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皇帝的出巡,是由秦始皇开创的,他一生曾五次东巡,最后病死在巡游的途中。等到了清朝,南巡又形成一种风气,康熙曾6下江南,乾隆也学他爷爷,6次下江南。皇帝的每次巡游,都会造成国库的拮据,徒增老百姓的负担。
其实在隋朝,隋炀帝也进行过巡游,只是没有秦始皇、康熙和乾隆的出游那么出名,而且巡游的线路也不一样。他是进行了西巡,御足曾到达河西走廊。
虽然隋炀帝出行的方向和以上帝王有所区别,任务也不一样,但巡游的结果却都一样,都是加重了朝廷和老百姓的负担,此事发生在他当政的第五年。
“三月已乙。车驾出巡,四月大猎于陇西,次狄道(今甘肃临洮),出临津关(今甘肃永靖)至西平。”(《隋书》)
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便率领着文武官员、嫔妃以及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长安出发了,这路大队人马先是到达甘肃陇西,接着西上青海,后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六月到达张掖。
到了这里后,隋炀帝开始动起脑筋来:“我是第一个到达河西地区的帝王,如何能像始皇帝那样,让后人千秋万载都能记住呢?”
秦始皇在邹峄山、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等地都留下了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隋炀帝觉得,在西北地区这么荒凉的不毛之地,在石头上刻几个字也没有人看,没有任何创意。
但必须要展示自己的功业才行,怎么做好呢?
于是隋炀帝独辟蹊径,他要在这里举办一个盛大的聚会!顺便举办一次“招商大会”。
在将要西巡时,就命黄门侍郎裴矩,去高昌王曲伯雅以及伊吾的吐屯设那里四处游说,以厚利引诱他们,召他们的使者前来捧场。
这裴矩还颇有外交才能,圆满的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隋炀帝到达焉支山后,曲伯雅、吐屯设以及西域二十七国的使者,齐刷刷在道路东侧觐见。
邀请各国的首领,在中国的领土上举行盛大的聚会,这是自古以来的第一次。而且邀请的这些使者,他们都披金戴银,身着华丽的装饰品。
武威、张掖的士女们,也经过盛装修饰,衣服、车马色调不鲜明的,由郡县监督征收,更换成鲜艳的色彩。
当然,这些花费都由当地官府来出,官府没钱怎么办?他们自然有办法,羊毛出在羊身上,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就可以了。
这次的盛会,一来是一次各国首脑之间的聚会,另外一个还相当于今天的“招商大会”,可以说是中西贸易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又一次打开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样的景象共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整个城里都是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
帝国的繁华,人口的熙熙攘攘,让这些穷困的西部国家大开眼界,他们对隋朝雄厚的经济实力所折服。
这是算的政治仗,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的确是意义重大;但在经济方面来说,就很得不偿失了,基本属于“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紧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往下一看就能马上感觉到,并不那么赏心悦目了。
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最终曲终人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杨广的大队人马驾车东返,回来要经过大斗拔谷,因山路狭窄险要,队伍只能鱼贯通行。
但是就在这里遇到了大风雪,风雪使天色昏暗,行动自然缓慢下来,文武官员饥饿、湿冷,都深夜了还未到达宿营地。
好容易到达了宿营地,一查看,士兵冻死三分之二,马驴死亡十分之八、九;后宫的妃嫔、公主有的都走散了,和军士们混杂在一起宿于山间。这是隋朝的损失。
大业六年正月,在焉支山聚会时被邀请的诸蕃酋长都汇集在洛阳,为了显示帝国的繁华,首先在端门街举行盛大的百戏表演,戏场周围长五千步,演奏乐器的人有一万八千人,乐声几十里以外都能听到,从黄昏至清晨,灯火照亮了天地,至月未才结束。
诸蕃一看隋朝果然繁华无比,羡慕之余,请求到京都来进行贸易,隋炀帝一看,更得意了——看来我大隋果然吸引人!
于是先下令京都所有的店铺要重新整修一番,屋檐的样式要整齐划一,同时设置盛大的帷帐,珍稀货物摆满店堂,人们的衣着要华丽鲜艳,就连卖菜的,也要用龙须席铺地。
当这些商人从酒店饭馆前经过时,都要请他们就坐用餐,并说:“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有免费的吃喝招待,谁还好意思“客气”,指定是胡吃海喝一顿。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还将市上树木缠以丝织品做装饰。
再充盈的国库,也架不住这样的挥霍,由此造成国库的亏空。
隋炀帝的好大喜功,真是害苦了老百姓。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后来三征高丽,国库中的银子像流水一样,迅速的逝去。
最后老百姓被逼得没有办法,纷纷举行起义,没过多久,就天下大乱、烽烟四起,隋朝随之就变成了历史,成为中国大统一王朝中,最短暂的朝代之一。
参考资料:
《隋书》唐·魏征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