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公司,我才发现世界多残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46
导读

关于大公司的话题,早被议论了很多次,也被从大公司出来的人演绎成很多故事,简单来说,主要聚焦在如下三个方面: 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所谓“见过世面”,并非是说他们出差住的是五星级酒店,而在于大公司每一…

今天的文章来自 木沐,她毕业于清华大学MBA,具有知名外企10年以上高管经验,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

木沐在工作中以卓越的领导力带领团队披荆斩棘,拓展市场,被授予全球奖项。

职场之外,木沐创立微信公众号 【职场木沐说】 (ID:mumushuo2017),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为职场人士提供大量快速成长和获得提升的文章,得到广大读者喜爱,直呼干货满满,相见恨晚。

坚持高质量原创使她成为linkedIn专栏作家,分答头条专栏作者,36氪特邀作者和微博认证职场博主,很多热文被大的公众号如人民日报,新华网,思想聚焦,linkedIn,读者等转载,目前已被数家出版社邀约出书。

在文章末尾,木沐为你特别准备了一份福利等着你哦。

离开大公司,我才发现世界多残酷

文/木沐

朋友阿虹的父亲去年罹患重病住院,因为经常跑医院,阿虹的年假请光了,无奈之下只好辞职全心照顾。几个月后父亲病情好转,阿虹才又重新走上求职之路。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她居然没收到任何面试电话,便忍不住去问猎头怎么回事。

猎头欲言又止,半天才说出实情,说阿虹的简历上过往雇主是小公司,没什么名气,因为没有大公司的背景,好公司几乎不会考虑她,简历自然无人问津。

阿虹这才发现,自己忙乱中错发给了猎头没有更新的简历,并没有加上她这些年500强的工作经历,从而造成误会。

阿虹立刻在电脑上找到了更新过的简历,又特意将500强这段工作内容和成绩重点描述,重新发给猎头帮忙寻访机会。

果然没多久,猎头就推荐了几个不错的机会,阿虹经过几次面试,成功拿到了offer。

跟我讲起这段故事,阿虹哑然失笑: 一场误会,两个相反的结局,竟是因为自己是否有过在大公司工作的背景,这个世界如此残酷。

对这个结局,我却一点都不意外,反而深有体会。

01

简历就是要被挑挑拣拣

作为管理层, 我时不时要担任面试官,每年不知道要看多少简历,面试多少人。

如何从众多候选人中,筛选出最为合适和中意的人才来参加面试,既能提高面试效率,又能稳准狠地找到Mr. /Ms. Right,说难也难,但说简单也简单。

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就是看这个候选人是否在知名公司、大平台工作过,担任什么职务,扮演什么角色。

有的话,就相当于这些大公司已经替我们把了一道关,筛选了一次,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人当中再挑选一下,基本不会有什么纰漏。

在真实的职场环境,当面试官对你一无所知,对你的能力毫无概念的情况下,就是会仅仅通过简历来判断要不要给你一个面试的机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关于大公司的话题,早被议论了很多次,也被从大公司出来的人演绎成很多故事,简单来说,主要聚焦在如下三个方面:

  • 年轻人是否应该加入大公司,大公司的价值是什么?
  • 在大公司,到底是平台的本事,还是个人的本事?
  • 在大公司,该如何锻炼才干,积累势能?

02

大公司的价值

虽然“大公司病”人人皆知,比如机构臃肿,流程复杂,但瑕不掩瑜,在就业选择上,仍无法挡住大公司在如下这几方面的竞争优势。

1. 视野和格局的拓宽

500强公司,业务全球布局,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有着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 强调愿景、社会责任和全球战略。

让你明白这些百年老店不是靠一时钻营和投机取巧活下来的,而是始终站在时代科技和文明的前端,以大格局和情怀拥抱世界,在一次次经济危机的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

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所谓“见过世面”,并非是说他们出差住的是五星级酒店,而在于大公司每一天的耳濡目染,格局和视野不由自主会变远、变宽。

2. 完善的培训机制

大公司培训机制的完善有目共睹,一入职就有新员工培训(New Employee Orienteation),每年发给你一本training catalogue(培训手册),让你从模块化菜单中选出自己想要参加的培训(如产品培训,时间管理,英语培训,PPT,Excel进阶培训等)。

还有主管经理级别的各种管理培训(如高效能经理7个习惯,情境领导,绩效管理等),你也可以根据岗位性质,申请参加外部专题培训,只要在预算范围内即可。

培训时长,次数和出勤率等是培训部门最重要的KPI指标,他们会在月度/季度发培训报告给管理层,督促部门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培训。

无培训,不能力。能力的提升,不能单纯靠培训,但却绝对不能缺少培训。

3. 清晰的发展路径

大公司中,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描述,也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在一个岗位工作2~3年,不仅你自己,主管领导都会建议你转岗到相关部门锻炼和挑战自己,让自己的综合实力,业务能力更加全面,360度无死角,而你也有机会结识更多的人脉,为漂亮地完成一个有一个项目打好基础。

4. 迁移能力的打造

在大公司,只要你保持一个饥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定会有锻炼才能和展示自己的舞台。

比如,当众做presentation的能力,公共演讲能力,独自操盘一个项目的管理能力,跨部门沟通协调能力,替领导填坑和扛事的能力等等。

当你具备和内化了这些能力,那不仅在本公司,假以时日跳槽或创业,都可以将其毫不费力地迁移到新工作,新场景下,助力你快速适应新角色,大展拳脚一番,谁也带不走这些能力,只有你自己。

5.为自己的价值做信用背书

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不用张嘴,别人自然会对你另眼相待,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已经下意识地将大公司作为你的信用背书。

大家想当然地认为,你的能力、口碑和信誉必然差不到哪去,自然愿意挑你入职,跟你合作,给你订单,对你莫名地增加好感和信任度,这就是信用背书强大的力量。

03

到底是平台的本事,还是个人的本事?

这个问题不能割裂和对立来看,完全归结于平台牛逼,或完全归结于个人优秀,都不客观、不全面。

1. 能进入大公司,本身就证明了你的实力。

谁都知道,大公司不管是校园招聘还是社会招聘,选择标准可谓严苛。

所以不管多么小的岗位,只要你能进入大公司,必然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才成功拿到的offer,这怎么能说你没本事、没能力呢?

而大平台的品牌价值、竞争优势和领导地位会让你接触到的人和事在更高的层面上,让你不太费力就获得足够的曝光和重视,这些都是平台带给你的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

2. 平台虽好,没有能力,做不好事情的人,一样会被淘汰。关键还是要用个人能力和业绩说话。

在大公司中, 有一部分人,没什么野心,对工作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能力越来越平庸和退化。

他们特别容易错怕平台当本事,以为自己在大公司就特别牛逼,老本一吃到底,既不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也不屑于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不知不觉和社会严重脱节。

失去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停止了对自身成长的要求,贪恋于舒适安逸混日子,这才是最要命的。

公司一旦遭遇经济寒流,第一个被裁的就是这种人,因为早已麻木,重新来到就业市场求职的他们,根本找不到等价的位置。

3. 平台和个人互相扶持,互相成就。

在大公司中,总有一波人谙熟大公司的生存法则,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格外清晰,那就是沿着经理,总监,副总裁一路升上去,在40岁的时候抵达金字塔尖。

他们在大公司的锻造和洗礼下,综合素质和能力越来越强,被提升的机会和空间明显提高,升为副总裁的人年纪趋于年轻,35岁晋升越来越常见。

对平台来说,喜欢这种“根正苗红”,自己培养出来的经理人;对个人来说,将能力在平台的优势下尽情展现,获得更多机会,要比不断跳槽来得更划算、更安心。

这才是强强联合,彼此成就的典范。

04

在大公司中,

该如何锻炼才干,积累势能?

有机会进入大公司,就千万不要浪费了平台带来的资源和优势,只有那些懂得在大平台不断学习和精进,为未来的跃迁和突破积累势能的人,才是明白人,聪明人,才没白在大公司混一场。

1. 全局和战略思维

这点绝对是在大公司混过和没混过的关键区别。

大公司训练你站在一定的高度和格局下看待问题,通盘考虑各种利害关系,而不是只关注在蝇头小利或短期得失上。

而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上能走到多高的位置,到最后不是拼的业务能力或销售能力,而恰恰是 你能否站在更高一层领导的眼界和格局下,做出最有利于公司利益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2. 总结和复盘能力

人无完人,都会犯错, 把每一项任务和每一件小事都当作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总是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和更优方案,做好总结和复盘,为下一次改善和提高做好准备。

交办给ta的任务,领导总是格外放心,并能超出预期,这样的人不仅得到的是能力的提高,更收获了信任和口碑。

3. 向优秀的人学习

大公司藏龙卧虎,有很多人值得学习,只要你抱着空杯心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总会有收获,他们既可以是你的领导,也可能是你的同事。

你可以观察他们的职业发展如何演变和升迁,有机会和他们共事,比如参加同一次会议,一项活动或者参与同一个项目,都是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最好时机。

4. 为下一步离开平台做好准备

利用平台的优势,积累优质人脉和资源,为跳槽升职到新公司或者辞职创业做好必要的储备,是在大公司必须要未雨绸缪的。

很多在BAT担任高管的人离职创业,不仅招兵买马不费吹灰之力,更是得到风投机构的追捧,这些风投机构的投资人跟他们很多都出自同一家大公司。

这不能不让人对在大公司期间建立优质的人脉网络格外重视。

写在最后:

很多500强公司将中国定义为自己的second home market(第二故乡),将总部或亚太总部搬到中国,就是要更了解中国用户,贴近中国的市场,为此也不断在做变革和调整。

随着本土化程度的加深,他们 越来越多地启用本地高管人才,这也带给中国年轻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大公司,只是起点,却绝不是终点,能够决定一个人最终跑多远的,仍然是一个人的眼界,格局和永不停止的努力。

年轻人有机会一定去大公司历练和成长,完成人生中最美的蜕变和跃迁,实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 THE END —

本文作者木沐

微信公众号: 【职场木沐说】 (mumushuo2017)

—专注职场发展和个人成长

福利来了

—《职场高情商的秘诀》

关注公众号 【职场木沐 说 】后,在后台回复“ 情商”二字,你将会得到这本经典文集—《 职场高情商的秘诀》。 这是一本关于职场关系和高情商的文章合集,全部来自木沐的原创作品,这些文章令数十万读者受益。

这里还有更多干货文章,关注【职场木沐说】 后,发送关键词,即可查看。

情商管理:

《情商低,再努力也没用!》

《比你升职快的那个人,不过是做到了这两点》

《快速提高职场情商,你需要注意的12个细节》

关注 【职场木沐说】,在后台发送关键词“ 有趣”,查看以上文章。

个人成长:

《职场5年,被啪啪打过的20个耳光》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法》

《世界正在惩罚瞎忙的人》

关注【职场木沐说】,在后台发送关键词“有料”,查看以上文章。

职业发展:

《最糟糕的不是涨不了薪,而是30岁以后还能去哪?》

《我升职了,却不得不离职》

《哪个成功的人不是一边想辞职,一边在坚持》

关注 【职场木沐说】,在后台发送关键词“ 有用”,查看以上文章。

人生思考:

《那些不睡觉拿命抵抗焦虑的年轻人 》

《同学已经年薪百万,你还在朋友圈集赞换奖品》

《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认知不同》

关注【职场木沐说】, 在后台发送关键词 “有才 ”,查看以上5篇文章。

木沐也把自己的所有原创文章整理成一张列表,关注公众号之后击点底部菜单栏最左侧的“我的文章”就可以查看到木沐的所有原创作品,非常方便。

讲真,不管你是职场小白还是老江湖,如果想在职场上风生水起,备受领导赏识和重用,轻松玩转职场生态圈,获得快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木沐的公众号绝对是你应该关注的一个。

很多朋友在我的推荐下关注【职场木沐说】后, 避开了一个又一个职场大坑,像是获得了职场重生,进阶之路越走越顺。

关注【职场木沐说】

从职场心理、职场关系、

高效沟通,到职业发展、

成长规划、高情商管理,

你都可以获得最接地气的

职场攻略和成长干货,

让一个成功人士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

一路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何乐而不为?

【职场木沐说】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