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心内科运用5G技术远程同时对三家医院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指导的现场
人民网哈尔滨12月10日电 你可曾想象过,一位专家可以隔空几百公里却如同身临其境指导不同地区的多台手术吗?手术室里穿针引线的声响如在耳畔,高清的动感画面实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互联网 5G医疗的动人情景。
12月10日下午,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坐在会议室的大屏幕前,运用5G网络的大带宽、低延时优势,同时对远在400公里外的伊春市林业中心医院、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双鸭山人民医院三家医院,进行了远程精准介入支架植入手术指导。通过5G技术的传输,三家医院手术的实时画面、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血管造影图像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影像等都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好似亲临手术现场,最终在于波教授的指导下三台手术均顺利完成。此次“一对多”实时远程指导手术新模式的建立,将覆盖黑龙江省近80家具备介入治疗资质的医疗单位,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全面提高我省基层心脏介入手术质量和安全,打造安全、精准、高效的现代化5G远程医疗综合服务体系,从而有效促进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专科联盟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单位的联动,让更多的龙江基层患者在减少经济负担同时能够接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龙江发展。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对伊春市林业中心医院、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双鸭山人民医院三家医院进行实时手术指导
于波教授表示,在4G时代也进行过远程协作指导,但是由于数据量大,经常遇到画面不清晰、直播延迟等问题,这些所谓的“小误差”很可能给手术带来致命性的差错,对于医生或是患者而言都是极大的隐患。而5G网络具有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可有效保障远程手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协作和指导专家如同来到导管室现场观摩指导手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本次支架植入手术5G多地远程指导交流的开展,正是哈医大二院为响应国家深化医疗行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切实推动“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三家医院支架植入手术画面通过5G实时传输到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会议室的屏幕上
隔空同时指导三台手术 心血管疾病诊疗进入5G时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临床统计,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约100万人。而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居民油脂、食盐摄入量明显过高,导致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位列全国前列。
今年64岁王先生(化姓)牡丹江人,一个月前因为胸痛胸闷来到牡丹江市第二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发病超过7天,入院后第三天进行了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弥漫性狭窄约50%,第一对角支狭窄95%,回旋支狭窄40%,右冠中段完全闭塞。经过球囊扩张后,由于血栓负荷较大,所以当地医生为王先生进行了充分抗栓治疗后,今天准备对其进行冠脉介入手术。这类患者病情危重,对介入医生技术及经验要求较高,远程指导介入手术,对于此类危重患者手术策略的选择和手术的操作给与实时的指导,增强基层医院的介入手术力量。
接受手术的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血管造影图像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影像等也都同时在会议室的屏幕上清晰可见
在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会议室里,于波教授坐在大屏幕前全身贯注盯着通过5G传输过来的高清实时手术画面,并通过麦克风向正在进行介入手术的牡丹江市第二医院医院的唐忠仁主任发出指令,唐主任反复尝试,发现并不能通过闭塞血管,到达闭塞处唐主任发出了谨慎的疑问:“好像导丝走行不对,不敢再往前走了。”如果没有于波教授在指挥,这台手术可能要以失败收场,于波教授立即给与指示:“你现在的导丝在血栓中,继续往前突破即可”,在于波教授的指导下,唐主任小心翼翼的前行导丝,证实通过了闭塞的血管。“这个地方要小心注意,如果血管内超声导管没办法直接通过,用球囊先扩张一下。”只见于波教授话音刚落,屏幕另一端的唐主任就已经按照指令,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起来。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血管造影图像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影像等也都同时在屏幕上清晰可见,仿佛置身于手术现场一般。
5G远程指导手术的现场
与此同时,伊春市中心医院和双鸭山人民医院的两台支架植入手术也在进行之中,现场情况同样实时传输到了大屏幕上,医生在操作中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实时得到帮助和解决。历时半个小时,在双鸭山人民医院、伊春市林业中心医院接受手术的两位冠心病患者都顺利地植入了支架。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唐主任在于波教授的实时指导下,一个半小时顺利成功完成了本来可能失败的介入手术。
“之前遇到急危重症病人就会直接转诊到哈医大二院,或者请专家亲自到医院来做手术,但是这样做不仅会增加经济开销,而且还会延误病情的治疗。现在通过5G进行远程手术指导,就相当于随时可以把医大二院的专家请来我们导管室做手术一样,患者无需移动在当地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规范化诊疗。同时,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也可以从实际操作中学有所得,快速提高自身操作水平,推动医院整体救治水平的提升。”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唐忠仁通过视频连线说道。
据于波教授介绍,心肌就是时间,心肌就是生命。抢救心肌梗死的患者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把握住黄金救治时间120分钟将大大提高救治率。大部分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都是在基层,因此这就要求基层介入医生具备较强的技术、经验和现场急救,所以提高基层医院的规范化介入治疗水平迫在眉睫。因此,利用5G“高通量、低时延、大连接”的优势,可以开展移动式的多方远程会诊和手术协作,打破了时间、空间、数量上的三重限制,有效掌握患者黄金救治期,基层的急危重症患者无需千里迢迢转诊,在当地就可以接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规范化的救治,进而全面提高黑龙江省心梗救治成功率。
打造5G数字化介入中心 实现全省介入治疗同质化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已建科41年,作为黑龙江省心血管专科龙头单位,连续五年跻身于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排名全国前十,2018年声誉排名第七名。年收治患者30000余人,年介入手术量19500余台,冠脉介入手术量7400余例,复杂冠脉介入比例超过50%,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质量全国名列前茅,腔内影像学临床应用与研究国际领先,特别是40%多经影像学确认斑块侵蚀的心梗患者采用抽栓后抗栓治疗理念,改变了心肌梗死“一刀切”的支架治疗策略,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电生理组起搏治疗100%为生理性起搏,处于国内领先。
于波教授介绍,目前全省有近80家医院可以进行介入治疗,但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救治急危重症的能力。因此,为更好地解决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使黑龙江省介入治疗水平同质化,哈医大二院将运用5G网络,面向全省所有具有介入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建设 5G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介入中心,实现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影像、病理、心电诊断、远程示教等服务,将先进的技术赋能基层医院,解决各医院导管室流程不规范,图像处理难、术中数据收集难、实际应用落地难等问题,从而打破各医院介入导管室之间的空间壁垒,达到各医院介入导管室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互帮互助,简化异地诊断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有效掌握患者黄金救治期,真正实现“本地治疗、远程指导、智能高效、普惠民众”。
他表示,5G数字化介入中心的建立不仅可实现跨机构、跨地域的医疗诊治与医学专业交流等业务,同时还可跨平台进行数据采集,进行更深层次的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平台、介入深度学习研究,全面实现数据收集、分析整理、深度研究、临床论证、手术实践以及术后随访的完整闭环流程,建立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云数据库,为心血管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数据保障,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实际应用进行转化,推进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赵丹、李华虹、曹玥)
本组图片由哈医大二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