,站在我面前的病人除了有些呼吸稍急促之外,似乎并没有其它不适。
“你不要着急,先坐下来,慢慢说!”我示意病人坐下来。
但是病人却不愿意坐下来,催促道:“快给我检查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原来病人反复胸痛三个月却没有就诊过,凌晨时分拿起手机无意间在网上看见有人说胸痛要考虑心肌梗死,要小心猝死。
原本没有将反复胸痛三个月放在心上的病人看了看睡在身边的孩子,又看了看手机上的信息,越发的慌了。
“我要是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我不能死!”
“医生,快给我检查吧!我上网查了,很严重的!”
病人非常焦虑,在我看来这种心里精神方面的症状要比胸痛的症状更加让人担心。
事实上,患者所谓的胸痛只是胸骨后间断的烧灼感,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心电图并没有明显改变。
检查后并无大碍,嘱咐患者回家休息、天明消化内科门诊随诊。
但这位焦虑的妈妈却不肯离开急诊室,而是反复追问:“医生,我死不了吧,我没有问题吧?”
无奈之下,我只好大声告诉她:“放心吧,你死不了!”
-----
-----
题外话
有人说多巴胺的文章太长了、太隐晦了
有人说多巴胺的文字看后让人心情抑郁
还有人说多巴胺的内容不利于传播
这些人说的都对
而且多巴胺自己早发现了这个缺点
更重要的是多巴胺越发的感觉到
辛辛苦苦原创码字没有出路
反而倒是那些没有原创输出的账号大行其道
有人称这为懂得传播学道理
多巴胺深以为然
所以多巴胺近期改变了一些策略
专门开辟了这个《深夜急诊故事》系列
同大家分享一些简短的急诊室故事
作者并非多巴胺一人
还有多巴胺的一些小伙伴们
在今日头条上有一个账号叫做《深夜急诊》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学医学科普看人世起伏
作者:多巴胺,三甲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会员。爱写作,爱阅读,爱摄影,爱做梦。14年互联网写作经验,5年医学科普创作历程。从独立博客到自媒体,从医学小白到斜杠青年。著有医学科普文章1000余篇,全网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让更多了解更多一点。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最后一支多巴胺。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
版权、合作微信:zaijl2012
投稿邮件:last-dopamine@foxmail
记忆或许会被风干,灵魂应该永远保持纯粹!
我是多巴胺,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