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冬季》,看的我一身鸡皮_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15
导读

开始我以为是我老了接受不了粉红色的泡泡,直到电影院有人突然发出一声干呕引发大笑,我才发现原来是普遍反应。 最后,齐秦的出现是一个亮点,小哥的原唱让遗憾变得更加有颜色,跨越两代人的错失,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大约在冬季》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电影以小哥的同名曲做开始又以其结尾,通篇看完整部电影确实有被暖到的地方,是一部适合在初冬看的电影。

但是太腻了……

首先就定位来说,如果是定位为近期越来越火的青春疼痛题材的话,我只能说第一没有那么青春,第二没有那么疼痛。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部分剧透。因我没有看过原著,纯粹以电影角度聊一聊。

文章围绕着安然(马思纯饰)和齐啸(霍建华饰)的爱情故事进行推进,从最初的相识到错过到恋爱到错过到再遇到最终错过,用一次一次的错过堆积起了一部时长一生的遗憾。

青春后期,痴人说梦

饶雪漫的作品上一部耳熟能详的就是《左耳》了,如果放在一起看的话,可能我就能理解这种一听台词就从耳根上散出来的一种甜腻感从何而来了。

Whatever,绵密的难受!

哪怕跌跌撞撞,也要为爱痴狂。

这热烈本该属于我,我却总是遗憾地与它失之交臂。

哪怕跌跌撞撞,也要为爱痴狂。

那样热烈的女孩子,一旦爱起来该有多疯狂。

这世上所有的死别,都好过生离。

如果我不小心伤害了你,请你千万原谅我。

如果你爱我,请大声的告诉我。

如果你想我,就一定要让我知道。

只要你想见我,你可以随时来。可是我想见你,我不能说去就去。

过多书本化用语让电影充满了躲避不掉的尴尬氛围。开始我以为是我老了接受不了粉红色的泡泡,直到电影院有人突然发出一声干呕引发大笑,我才发现原来是普遍反应。

其次不舒服的是人物设定,马思纯作为饶雪漫上一部选角之一,这次对安然的塑造也算可圈可点。但是还是会很明显地感到在饰演成熟的安然时散发的束缚感,导致第一次与女儿小念同框时,我以为是姐妹关系。而霍建华的服化道具组应该是对人物造型有些欠考虑了,青年的时候没有塑造出青年感,跟中年没有区分开,看上去会有些错觉。

最后的大部分难受是对于人物上的情节安排,齐啸是渣男,安然是受害者,叶雨宸是为了维护感情不择手段的原配,于枫是女主不得已的第二手选择。说到底还是爱情中红玫瑰和白玫瑰的选择问题。

而前面提到的不够青春是指故事开始于安然大学的毕业季及工作初期,其实存在于学生时代的那种冲动执着不太合适人物的年龄设定,会让人感觉安然有些矫情。但本身现实和影视就有距离,这样才会有矛盾冲突形成影视内容,也无可厚非。但就我个人而言,脱离了学生的身份背景,呆萌的爱情就会让人产生厌烦感。

不够疼痛是指,电影的核心二字是遗憾,但遗憾又是爱情中非常普遍的存在,把它如果称为疼痛有些夸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错过是爱情中最美的存在;因为遗憾我们才有更多未知未觉的美好幻想。

最后还是我最喜欢的小人物剖析环节:

孙瑶瑶

剧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作为闺蜜有情有义;作为合作伙伴,能拿能放,在安然做完叶雨宸一起的采访后知道安然处在崩溃边缘,暗自自责;为安然怼不良同事。可以说作为闺蜜仁至义尽。后来想了一下,喜欢的原因应该就是角色真实,非常能靠近自己的生活吧。

于枫

能看到大熏同学为角色转型在做尝试,但是还需努力吧。于枫作为安然一直以来的后备力量,属于最适合的一对,表面上和背地里给了安然非常多的帮助。偏偏安然只对白月光有感情,所以于枫成了一个活在身边、不活在心里的存在。直到生命终焉,虽与安然育有一女,但终究未及心底。

叶雨宸

剧中唯一的“反派”,前期控制齐啸,后期刺激安然。但其实深看她的一生,无非是大多数现实中离心人的缩影。尽心维持,却始终不得一心,最终委屈黑化。侯佩岑的表演,无亮点也无错误,中规中矩而已。

最后,齐秦的出现是一个亮点,小哥的原唱让遗憾变得更加有颜色,跨越两代人的错失,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所以安然没有选择重新登上舞台,只是默默的在一开始的地方给青春画上句号。

最后,近期的青春文学影视改编作品越来越风靡,在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避免了影视逻辑的失理,是一条捷径,但是在语言和情节的改编上希望还是要多下一些功夫。记忆点金句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生活化修饰,只能换来一地鸡皮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