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方位南北与人体头脚_阴阳对万物起什么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18
导读

岐伯的这个回答, 重点在说 阴阳在自然界和人体身上都是可以不断划分的,是永远也数不尽的,但是却是可以统归于“一”就是一阴一阳, 一阴一阳最终同归为一气。 其实“三”这个数字在我国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

来源丨喜马拉雅FM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037.【阴阳离合论篇】

怎么划分阴阳?

有人问:怎么同一个东西一会儿说是阴,一会儿又说是阳?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这说明 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关系中阴阳属性是不同的。

我曾举过一个例子,比如我这个人,在我父亲面前,我是儿子,那么父亲为阳,我就为阴;但在我的儿子面前,我是父亲,那么我就是阳,我儿子就是阴。

所以, 阴阳只是一种关系的划分,功能的划分。

从《易经》开始 万事万物被分成了 阴阳,这样 复杂的事物一下子就 有序化了、简单化了。按照一分为二的法则,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就是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

在《黄帝内经·素问》第六篇《阴阳离合论》中却有一种特殊的分法,不是一分为二,而是 一分为三,于是有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叫 “三阴三阳”。 这是很了不起的,是《黄帝内经》的伟大发现!

“三阴三阳”不仅指导了人体十二经络理论,而且指导了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

“三阴三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内在的秘密呢?

“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 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 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我听说天属阳,地属阴;太阳属阳,月亮属阴”,大月小月三百六十天为一年,人也是和它相应的。如今你说的三阴三阳,不和一阴一阳相对应,是怎么一回事呢?

岐伯回答到:“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啊,是可以不断分离的,可数出几十个,推导出几百个,数出几千个,推导出几万个,数都数不清楚啊,但是这其中的精要只有一个。

岐伯的这个回答, 重点在说 阴阳在自然界和人体身上都是可以不断划分的,是永远也数不尽的,但是却是可以统归于“一”就是一阴一阳, 一阴一阳最终同归为一气。这就是庄子说的“ 通天下一气耳”。

这一篇的名称为什么叫“ 阴阳离合”?

“离”就是分离,“合”就是相合、统合。

阴阳好比夫妻,夫妻是相对独立的,是可以分离的,但夫妻是相爱的,他们的心是相合的,是一心一意的。

“离”表示阴阳无限可分,这一篇特指分为“三”就是三阴三阳;

无论阴阳怎样分离,但归根结底可以通归于“一”, 三阳归于一阳,三阴归于一阴。

为什么要分为“三”呢?

其实“三”这个数字在我国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所以说,一切万物都是 由三推开而去,进行衍化的。

《黄帝内经》把《易经》的“一分为二”和《道德经》的“三生万物”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三阴三阳”学说。

“三阴三阳”是怎样分出来的呢?

岐伯说:“天复地载,万物方生。”由于天的覆盖,地的承载,万物才能出生。在万物还没有从大地冒出头,还在阴的地方,叫做阴中之阴;刚从大地冒出头的,叫做阴中之阳。

这就开始进一步划分了,从阴中又可以进一步分出阴阳,叫阴中之阴、阴中之阳;从阳中又可以进一步分出阴阳,叫阳中之阴、阳中之阳。

《金匮真言论》讲 一天的昼夜变化,总的来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但如果进一步划分,白天以中午午时为界,午时之前太阳是上升的,是阳中之阳,午时以后太阳是下降的,是阳中之阴;黑夜为阴,一般以半夜子时为界,子时之前阴气是加重的,是阴中之阴,子时以后阳气开始萌发,是阴中之阳。

就 一年四季来说,春天和夏天天气温热,是属于阳的,但春天和夏天比,春天没有夏天热,所以是少阳,夏天就是太阳;秋天和冬天天气寒凉,比较而言,秋天是凉,冬天是寒冷,所以秋天是少阴,冬天是太阴。

阴阳对万物起什么作用呢?

岐伯说:“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阳气给予万物生长的热量和正气,阳是万物的父亲;阴是万物的主宰,是万物的母亲。虽然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万物同样离不开大地,要靠大地承载。就像一个人既要有父亲,又要有母亲,父母阴阳相互配合,生命才得以在天地间存活。

岐伯总结四季的作用——“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

万物在春天生发,在夏天盛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封藏。如果天地失常的话,万物就闭塞不通。阴阳的变化,反应在人身上,也是可以推算的。

岐伯说到这里只是说了二阴二阳,并没有说三阴三阳。所以黄帝就问:

“帝曰:愿闻 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 南面而立,前曰 广明,后曰 太冲。”

“帝曰:愿闻 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 南面而立,前曰 广明,后曰 太冲。”

黄帝说:请您讲讲 三阴三阳的离合——分离与合并。

岐伯回答: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

古人说“坐北朝南”,其实不管你站着,还是坐着,都是面朝南(阳)叫“ 广明”,背对北(阴)叫“ 太冲”。

古人看风水四句话:“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

这里的“前”就是南方,“后”就是北方。南方是朝阳的,当然明亮、光明,前方要开阔,视野好,光线好,所以叫“ 广明”。

北方要有靠山,为什么?因为我们北半球,到了冬天,北风、西北风寒风凛冽,所以要有山来遮挡这股寒风,当然在城市没有山怎么办?后面有高楼,也相当于是山。

南方为火,北方为水,所以叫“太冲”,“冲”原来写作“沖”,是三点水,水字旁,意思是 水流摇晃,就是水。

为什么岐伯要说自然界 南北方位呢?

其实是为了说明人体结构, 古人不是在尸体上去解剖人体,而是把人放在自然界中去观察人体。

在人身体上,南面就是头,北边就是脚。为什么?

因为南方热、北边冷,我指的当然是我们北半球。热是火,火是往上的,所以是头;水是往下的,所以是脚。

我们看“太冲”这个词,在自然界是北方,在人体身上有一个太冲穴位,就在脚上,足背侧,第一、二脚指头后方凹陷处,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消气、缓解情绪。还有一条经脉叫“ 太冲脉”,《上古天真论》中说过, 太冲脉有一个分支就是从脚上内踝骨后分出,走在足背上。

这样一来, 自然界的南北方位就成为 人的头和脚的坐标,三阴三阳在人体身上就很清晰地显示出来了。

The end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播放量超过802万

张其成讲《易经》播放量超过2320万

在看哦

.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