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伊斯坦布尔的日子正好是10月29日土耳其国庆日前后。开始我并没有留心,只感觉城里的国旗很醒目。地铁里悬挂的土耳其国旗尺幅巨大。
(地铁里的国旗)
海兰说:我们深圳的国旗更多,满街都是。哈哈,那不一样,深圳的国旗除了要庆祝“十一”国庆,还要给香港人民做个榜样。莫奈有一幅关于法国国庆日的画让我印象深刻,就只红白蓝三个主色就把热闹的庆祝场面渲染出来了。
(法国国庆 by 莫奈。我应该拍过一张差不多的照片,但是找不到了。这是网上别人的)
看到土耳其国旗,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句歌词: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玛瑙在一起。。。这首歌我并不太会唱,只记得这一句。于是我每次看到土耳其国旗就唱一遍,中间海兰曾经发了禁令“我半夜醒来满脑子都是这句话”,但我一直唱一直唱直到离开。
伊斯坦布尔一天是从早上6点多的晨祷开始的。到的第一个早上因为时差的关系,我们五点多全部已经起床了。快6点半(不是整点的时间)的时候,外面还是黑黑的,突然响起像是唱歌一样的声音。最初我们以为是从附近的清真寺发出的,后来猜测应该是从喇叭中传来的。每天清早,悠扬响亮的晨祷响彻伊斯坦布尔的上空。听说这样的祷告每天有5次。
(晨祷)
我们这次住在9楼,是顶层的一个复式房间,两层的跃层非常舒服。八月份预定住处的时候我看评论,说其他都很好,就是位置有点不好走。评论是这么说的:路很陡,行走不愉快。。。我们纠结了一下,但因为看起来房子很不错还是定了这里。到了以后才明白这是什么程度的steep。住处门口的路看起来能有三四十度的倾斜,虽然到塔克西姆广场地铁站的路并不长,但这个大上坡直接杀了我们的锐气。开始以为是我们选的住处有点特别,后来发现这个城市的地形起伏不平,大上坡大下坡的到处都是。我不建议腿脚不好的人在伊斯坦布尔做自助旅行。每次看到大坡,我们就不禁感叹:要是下雪可怎么走啊。。。
(住处,有电梯这一点太好了。不过我们感觉,这次住的应该是比较贵的,因为我们要求4张单独的床。而这次住的地方7、8个人也是住的下的。)
(这张图片表扬的是开车技术。这里的路很多非常窄,我想我是不敢在这个城市开车的。)
(陡峭的道路。可能这张照片表达不出来)
旅行书上介绍说伊斯坦布尔的面包非常好吃,是当地人惯常的食物。来了以后发现这个城市的很多角落都有卖面包的摊档,每个摊档长得差不多卖的面包几乎相同,常见的有四、五种。我们也常常买来吃。我回来以后很后悔没有带几个给妈妈。
(就是这样的面包小推车)
(我们常买的是左边的两种)
(小丁拍的我,这是一张摆拍照片。我手里拿的是上图中间的那种面包,我和吴小西喜欢这种。海兰喜欢上图左边的那种满是芝麻的面包。小丁都不太感兴趣,用她的话说:干不拉瞎的咽不下去(这程里小丁有很多的神来一笔)。。。)
土耳其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很盛行,常常在城里看到拎着托盘送茶的人。托盘上精致的摆着茶杯,茶碟上放着通体花纹的小银勺,茶杯上盖着盖子。看到的都是红茶。我们住的地方提供的茶壶有两层:上层放红茶和水,下层用来煮水。沸腾的蒸汽不停的加热上层壶里的茶水,可是我们总觉得在自己家煮出来的茶不如买来的茶好喝。听说土耳其人每天要喝10杯茶。
(图片里的茶是最典型的土耳其茶,都会配块小方糖。)
这程里我们只喝过一次土耳其咖啡。那天吴小西和海兰排队去爬Calata塔,我和小丁没有去,找了间铺子当街坐下来点了两杯咖啡,好像只花了20里拉。土耳其咖啡是不滤渣的,小小的杯子很讲究,能喝的只有半杯子,剩下的都是渣,再配一块很小的饴糖,慢悠悠享受下午的时光。不过对我们土耳其咖啡的印象不如红茶来的好,所以后来喝的都是茶。
(Calata塔下的咖啡)
伊斯坦布尔的消费不高,公交车/地铁一程是2.6里拉,200里拉能吃到很丰盛的一顿饭。这里的人主要以面食为主,像是面包或者麦仁。如果是简单一顿饭,四个人不到100里拉也能吃得不错。
(第一顿饭是顿早餐,那时候对这里餐饮的路数还没摸清楚)
(第一顿中午饭吃了鱼汉堡,花了154里拉。)
(这样的一顿晚餐只需要不到一百块钱,有烤蔬菜、鱼、鸡腿配麦仁、炒秋葵和一份汤,佐餐面包随便吃。是平常餐馆的消费水平,和上面的早餐是一家店)
回来以后好几个朋友问我:伊斯坦布尔是不是特别美?怎么说呢,想一下“挤满人的故宫美不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并没有感觉出来这个城市特别的美貌,因为这里的人实在太多了,拥挤、凌乱。但如果去掉这些纷乱的干扰,伊斯坦布尔一定是个美不胜收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