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是不幸的,她在如花的年纪患上了一种鲜为人知的疾病——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
婷婷是不幸的,她在如花的年纪患上了一种鲜为人知的疾病——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
突如其来的噩耗打乱了她所有的计划,一个对未来满怀期望的大四学生,现在却瘫坐在轮椅上。“四肢瘫痪”这几个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更不用说一个22岁的姑娘了。
婷婷是幸运的,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目前恢复得不错。在她的治疗师孙凤宝的介绍下,小编和婷婷来了一次会面。婷婷热爱设计,在聊天的过程中,她一边诉说自己的故事,一边用漫画记录下了患病期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也许你永远不会知道,那种等待检查结果的心情,那种被恐惧淹没的感觉,呼吸都难受了。现在感觉,活着就好。”难以想象,这是从一个22岁姑娘口中说出来的。
“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这个病我完全没听说过啊,但我也不敢百度,怕查到我不想看的东西。”回忆起当初,婷婷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在神经内科治疗期间做了腰椎穿刺、经食道心脏调搏术等一些我闻所未闻的检查,激素药物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失眠、胃痛、全身疼痛、皮疹……”
小小的她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但她还是很热爱设计,问医生最多的问题是:“我的手还能画画吗?”
“看着我心情抑郁,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对我进行了疏导和鼓励,每天小宝治疗师为我康复训练,同时也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让我看到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婷婷坦言。
“运动疗法、针灸、气压治疗、踩车训练等各种康复治疗项目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用尽全力刻苦锻炼,人家花一倍的时间训练,我花两倍,人家花两倍的时间,我花四倍……”
问她为什么拼命训练,她坦言道:“向病友们学习,有目标就要去努力,不然太浪费活着的时间了,活着是多么宝贵。”
“在康复医学科度过的第25天,我感觉到身体各方面都在好转,如今我已经恢复了基本的行走能力。最重要的是,我能重新拿起最心爱的画笔,继续‘涂鸦’了!瞧,我还在兼职做头像设计呢!”
“现在,我已经基本康复,马上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在康复这条路上,我重新思考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正在着手准备出国留学事宜。今后,我会努力把活着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幸运之光再次燃起,康复医学照亮了她的未来。
如果说临床治疗挽救的是生命,那么康复治疗挽救的则是生活。康复医学科叶祥明主任说:“康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功能,让患者能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经历过绝望,又重拾了希望。经典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有一句台词:“生活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只要站着不倒总会到达阳光灿烂的彼岸。”在巨大的不幸面前,她选择了坚强与不妥协,最终活出了幸运的样子。面对命运的百般刁难,请你坚强,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幸运。
康复医学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创新),院级重点扶持学科,是省内综合医院中建科最早、人才最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仪器先进、社会效益最好的康复医学科之一,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临床特色鲜明。主要以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作为主攻发展方向,并在这两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省内开展了高压氧治疗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神经促通技术,关节僵硬关节运动学技术,关节本体促进技术,异常步态的酚阻滞技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技术,有助于偏瘫、截瘫患者早期步行的减重步态训练,失语、失认、失用症的电脑辅助诊断与治疗技术,认知障碍的电脑辅助高级脑功能训练技术,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微创造瘘和间隙导尿技术,SUPERA超低频磁场治疗骨质疏松技术,帮助截瘫患者站立或行走的HKAFO、KAFO矫形具技术,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运动生理评估、运动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神经心理评估、神经肌肉电诊断、运动控制分析生物力学等评估技术。
专家介绍
叶祥明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科主任,浙江省康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度感动浙人医人物,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康复医学会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ICF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常务主任,浙江省康复治疗人员培训基地常务主任,浙江省神经康复双重点学科带头人。研究领域包括:脑损伤、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机制;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智慧康复网络建设及设备研究及人工智能在康复上的应用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