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超八成重度残疾人托养困难,全市仅有一间公立托养机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49
导读

陈伟贤透露,目前,东莞仅有一间公立托养中心,服务容量有限,且登记轮候的重度残疾人已达314人,而托养中心重度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床位只有45张,仅能解决不到15%的需求,也未有民办托养机构,全市重度残疾人托养…

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

12月12日下午,东莞召开了2019年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南都记者获悉,目前全市仅有一间公立托养中心,登记轮候的重度残疾人已达314人,而托养中心重度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床位只有45张,仅能解决近15%需求,全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供需严重失衡。接下来,将鼓励和孵化民办机构提供托养服务,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缓解公办集中托养机构的轮候压力,同时探索成年重度残疾人“医托结合”的托养模式。

“十九大”以来发放残疾津贴超亿元

在昨日下午的工作会议上,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伟贤汇报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市政府残工委工作情况。

陈伟贤表示,十九大以来,东莞共为4.71万名持证残疾人发放残疾津贴1.08亿元。此外,加大对一户多残、非低保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力度,对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残疾人的家庭每年一次性给予生活补助3000元,共为7112户次残疾人家庭发放补助2133.6万元,为7.54万人次非低保残疾人在内的低收入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6633.97万元。

残疾人就业一直都是社会难题之一。十九大以来,东莞共举办了43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了1400多个就业岗位,全市新增户籍残疾人就业820人。2019年,市残联在智通人才市场设立了残疾人就业服务专门窗口,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的肯定。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市残疾人就业率为48.44%,完成省残联下达任务的100.46%,就业率高于全省36%和全国43%水平。

全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供需矛盾突出

不过,东莞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仍存在不足。陈伟贤透露,目前,东莞仅有一间公立托养中心,服务容量有限,且登记轮候的重度残疾人已达314人,而托养中心重度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床位只有45张,仅能解决不到15%的需求,也未有民办托养机构,全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供需严重失衡。

根据《东莞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重点工作计划(讨论稿)》,东莞将多措并举,解决重度残疾人托养难问题。其一是民办公助,即与民政等部门研究相关政策,鼓励和孵化民办机构提供托养服务,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缓解公办集中托养机构轮候压力。

此外,探索医托结合的托养模式。具体而言,将借鉴民政部门医养结合经验,借助医疗机构专业力量,与卫生健康局、医保局等共同探索成年重度残疾人“医托结合”托养模式。同时,依托镇街(园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养老福利院、社区康复站等公共服务资源,创设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康复及托养服务。

东莞还计划将“加快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扩大残疾人托养服务人群覆盖面,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托养服务制度,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列入2020年市政府一号文中,全力推进残疾人托养难问题的解决。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学位供不应求

陈伟贤称,在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方面,市教育局、市残联对户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零拒绝”。近两年,市启智学校、市特殊幼儿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康复实验学校为800余名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复教育服务,市玉兰实验幼儿园为包括15名残疾儿童在内的157名儿童提供了融合教育服务。此外,32家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为1400多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教育服务。2018年,东莞共为383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教育资助140.2万元。

不过,随着东莞入户政策放宽,有越来越多的非莞户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迁入户。以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为例,今年9月新招的55名新生中,超过40%是近年新迁户,学位供不应求的态势越来越突显。

另一方面,受机构编制、教师康复师待遇和职称评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市康复教育人才流失,队伍呈年轻化,缺少骨干力量,也影响了康复教育质量,未能全面满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康复教育机构亟需提质扩容,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共同商讨解决和发展思路。”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编辑:唐建丰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