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红薯窖就是农民朋友为了储藏红薯而在自家院子里挖掘的口小底儿大的旱井,相信70后的朋友大都有过下红薯窖的经历,那真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除了弄得一身泥土之外,有的甚至还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如今,勤劳智慧的滑县农民对红薯窖进行了大胆创新,其规模和功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这不,白道口镇大刘营村就有一班子农民发明了地宫式红薯窖,这个新鲜事物吸引了周边十里八村的老乡来看稀罕儿。
大刘营村在白道口镇乃至滑县,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是,近年来,随着县域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升温,大刘营村因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而被世人所瞩目。该村背靠美丽的金堤河,村东头的铁枪寺建于盛唐永昌元年,原名明月寺。五代时,后梁宣义军节度使王彦章曾屯兵在这里,1987年被河南省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言归正传。掌上滑州编辑在红薯窖施工现场看到,偌大的一片工地上停放着挖掘机、搅拌机之类的机械化设备,村子里的几个能工巧匠正在紧张施工。据地宫式红薯窖的发起人徐现伟 介绍,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并不顺利,甚至差点放弃,因为地宫式红薯窖采用的多为拱形建筑,其施工难度和技术指标可想而知。 后来,大家集思广益,发明制作了一个拱形模板,才解决了施工难题。
1988年出生的徐现伟毕业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辗转多个工作岗位,后来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腰包鼓起来的徐现伟致富不忘乡邻,他结合滑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产品单一的现状,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发动有思想、想干事的村民成立合作社。说干就干!大刘营村耕地多,种植红薯搞深加工大有可为,为了解决红薯的保鲜和储存问题,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建造现代化的地宫式红薯窖!
下面,让我们跟随掌上滑州的镜头,一起去了解地宫式红薯窖的那些事儿。
地宫式红薯窖建筑面积300多平方,可存储红薯50万斤。
目前,合作社引进了烟薯25、济薯26、龙薯9号、商薯19等新品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