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懦弱不是他的错!培养男孩高情商,这本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95
导读

正如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被问到什么是情商时回答的那样,可以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能够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高情商了。 当孩子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我们认为的不良性格特点时,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

最近一直在读《培养高情商男孩》这本书,刚开始看了几张时,就有非常多的感悟,作为一个宝妈,这本书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书中不仅仅是提供给父母很多实用的沟通技巧这么简单,它整体内容,甚至不经意的一句话,都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关于情商这个主题的一段阐述:“每一个有麻烦的男孩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但每个故事背后却有一个共同主题——男孩的情感压抑、忽视和疏离,情绪表达能力不足。”

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共鸣,因为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经常能听到有人这样说:

“小孩原来很胆小、很害羞,后来经过一番努力,变得很外向、很开朗。”

“我们家孩子原来特别懦弱,碰到事就知道哭,后来罚过几次就敢哭了……”

“小孩原来很胆小、很害羞,后来经过一番努力,变得很外向、很开朗。”

“我们家孩子原来特别懦弱,碰到事就知道哭,后来罚过几次就敢哭了……”

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努力和改变,正在向孩子传递一个很可怕的信号,那就是:那些内向敏感都是不好的、是错的、这些情绪是不能存在的……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压抑这些情感,无处释放,最终成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透过行为看本质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当你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见孩子了。”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当你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见孩子了。”

所以,如何看出男孩身上的警告信号?

男孩需要如何教育才能成为心智与情感完整的人?

这些问题,书中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而看过本书最大的受益莫过于父母学会了透过男孩的行为表面,给予男孩更多的情感关怀和鼓励,帮助男孩有机会发展出热情、敏感和温暖等特质,使其成长为可以控制自我情绪、理解他人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高情商男孩。

关于什么是情商,很多人其实也有误会

正如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被问到什么是情商时回答的那样,可以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能够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高情商了。

《培养高情商男孩儿》这本书中说,对父母而言,意味能察觉得到孩子的情绪波动,有共情、抚慰、引导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对孩子而言,意味着拥有克制冲动的能力,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读懂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应对生活中高潮和低谷的能力。

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样:会说话,不生气,事故圆滑。

情商其实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能力,我们父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情商,什么是健全的情感,能够理解孩子,才可能教会孩子应对成长中的一个个课题,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幸福感成就感满满的人生。

作为父母,很多人都能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我们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陷。

我们是不是只愿意看到孩子勇敢、微笑、善于表现,而不愿意看到孩子哭泣、发怒、胆小?

当孩子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我们认为的不良性格特点时,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的“理解”这些情绪?我们和孩子有过共情吗?我们真的接纳孩子的一切吗?我们给与过孩子引导和帮助吗?

培养高情商孩子,从接纳情绪的不完美开始

当孩子表现出胆小、不自信或愤怒恐惧等情绪,作为父母不要抗拒,更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

爱,就是看到孩子的喜怒哀乐,接纳不完美的情绪,真正了解到他们的需求。

当他们面对困难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

应对消极情绪回应的4个步骤:

1. 觉察孩子情绪

2. 倾听孩子心声,用信任和关心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认可孩子情绪

3. 帮孩子表达情绪,为情绪贴标签,如紧张、生气、害怕等,丰富孩子的情绪认知,感到别人理解时,消极情绪才会逐渐消融

4. 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帮助孩子解决情绪背后遇到的问题

父母发自内心的信任和理解,是孩子改变现状最大的动力。

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懦弱,允许孩子哭泣……

哭过,笑过,痛过,孩子才能把困惑变成勇气。

很多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因为在书中他们能找到和自己共鸣的角色,我们大人亦是如此。也许读书的意义就在于从书中看到自己,通过引发共鸣的思考,不断学习,遇见更好的自己!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