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巨龙,iPhone11ProMAX体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1
导读

有幸参与数字尾巴的众测活动,通过申请拿到了新iPhone,对于我这样小人物来说,是认可,也是一次跑路的机会,但iPhone 11 Pro的三摄实在太丑,思前想后都觉得不值得我这么做! iPhon…

苹果已然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从渺小与叛逆中走来,曾经那个屠龙的少年,所向披靡,直至它成为英雄,走向王座,当帝国的疆域最广阔的时候,恰恰是它四面受敌、最脆弱的时期,它无法想象它的未来将在哪里终结,也不再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它面对的,不再是一条龙,或许,它已长成了一条巨龙。

有幸参与数字尾巴的众测活动,通过申请拿到了新iPhone,对于我这样小人物来说,是认可,也是一次跑路的机会,但iPhone 11 Pro的三摄实在太丑,思前想后都觉得不值得我这么做!咳咳…言归正传,虽然这个体验来的比较迟,但是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我自己的理解讲述出来,希望不要嫌弃我哈!体验时间为15天,iPhone这个级别的手机感觉还是短了些,本文将会以个人体验为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测评,我也不是什么测评机构或者工作室,我只有一个人、一双手、一点钱,内容众多,水平极其有限,难免不完美,如果让你不满意了,还请多多包涵。欢迎你点赞评论,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这次我的方向是想“重拍照,轻拍照”!什么鬼这不是病句?我来解释一下,看过很多体验产品图拍的很棒,但是对手机自身的拍照讲的不太仔细,我这次体验弱化产品图的拍摄,花更多的精力去测试手机自身的拍照素质,尽量将我真实的体验呈现出来。

▎开箱

首先感谢数字尾巴,我收到的这款是iPhone 11 Pro Max金色64GB版。

纯黑的盒子逼格爆表,上一次纯黑的盒子记得还是iPhone 7 Plus,当时对iPhone 7 Plus的暗黑系广告印象很深(那个将摄像头比做猫头鹰眼睛的广告)。盒子上的图案元素延续了之前的几代iPhone的设计,封面直接就是iPhone 11 Pro Max的背面,极其简洁醒目,敢把风评丑爆的灶台放在封面上,一定是梁静茹给的勇气,不过盒子本身还是流露出一股成熟、经典的设计感。

打开包装盒盖板之后,iPhone 11 Pro Max嵌在白色之中。

盒子内:

  • iPhone 11 Pro x1
  • EarPods x1
  • 数据线 x1
  • 18W电源适配器 x1
  • 简易说明书 x1
  • 贴纸 x1
  • SIM卡顶针 x1

盒子内部有几个有别于前代的地方,首先手机背面朝上放置,其次入网许可贴在了机身正面,而且背面没有贴膜,想必是因为背部材质的缘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那个纸套也做成了与iPhone全面屏一样的圆角矩形,设计语言更加统一。

▎外观

初看,未点亮屏幕时正面几乎都是黑色,转动角度光晕在浑然一体的正面板上自由的流动,光影之间,正面犹如《2001太空漫游》里的黑石一般的纯粹与神秘。

点亮屏幕,才恍然清醒:这刘海总带来一种遗憾,习惯了XS的全面屏所以也没有感觉到多少惊艳。这块屏幕的具体细节留到后面来讲。

iPhone 11 Pro Max机身比XS变厚了0.4mm,变成8.1mm了,属于握持感比较好,加上后壳的磨砂触感,手握不容易划落。iPhone 11 和 iPhone XR 的重量相同,但 iPhone 11 Pro的重量比 iPhone XS 重 11 克,达到188克,而 11 Pro Max 则比 XS Max 重 18 克,达到226克。拿在手上比较,重量差别比较明显。增加的重量可能是由于额外的相机镜头和更大的电池所致。

先说手机的正面顶部,依然延续了iPhone XS的设计,苹果将Face ID的传感器统统隐藏在黑色面板上,只有雪茄型的听筒居中对称的显露出来,有个小细节是:听筒距上一代变窄了一点。

正面的其余部分就剩下屏幕和边框,浑然一体。屏幕非常通透,这款屏幕的具体细节会在后文提到。有官方带头用壁纸自欺欺人,我也大方的换上。

在息屏状态下,机身正面横竖方向给人的感觉是对称的,但仔细观察并不是。

iPhone 11 Pro除了暗夜绿之外,个人感觉这款金色也不错,机身背面是哑光玻璃,中框是不锈钢金属,光线弱的时候背面呈现暗金色,亮光下隐隐透着香槟金的感觉,金属中框则更接近黄金色,三种不同层次的金色构成手机的整体基调。

整机外观最大的变化都在机身背部,哑光处理的玻璃面板,摸上去比光滑的玻璃更舒适一些,也更有安全感,同时还不易沾指纹。而内在,iPhone 11 Pro系列采用了双离子交换工艺,从而打造出前后同样坚固的玻璃面板。相比金属,玻璃材质不易阻隔无线传输,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的正常使用,才是几代iPhone都采用玻璃机身的主要原因。

苹果对于这块背盖真的下了一番功夫,量产成本竟与主芯片+内存相差无几,这个处理工艺之前没有哪家手机厂商用过,苹果称之为“玻璃塑形”,首先是将整块玻璃磨去一层,留下镜头部分那个矩形,然后抛光logo和摄像矩形,费时费料,对工艺要求也比较高,成本随之升高,但好处是一体感强,而且能帮助提升防水性能。

11 Pro的磨砂表面来自化学蚀刻AG (Anti-Glareglass) 工艺打造,更早使用这项工艺的手机厂商是一加(一加6),除了增强握持接触质感,防滑落和防划伤性能也得到了改善。而将金属玻璃结合到化学蚀刻打磨中,工序又更为复杂,成本也更昂贵,特别是考虑到iPhone巨大的出货量,今天看来,乔布斯选库克的决定依然正确!

摄像头模组是设计上较前代改变最大的地方。实际上摄像头模组并非只是玻璃加金属环镶嵌上去,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模组分为三层阶梯,最下面一层其实就是紧靠摄像头的边缘做了一个圆角矩形,而且长宽不等,为什么要紧靠摄像头边缘做一级阶梯,我的理解是不想让三摄在背面的大面积留白中显得突兀,同时又能在较远距离观察手机尽量不产生繁琐的第一观感。

为什么在网络上看到谍照和概念图你会觉得丑,而上手真机外观却真香呢?

我觉得这里有两点:

一,首先以人眼的宽容度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往往比屏幕和照片输出更纯净和清晰,去掉了屏幕的隔阂,材料的质感在亲眼目睹后会有加分。

二,关于三摄。

设计并非仅仅解决看起来怎样,而是关乎背后如何运作的规律。

这是乔布斯说过的,大众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

这个物质组成的世界本没有美丑观,我们的审美都是在文明的工具和繁殖取向(亦是功能)上建立来的,所以首要要解决的是功能,当这种设计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时,其他人就会复制,耳濡目染之后,逐渐传播、接受,成为标准,美的概念就会因为其好用而建立起来,当然这个逻辑也不是什么事物都可以套,只不过一般工业设计的美丑都是这么来的。

因为摄像头模组的扩大,视觉中心下移,苹果的Logo自然也下移至垂直居中,为了保持简洁,随之改变的就是将iPhone的字样移除。有媒体解读称,苹果之所以修改多年未变的设计,也是为了照顾新一代 iPhone 的一项功能——反向无线充电,因为 iPhone 11 硬件上有支持反向无线充电的痕迹,而居中的苹果 Logo 可指示用户准确对准充电位置。

没错,你近视了!我发现,盯着背面Logo特别容易近视。

是玻璃面板哑光面下的反光?反正有一个叠影。

使用过程中对这个全面屏的拍摄界面情有独钟,比以前的拍照界面通透多了,仿佛屏幕是一片玻璃,感觉不到科技的存在。而这种设计还不是牺牲使用体验,譬如故意放大拍摄画幅追求酷炫,反而有它自身的功用。

机身除了摄像头模组,其他基本与iPhone XS一致,机身顶部没有任何按键,只是保持了XS上的边框上的信号条,左侧从上到下是静音、音量+-,右侧是电源和双SIM卡插槽,底部是Lighting接口,麦克风和立体声扬声器。不得不承认,现在大部分手机的3.5mm耳机孔真的被苹果给干掉了。

iPhone 11 Pro Max的外观至少在我一番拍摄后颇有点真香的感觉,看来人们意识层面和潜意识中的美与丑,有时候会并非是统一的, “夫攻形不如越 ,而攻心不如吴 ”,苹果的心思着实缜密。

来一组用 iPhone XS Max 拍摄的图:

Shot on iPhone XS Max

长期的手机拍摄让我对手机的画质比较了解,上面iPhone XS Max 拍摄的图片仅抠图未经过调色,也没有打光,之所以能拍出上图的质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背面的哑光材质与镜面玻璃,粉尘和颗粒隐匿在纹理中,同时光线被均匀的打散、均匀铺开,镜面玻璃则让高亮与深色分明、锐利。让整个画面显得极为纯净。那些精心编织的细节让一部手机甚至在手机镜头里都有别于其他手机,这就是设计的神奇之处。

总体来说,必须承认iPhone 11 Pro外观存在着争议,但是在功能性上,这是目前最佳的方案,刘海可以因技术迭代消失,三摄也会随着四摄出现而改变,不过我估计四摄顶多是修改摄像头组件的边框,四个摄像头围绕在一起,真的是比竖排合理些吧,以上是我的拙见。外观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营造的质感相当高级,这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三摄的违和感。

不过苹果现在是一个设计用三年甚至更久,也不知道是设计沉淀,还是创意不足?

▎屏幕

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

5.8 英寸 (对角线) OLED 全面屏多点触控显示屏

HDR 显示

2436 x 1125 像素分辨率,458 ppi

2000000:1 对比度 (默认)

广色域显示 (P3)

800 尼特最大亮度 (默认);1200 尼特最大亮度 (HDR)

依然19.5:9的屏幕,91%的屏占比在全面屏手机里算是比较高的,但这些都流于表面,当长期使用这块屏幕之后,那种“全面”的新鲜感和冲击力就会褪去,一块屏幕最重要的是其实用性而非外观,而这块沿用了之前发布的苹果显示器的XDR的屏幕,内在才是其真正的实力。

这款由苹果设计的显示屏,官方声称它是目前智能手机上采用过的最好的 OLED 显示屏,能够提供业内最佳的色彩准确度,这对于手机摄影爱好者后期调色来说帮助极大。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具有极高的对比度、高动态范围,能够显示照片和视频中广泛的明亮和阴暗区域,同时保留各区域之间的微妙差异,让照片看起来将更加生动。此外出色的亮度和影院级的广色域,以杜比视界或 HDR10 观看时,所有内容都会比以往更加震撼。与最佳系统颜色管理技术相结合,使得可随时对颜色进行精确校准,从而提供出色的观看体验。

DisplayMate指出,普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般只会提供一个至多个固定色域,不过iPhone 11 Pro Max则支持两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标准色域︰适用于大多数sRGB/Rec.709及用于4K超高清电视所用的Wide DCI-P3。iPhone 11 Pro Max屏幕的DCI-P3色域比sRGB/Rec.709色域大上26%,更具备自动色彩管理功能,可针对具有ICC配置文件的Wide DCI-P3色彩空间内显示图像内容自动切换到适当的色域,让图像可以依照正确的颜色显示,不会导致过饱也不会欠缺饱和。

此外,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技术,相较于传统 OLED 显示屏,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包含更多改进,可有效减少OLED的通病“烧屏”。

未后期的拍摄原图,两台都调至最高亮度(左边iPhone XS Max,右边iPhone 11 Pro Max):

设置中开启“查看完整HDR”后,查看HDR照片(左边iPhone XS Max,右边iPhone 11 Pro):

可以看出,右边的11 Pro屏幕亮度更亮,这款屏幕的调教有苹果一贯的克制,我实际体验后感觉不到色彩与XS屏幕明显的差别,11 Pro Max的手动最高亮度非常亮,可以明显感觉到比iPhone XS Max明亮不少,不开自动亮度的我晚上看得眼睛都快瞎了,不过虽然这么亮,但在阳光直射下依然能比较难看清细节,仅能辨别内容。总体来说,在一众OLED屏幕中表现相当优异了。

▎三摄系统

这一代的拍摄功能较以往iPhone提升巨大,11 Pro后置采用了1200万像素超广角,1200万像素广角主摄+1200万像素长焦的摄像头组合:

超广角:f/2.4 光圈和 120° 视角,等效焦距13mm,传感器面积未公布。

广角:f/1.8 光圈,等效焦距26mm,应该与XS一致的:1/2.55英寸图像传感器(1.4微米像素)

长焦:f/2.0 光圈,等效焦距52mm,应该与XS一致的:1/3.4英寸图像传感器(1.0微米像素)

(像素面积官方没有公布参数)

对比一下iPhone XS Max的摄像头规格:

广角:f/1.8 光圈,等效焦距26mm,1/2.55英寸图像传感器(1.4微米像素)

长焦:f/2.0 光圈,等效焦距52mm,1/3.4英寸图像传感器(1.0微米像素)

三摄为什么以这种方式排列,你经过摄像头圆心画个正圆就明白了,三摄之间尽可能地充分重叠,形成一个等边三角,两两距离相等。同时摄像头聚拢成一个圆,华为Mate 30 Pro的四摄应该也是这个思路。

实测三摄之间无缝切换,在iOS 13.2系统下,表现较为流畅,虽为三摄,体验却犹如在使用同一个摄像头,白平衡基本不割裂,这都要归功于强大的AI芯片神经网络引擎。同时“超取景框拍摄”对于手机摄影爱好者真的是太“减负”了,我用了以后深有体会:你不需要死磕构图,后期都有足够的画面范围提供给旋转和外扩。

由于gif无法表现这种流畅度,这里插入一段视频(iOS13.2):

光线不足时,系统会自动关闭“超取景框拍摄”,原因很简单,低光时超广角的画质不行,噪点可能多到和你的主摄画面已经不匹配了,自然要关闭。

靠被摄体的距离非常近,大约30cm左右的距离也会关闭“超取景框拍摄”,原因很好理解,离被摄物体越近,两摄之间的重叠区域就越小,超过了其极限值,超广角就无法包含所有的广角画面了,这时系统检测到就会自动关闭此功能。

实际上这三颗摄像头的白平衡和曝光都是以26mm主摄为基准的,具体的技术解析ZEALER的视频已经讲的比较清楚了,我就不过多赘述,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大家在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下分别调到超广角和长焦预览画面,并同时遮住主摄,一试便知。而为什么这样设计除了ZEALER视频中说的主摄有CMOS100%相位对焦的原因之外,我补充一点,主摄的范围是介于长焦和超广角之间的,既包含也是被包含的关系,是两者的过渡。

样张对比:

拿iPhone XS Max(以下简称XS)与iPhone 11 Pro Max(以下简称11 Pro)对比,以下所有样张遵循:左(上)为11 Pro,右(下)为XS。

主摄:

白平衡在iOS13.2更新后已经趋于接近正常,不过我发现晚上拍可调色温的夜灯白平衡很容易漂移。色彩也与XS很相近。主摄总体观感差异不大,11 Pro层次感更强。

长焦:

长焦下,解析力11 Pro进步较大。

超广角:

超广角边缘画质的确有劣化,但紫边控制得很好,而暗光环境画质变得比较差。

敲黑板划重点!这里再补充很多测评都没有谈到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启超取景框拍摄的主摄照片将取景框外扩到最大范围,你还会得到一张分辨率是4240x5648,相当于2000万像素左右的照片,取景范围比超广角端拍摄的照片要略小一些。

所以在广角和超广角之间,你还可以得到画质比超广角更好的一张“中广角”照片。

HDR:

经过反复确认,打电话给苹果客服并询问了摄影大神,这一代(iOS13.2)的HDR拍摄出片已经不再标识是否是HDR照片(导入的HDR照片仍然显示),HDR就是完全自动且默默隐藏在相册众多照片之中,看来苹果对自己的智能HDR已经相当自信了。

之前iPhone XS的HDR显得非常“平”,而这次基于更强大的AI芯片神经网络引擎,升级版智能HDR可以进行分区处理,保证第一眼看上去对比度正常,让画面更有层次感,这样的照片的确显得更好看了,并且这仍是基于还原肉眼所见的优化。

夜景:

主摄

主摄下,注意看霓虹灯字、珠宝店的店内,相比XS,高光溢出有所改善。

长焦

长焦下,注意看珠宝店的店内,XS的高光溢出控制得反而更好,但是便利店内的细节更有层次。

超广角

可惜但也是必然的,以苹果一贯的尿性,新增的镜头光圈都比较小。缺点是最需要夜景模式的超广角却不支持,估计光圈实在太小了吧。

夜景模式与极限弱光:

夜景模式会根据抖动提供不同的自动拍摄时长。

夜景非极限弱光

由于夜景模式的照片没有标签,所以前面拍的一些样张弄混了1s和5s的拍摄时长,这里专门再拍摄一组进行对比。

解析力的确有所提升,有意思的是,在严重晃动下拍摄的夜景噪点非常明显。

极限弱光

正常模式

夜景模式自动1s(手持)

夜景模式手动最高5s(手持)

可以看出1s和5s曝光程度差别并不大。

夜景模式手动最高5s(手持晃动)

我故意测试了一下晃动,这个模糊晃动幅度非常大才会出现,一般手持5s都是很清晰的。

iPhone XS Max拍摄

iPhone XS Max全黑环境

11 Pro Max全黑环境手动最高(手持)

像网上很多人说的“iPhone是还原真实的夜景”,我个人觉得也不尽然,我觉得苹果应该是在真实与好看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夜景模式最高30s与普通模式

在几乎全黑的环境里,竟然看得清文字。

人像模式:

由样张可以看出,11 Pro与XS两者的抠图精度总体观感差异不大,但仔细观察花瓣周围以及自行车座椅下方上的缝隙抠图细节11 Pro略好于XS,毛发的边缘也更精细了。虚化程度感觉和XS几乎是一致的。

iOS13新增的单色光模式,不是11 Pro也可以玩。

此外还测试了一下主摄的人像模式,这其实是最先应用在iPhone XR上的模式,只不过三摄系统对于分离主体和背景可以做到更加精细。相比长焦人像模式,主摄人像模式也有着更广的视角,同时依托主摄有了更细腻的画质,唯一的缺点就是透视看起来不太习惯。

全景

三个焦段都支持全景模式。

如果遇到需要拍摄比超广角更大的范围,又没有外置镜头,这里我也推荐一个我从很多大神那里学到的办法:在全景模式下选择超广角镜头竖向拍摄。

星芒

有趣的是,目前的iPhone11全系超广角镜头因为摄像头特性,在逆光遮挡时可以拍出星芒。

炫光

遇到炫光的几率非常高,特别是夜晚的灯光,比如下面这两张:

当画面中有多个亮点,甚至会出现多处炫光。

深度融合:

体验过程中苹果正好被推送了iOS13.2正式版,在iOS13.2里,在相机App里只会对镜头启用“夜间模式“于取景框左上方有黄色的标识,而Deep Fusion模式则是由系统根据环境光线自行触发,也不会在系统界面中做出任何提示。苹果表示不希望用户为了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而感到困惑,三种拍照模式都应交由手机AI自动判断并使用,这本身就已经标志着手机拍照自动化的成熟。Deep Fusion模式在低光和高亮环境可能技术上都达不到要求,所以苹果就用AI判断开启来取代用户手动开启防止可能造成成片失败的问题,保持统一的出片成功率。

深度融合已经有很多大神做技术解析了,我就简明扼要的解释一下,一言蔽之这就是存在已久的“堆栈”,但这个“堆栈”更有技术含量,后台连续拍摄9张长短曝光的照片,通过AI芯片对不同的画面元素(即语义,人类对于不同质感的区域的人文区分)进行权重评估,分析出这些照片中最好的细节,经过一套最佳方案将其筛选提取出来,合成为一张照片。合成的结果不会立即在相册里显现,而是暂时以一张预览照片替代,等合成完毕后会以一张2400万像素的照片取代。结合最近iOS13.2系统更新后杀后台严重的情况,这个过程想必要调用非常多的算力和内存才会等待如此之久,可见这项技术的难度。

这里你需要知道的有三点:

超广角镜头则不支持Deep Fusion。

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时候,Deep Fusion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动启动。

使用广角镜头,Deep Fusion则只会在中等到低光条件下自动启动。

特别环节

猜猜都是啥iPhone拍的?

答案揭晓:从上到下依次是iPhone2G(第一代iPhone),4,6,,11 Pro Max,这就是十余年间,手机拍照发生的变化,无论是色彩、白平衡、解析力、动态范围等等获得了非常较大的提升,观感也越来越强调真实。

来看看细节:

iPhone4还是很能打!

视频:

(由于视频被压缩,大家就看一下高光和暗部细节吧)

视频动态范围更大了,正如拍照的情况一样,副摄拍摄的夜景视频会有明显的噪点,而主摄拍摄的夜景视频画质也不能算很好。

实测发现,暗光条件下,在1倍下按下快门后变焦, 范围智能从1到3倍,在0.5倍下按下快门后变焦,范围只能从0.5到1.5倍,这应该说明暗光条件下录制开始后,是无法切换摄像头的。

此外在高亮条件下,iOS13.2拍摄视频界面未按下快门前,0.5至1变焦比较流畅,但切换1至2变焦,不是无缝的,会模糊一下,但是当你反复切换后过渡又会连贯,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而暗光条件下,任何切换镜头都会模糊一下。为什么照片界面不会,而是视频界面会出现这种情况?综合前一条,我猜测是因为在特定条件下,为了“所见即所得”,视频实时预览要维持白平衡和连贯性难度更大吧。

延时摄影录制前可以调整变焦,也没有无缝切换,开始录制后无法变焦。

防抖方面则比XS更进一步。

总结一下,这三颗摄像头实际上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就像人两只眼睛在协同工作,人感知到的是统一的内容而非两组画面,而让视觉信号产生统一感的是大脑和中枢神经,所谓神经网络引擎。简单增加一个摄像头跳过去或许更容易一些,但让这多出来的一颗摄像头与另一个产生联结与融合却难上加难。

最新的DXO评分已经出炉, iPhone 11 Pro 相机获得 117 分(拍照 124 分,视频 102分),总分排在华为和小米之后,考虑到华为小米的像素,苹果这排名并不怎么亏。不玩则已,一玩就是业界最佳解决方案,这次三摄重新提醒了人们苹果还是那个苹果,它选择走了一条更有挑战性且不讨巧的路,继续差异化拍摄的体验,软件似乎依然是苹果的优势。

拍摄后期样片:

手机摄影师刘辰曾说:“我不认为摄影师要去多远多著名的景点,只要把身边的常见事物拍出不寻常的感觉,观察到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就足够了。”拍好自己住的城市,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挑战性的,特别是有些城市真的不讨巧,比如南昌这种,但我尽可能的去探索,这次体验我找了几个自己发现的不起眼的建筑拍摄,尽量体验出11 Pro超广角的优势。

窗外看到的景色,有树有水有人,也有秋天的金色,一丝绿意,立马将它记录下来。

商场里的鞋店。

购物中心。

自从第一次发现这个角度,这是第二次来这里拍了,2倍变焦可以尽量减少畸变,方便后期继续调整。

iPhone XS Max下,本来拍不到建筑的全貌,iPhone 11 Pro系的超广角下,竟还多出一圈。

iPhone 11 Pro Max广角主摄下,建筑的一角。

iPhone 11 Pro Max长焦下,建筑的纹理与平面。

超广角,本来以人的视线里只有天空,透过手机屏幕却能将建筑完全包裹起来。

长焦。

主摄。

超广角。去年来这里时候带的是我的iPhone Xs Max,退到大马路上依然没有办法拍到整个建筑,这次我带来了iPhone 11 Pro Max。

全景世界。

测试了一下人像模式。

万达广场。

傍晚的万达广场。

购物中心。

坠落指间。

苹果眼中的诺基亚。

差个键盘。

冰阔落

前段时间好像很流行拍可乐瓶,还想着过夏天。

在深圳短暂停留,又去了一趟卫星大厦。

拍摄视频后期样片:

之前来这座教堂式建筑拍视频,一直无法拍到全貌,这次我带来的iPhone 11 Pro的超广角终于可以完整的记录下来。

▎性能与系统

硬件

A13仿生

性能反正是业内最强之一,这款芯片采用了全新的机器学习加速器,速度提升了 6 倍,每秒可以实现 1 万亿次的操作,可以用于影像分类、照片处理和其它需要调用 AI 的场景,所以才能让iPhone在毫秒内完成多达9帧的合成以及三个摄像头协同工作。

同时7nm晶体管专为高性能和低功耗而量身定制,性能强大的同时又优化了节能,才得以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将iPhone11 Pro的续航提升如此之多。而手机可在大部分情况下凭借四颗“足够用”的高能效核心来工作。另有两颗高性能核心,它们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被智能调用。

据传苹果为iPhone 11配备了相机专用内存,额外的2GB,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个可能是首创。

伴随着AI的进步,AI应用拥有了更多可能。目前AI主要涉及照片,而在未来随着AI芯片算力的加强,视频的智能分类和抠图虚化也将加入这一行列。假如本地AI与云端大数据以及服务器级AI相结合,甚至能够较好地理解语言语义,因此将文稿按照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分门别类,AI的发展让一切皆有可能,终结者黑客帝国就要实现了?

U1芯片

这个U1芯片它利用超宽频(UWB)技术实现了空间感知,让iPhone11pro能够精准定位同样配备U1芯片的苹果设备,UWB并不是一项最新技术,具体细节可自行搜索。不过目前有关苹果U1的开发权限并没有开放给第三方的开发者,苹果大概还没有想好它的应用场景。

随着iOS 13.1更新的推出,AirDrop将通过有方向意识的建议变得更好用。你可以将iPhone指向需要分享的对象,AirDrop会优先考虑该设备,以便你可以更快地共享文件。而且,这只是新U1芯片的开始。我们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看到基于这款U1芯片的更多高级应用。AR,VR这种需要精确定位的使用场景,特别是未来的AR眼镜,看哪哪出提示的体验才会真正畅快,还有导航和地图增强功能也是很大的应用方向,不过就像5G一样,这种技术需要基站硬件支持,短期内实现不太现实。包括此前爆料过的苹果设备跟踪器,这也是一个用途,可惜这个小工具同样没能出现在发布会上。

此外还会应用在智能家居上,例如用户从一个房间轴向另一个房间,通过U1的精准定位可以让下个房间的灯具或特定电子产品预先启动。

这种直觉性的体验也是苹果一直追求的,它的设计目标主要不是传输本身,而在于精准定位,甚至有传言说这是苹果干掉数据接口的前奏。事实证明,苹果除了玩一些像全面屏的噱头,也会在不起眼的技术上发掘应用潜力,其实技术一直在那里,看上去很无趣,许多厂商却无法看到其中蕴藏的价值。

反向充电

大家最近都在讨论三摄和续航,却忽略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传闻中11 Pro硬件是支持反向充电的,你的 iPhone 11 Pro 可能就是一个带手机功能的充电宝,不过,实测无法给Apple Watch充电,是系统还未开放权限,还是硬件上就不存在?如果是软件屏蔽那估计是iPhone这代自身的发热还没解决吧,哈哈,但愿自己今年买的手机到了明年还能解锁新技能。

例行安兔兔跑分(仅供参考):

安兔兔:

游戏测试:

在《COD》中,开启最高质量贴图和最高帧率,依然流畅运行。玩了超过1小时后,发热源主要在后盖摄像头右侧。

系统

关于iOS,想说很多又不知道从哪开始,一个设计逻辑用五年甚至更长,那些过渡动画大家都习以为常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又离不开),但要将细节一一列举怕是一本书都说不完,我就挑几个重点讲吧!

由于iPhone 11 Pro 上并没有很多区别于其他iOS13设备的功能,所以大部分不属于本文内容,非独占功能只简单介绍一下。

(1)非独占

文件系统

搭载iOS13的iPhone 11全系有了更开放的文件系统,iPhone和iPad一样可以读取硬件各种文件,当然这个直读不只是读文件这么简单,它意味着文字可以在不同App间通畅的通行、自由的存储,同时更意味着苹果的封闭开始动摇,随着有条不紊的打击越狱,并吸收其精华,未来我相信会逐渐放开更多权限。

黑暗模式

目前支持黑暗模式的App一般多吧,什么QQ音乐、知乎、推特等等,微信目前是不支持的,毕竟他家的做事风格不是随便弄个黑色模式就推出,一般小公司的App更早更新,大头的App反而要精雕细琢一番。(耐心是个好东西。)

此外实测iOS13.1切换黑暗模式后壁纸亮度不会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iOS13在系统界面上在同一界面下增加了层级关系的效果。

Haptic Touch

3D Touch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Haptic Touch,虽然此举将震动推广至所有升级系统的iPhone机型上,只是力度按压的习惯一时半伙改不回来,实际体验中“长按删除”和“快捷菜单”经常搞混,操作变得让人困惑;打字移动光标不能简单粗暴的按压键盘任意位置了,需要看准空格键再长按。好在iOS13正式版对有硬件支持的设备还是支持力度按压,也支持长按。

3D Touch增加了手机的成本,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取消是在权衡成本和实际回报后作出的无奈之举,并不是说这个功能好不好的问题,这个功能当然是聊胜于无,只是软件层面就没有推广开,应用场景少,也没有创意,苹果甚至没有铺开软件生态拓展我们对于这个硬件的想象,就已经黯然退场了。

(2)独占功能:

超取景框拍摄与照片透视校正

系统原生相册里的功能,虽然升级iOS13的设备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个配合iPhone11全系的“超取景框”功能简直完美,在不损失画面范围和分辨率的基础上进行裁剪,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的大大简化了修图步骤,而在此之前每次都要导入Skrwt App都要一点一点对齐修正。实测一键透视校正真的非常准确,粗看上去照片确实可以非常接近“横平竖直”,当然如果效果不满意,你还是可以反向裁剪画面后再导入Skrwt手动校正,同样不损失画质。

再说说这个自动透视校正功能的局限性,首先这个功能的触发条件比较难以预测,一般建筑类照片比较容易触发这项功能,此外系统提供的手动校正无法分别调整四条边,而且遇到需要调整拉伸画面至正常比例时也是无法提供的。

Airdrop U1定位

前面已经简要介绍过U1芯片,升级iOS13.1以后,实际体验后发现,需要两台搭配了U1芯片的iPhone11系设备支持,带有U1的iPhone 11 Pro Max在Airdrop时是无法定位不带U1芯片的iPhone Xs的,只能当做普通Airdrop使用。

Face ID

官方称Face ID快30%,实际体验和Xs并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实测解锁距离可以离的更近点。

回顾iPhone 11 Pro在软件层面到底有什么独占的功能,相对于前代,竟然也只有U1和拍照比较突出了,况且U1还没有完全开放,而相对于iPhone 11,大概就只有这么一个长焦拍摄,一番体验下来有些吃惊!这也侧面反映了11为什么畅销的原因。

说说iOS的缺点,我觉得从始至终都差不多:封闭!虽然近几年开放了了不少系统权限,但是,安卓的自由备份系统文件,这是对于苹果就是灾难,举个例子:前不久使用智云稳定器连接App拍摄了一些视频,结果都存在App里,几百个视频你无法一次性拷出,只能一天一天的导出,复制导入相册就等于容量翻倍,结果iPhone容量又不够了。。。所以我对苹果的封闭既爱又恨,你想解决就得买它家的iCloud,恢复也要搞几个小时,而且恢复以后的稳定性也很难说。

▎续航和信号

续航方面,得益于主板的变小,iPhone 11 Pro配备了一块3969mAh电池,官方标注的是使用时间比 iPhone XS Max 最长增加 5 小时,搭配18W快充系统实测半小时可充约50%电量。iPhone 11 Pro标配的原装充电头,功率最高9V2A=18W(实测发现要低于这个值)。

充电过程中的发热并不严重。实测充电速度远快于iPhone XS使用iPad 12W充电头。

由于个人测试无法精确,所以曲线图选取三个等分:

这次的续航在我看过的多个媒体测试中获得首位,对于手机重度用户,日理万机的商务人士和出门扫街的手机摄影爱好者来说,无疑感受到了一丝自由的气息!

信号我觉得几乎所有的私人测试都不可能全面的,因为信号在不同城市的不同位置都有很多变量,所以就简单讲一下我自己的实际体验,老城区信号基本满格,但有几次在红谷滩市中心居然也没信号了,关4G再开才能重新连上,有时候滴滴呼叫了半天还以为没人接单,司机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过,总之信号就是极不稳定。

不上5G遗憾吗?4G网络早在21世纪初就被研发出来了,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5G也许推广会更快,但仍然需要时间,5G目前仅仅是一个速度指标,再牛逼点也不过是某个视频App下载更快,真正将由量变引质变的杀手级应用目前并没有出现,所以真没感觉到遗憾,4G用得还是很嗨的。

▎总结

iPhone值不值得买?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非常简单,对续航有要求的用户和手机摄影爱好者值得购买,仅仅是值得,其他的用户我都不做评价,自己拿主意。

11Pro的三摄解决方案对手机摄影意味着什么?

iPhone 11 Pro三摄拍照(非视频拍摄)的无缝切换虽然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流畅,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后期软件更新解决,无缝切换这个想法我觉得还是挺神奇的,毕竟之前的三摄四摄手机都没有实现过,而更强的智能HDR以及AI算法,在未来实现的可能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照片或者摄影,它提供非常多的创意模式,这对于没有专业设备的拍照爱好者来说,是创作、生产内容的一种捷径。

之前很多人吐槽苹果万年不变1200万像素,当时应该没有人注意到,苹果其实是在做长远的打算,我在说些啥?你想想看,如果以如今又是智能HDR又是超取景框又是深度融合又是夜景模式的运算量,不说一亿,要是真用上哪怕4000万像素的摄像头,A13手头也紧吧,关键是时滞会更长体验会更差!

另外,近年来苹果在手机拍照上强调最大限度的挖掘硬件的潜能,虽然现在的像素输出速度大幅跨越,可以做到连拍与极短的快门时滞,但同等像素的画质确是很差的。充分挖掘现有感光元件的潜力并不容易,有时候越难的事情反而越不讨巧,所以参数上反而没那么吸引人,也的确会受限于硬件的天花板。由于“底”的限制,画质从来都不是手机摄影的优势,因为你怎么拼硬件也拼不过相机,潜心算法去改善画质和区分画面中的语义,开发优秀的ISP,而不光是增加硬件像素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我认为手机摄影的未来和优势应该还是在算法上。现在网络暴力变得极为常见,人人自危,本来我有很多思考也不敢讲下去,删了很多内容,见谅。

11全系在iPhone史中的地位,对于行业的影响。

iPhone 11 Pro的升级重点其实是围绕手机拍照展开的,除了三摄,还有专门为处理图像定制的芯片,以及顶级的屏幕,这一套方案让iPhone从拍照到后期处理都是综合来讲最强的手机摄影设备之一。

几年前看过一个摄影师的说法,手机摄影的热潮正在衰退,结果看了一下他近期的公众号,一边开着手机摄影课,一边每天发着人像模式的照片吸粉……iPhone11全系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手机创新乏力的背景下,手机摄影正成为提振手机销量的新增长点,虽然我知道有不少人瞧不起手机摄影,但用户基数其实比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要多的多,大量拍照新技术也常常最先应用在手机上。

iPhone11全系再一次推进了人们对于手机摄影的想象,这种想象也并非来自夸张的纸面数据,而是来自于有感知的软硬结合,算法提升画质,更重要是它将延伸出的创意模式,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明白“没有什么画面是绝对真实的"这个道理。

另外质感上,这一代iPhone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能让中国人铤而走险去买原谅绿已经说明了一切,能将如此复杂的工艺做到这么高的出货量,除了库克想不出第二人。

读到过一个关于库克工作时的片段:

在库克担任苹果CEO初期的一次会议上,库克被告知苹果与一个中国供应商之间存在的一个问题。“这是非常糟糕的,”他说。“应该是有人在中国操纵这件事情。”三十分钟后,他看着在座的一个业务主管,不动声色地问道,“你为什么还在这里?”这名主管站了起来,直接驱车前往旧金山机场,买了机票飞到中国。他后来成为了库克的顶级副手之一。

这就是库克式不露声色的残酷。

要说这次iPhone11的缺点,我觉得视角应该退回到以上所有这些优缺点之后,我的回答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交互方式。表面上价格是缺点,其实不是,是因为没有全新的交互在这个价位上去吸引用户。无论是三摄的精妙还是A13的强大还是高级质感都无法掩盖本质上的重复与平庸,电容屏智能设备作为一件诞生超过12年的交互方式,消费者已经感到疲倦,也许它不再能够刺激更强劲的消费。你还记得指尖第一次触碰iPhone屏幕得到反馈时的那种感受吗?表面的平静下,是多么的灵动与疯狂!

事物的美不在于是否长久,曾经的屠龙少年已经长出了鳞片,坐拥着财宝,苹果的红机、环保承诺、捐款,对于当地法规的遵守,说明它至少仍不是条恶龙,但这股强大的力量的确引来了挑战,另一名年轻的勇士正在崛起,苹果也注定会衰落,但它崛起、登顶和陨落这条曲线已经是那么完美,即使最终失败但仍不失优雅。

家里小,只能在客厅拍,收工!

最后还是想说像我这样的键盘侠码字不易,图文篇幅大,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也只能是遗憾,大家嘴下留情,愿意的话别忘了点赞哦,再次感谢!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135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