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曹曹(欢迎关注作者公号 "小曹曹和小章章" )
话说在中国,用奶粉喂养婴幼儿,其实只是最近这100年左右的事情。在此之前,尽管医家也认可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用动物乳汁喂养婴幼儿,但母乳喂养依然是人们的首选,这既是在技术层面对母乳的认可,也同时蕴含着道德/精神层面的价值评判。总之,母亲亲喂是上上之选,实在不行,也应该为孩子雇佣乳母。
不过,到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中国人有了新的选择,这就是奶粉。
开埠以后受到西方侨民的影响,上海等口岸城市国人饮用鲜牛奶渐成气候,客观上为奶粉产品起到了市场培育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五四以后"科学"观念的兴起,人们开始站在营养学角度研究母乳,从脂肪、蛋白质、糖分等方面对母乳与牛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过程中奶粉喂养婴幼儿逐渐获得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当然,与如今不少消费潮流相似,奶粉喂养这一全新理念的推广过程中,商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历史悠久的母乳喂养方式,奶粉企业并没有直接否定前者,而是更多的以"功同人乳","与人乳无异"等描述作为广告词,以此吸引消费者。
通常情况下,强调不健康的母体对婴儿的威胁,是不少奶粉广告的聚焦重点。比如1928年《申报》上惠民奶粉的一则广告以情景式的语言告诉读者,相比不可靠的奶妈,奶粉才是最更好的选择。
一、赵家的奶婶婶利害,没有法子对付,她家主母为了自己孩子,祗可日日吞声忍气。
二、钱家的奶妈回乡去了一蹚,她家小孩出天花她带了几个病菌回来,后来钱家的小孩亦得了天花了。
三、孙家是有钱人家,他家婢仆成群,奶妈同男仆们不规矩,后来得了不名誉的病症,幸亏发现的早,真危险极了。
惠民奶粉抵得一个可靠的奶妈,你若早用,一切麻烦都可免除了,费用亦可稍省。
奶粉=可靠的奶妈
强调奶粉较之奶妈的优势只是商家的策略之一,其他做法也是层出不穷。中国广告公会建议可先赠送样品,吸引消费者尝试并持续购买。不少厂商还设计了各种版本《育婴指南》,旨在通过普及育婴知识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比如宝华公司在推广宝华干牛奶时,就曾随奶粉附送"牛奶与母子之关系"的小册子。
要说最有意思的营销方式,还属雀巢公司旗下奶粉品牌"勒吐精"当年在全国举办的婴儿比赛——"保婴运动会",在当时的中国,恐怕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保婴运动大会举行决赛
这种比赛,其实也是一种商业促销手段。在汉口的保婴运动会上,勒吐精品牌打出大幅海报宣传"代替母乳,育婴珍品"。
香港公司广告部为了配合勒吐精的营销,还定期出版《民强》杂志,免费赠送给消费者,内容主要刊登小品文、小说、漫画及婴幼儿健康知识,并在每一期都刊登婴儿大赛参与者的照片,不少照片中的婴幼儿都抱着勒吐精奶粉罐头,无疑是一种广告暗示——喝了勒吐精奶粉,才有这么健康可爱的孩子。
正是有了商家们的不懈努力,奶粉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比如1948年《新民报》一则保姆招聘广告中就明确要求"有冲奶粉经验",可见奶粉喂养在当时已渐成一种潮流。时至今日,有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元之巨,而这一切的源头,多少也离不开民国时期商人们的不懈"启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